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电影 | 保罗的故事

保 罗 简 介


保罗是教会史中最神奇的人物,拥有三种文化背景--浓厚渊博的犹太文化、活泼的希腊文化、属灵的基督徒文化;生在一个犹太人口稠密的大数城,而此城又是一个希腊城(徒22:3)。


保罗的父亲是法利赛人,他从小受严格的律法教育,并在当代最著名之拉比迦玛列门下受教(徒22:3)。他信主以后,这些丰富的背景使他成为一位有力的护教学者,更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罕有的神学家。保罗精湛的神学,与他成长过程时所受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这位名门贵族出身的犹太人,早期在资深拉比迦玛列门下受教,他的犹太学问超越同辈,使他成为卓越不凡的一代神学宗师。


据犹太传统,犹太男孩在十五岁便可就读拉比学校。这位迦玛列是当代最著名的拉比,是第一世纪七大拉比之冠,因他对律法之精通被誉为「律法之荣美」,犹太传统谓迦玛列逝世后,律法之荣美也消失。能在迦玛列门下受教,是敬虔法利赛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保罗父母早将他托教于这位拉比,愿他成为杰出的律法师。而保罗本身又好学不倦,以致成绩超越同侪(加1:14);他又严谨遵守律法,就律法之义说,无可指摘(腓3:6)。保罗对律法有极深的认识,使他后来在解释律法之功用、目的及意义时,显出独到、精辟、准确的见解。


犹太人是一神教的民族,坚拒异教或偶像崇拜或外邦人之不敬不虔的行为,这一切皆源自他们对旧约圣言的尊崇,保罗也不例外。从保罗的书信中,他引用旧约共九十三次,摩西五经、王下、伯、诗、箴、赛、耶、结、何、珥、哈、玛等皆被他引用过,可见保罗的思想浸润了旧约的精髓。他对旧约有绝对的信靠,称之为「圣经」、「神的圣言」、神默示的话,或「律法与先知书」、「律例」、「律法」。无论在证明某要点上,或作举例或作说明,他皆以旧约为依据,并称旧约是为「现代人」写的,能带给人忍耐、安慰和盼望(参罗15:4),可见保罗对旧约有无上的尊敬。


此外,保罗亦精通犹太人的释经法,亦即活用神的圣言,诸如将旧约的故事找出类表的属灵意义来(参加4:22-27),或活译旧约圣言(如加4:28-31),或作自问自答的对话(如罗3:1-9)。因为他对旧约的纯熟,所以找到的一些旧约警告、预言亦适合于新约教会来应用(如罗9:25-26,即何1:10;2:23)。也因旧约多处的预言在新约时已应验,因此保罗对旧约应用自如。


保罗在归主前极热心事奉神。这股热心来自对律法的热爱与尊敬。他是位维护律法精义的拉比,举凡对律法不虔不敬的举动,便视如毒物、亵渎神,务将之除尽而后快。


教会大遭逼迫的导火线在于司提反的证道事件,因他的信息被视为对圣殿、圣言大不敬(据犹太传统,犹太教有三大柱石:一是圣殿,二是圣言,三是义行),当时这位从撒买派(shammai)受训的保罗愈听愈觉不妥,怒气填膺,觉得教会与律法水火不容,不能同时共存,遂赞成杀死司提反。


事前他已听闻基督徒传讲「被钉死的耶稣」是复活的弥赛亚,此点对他来说是「大逆不道」,因为犹太教认为凡被挂在木头上的,皆是被咒诅的(参申21:23),故耶稣不可能是弥赛亚,而基督徒公开且光明正大地到处传讲耶稣是弥赛亚,对保罗来说是极侮辱、亵渎神之举,又从司提反口中亲耳听及,更是怒火中烧,遂展开一连串的「暴行」。



保罗捧着大祭司的文书长途跋涉前往,由耶路撒冷至150里外的大马色,欲逮捕躲藏在该城的信徒,途中突见异象,有大光向他照着,又有声音向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徒9:4)「你用脚踢刺是难的」(徒26:14)。「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徒9:5;26:15)。


三句「宣言」分别充斥着新约神学的含义:


1. 「你为什么逼迫我」

保罗逼迫的对象是信徒,但主竟将之作逼迫「我」,原来主视信徒与他确有同一身体的关系。这个同一身体正是「教会的观念」,是教会神学的核心要点,在保罗的书信中便清楚介绍,因为此言深入保罗的印象里。


2. 「你用脚踢刺是难的」有下列四种解释:

a. 「刺」指律法,表示保罗永不能抗拒律法的控诉

b. 「刺」指基督教,表示保罗不能反对基督教、肆无忌惮地逼迫教会

c. 「刺」指保罗的良心,表示他不能违背良心的控告

d. 全句是当时流行的希腊俗语,意指不能抗拒神明;此说是近年来获得最大的支持。


3.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耶稣的名声早已传遍巴勒斯坦,再且耶稣的死更是件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保罗没有理由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是认为耶稣是位偏激的人。但司提反事件给他思想上极大的冲击,此外各地信徒为耶稣「从容就义」的大无畏精神,使他有不少的省思,故在大马色路上突见大光,他顿觉是神明显现,原来这位神明就是耶稣,所以在听觉、视觉上,保罗感觉到神的显现,他惊然俯伏下来,不知所措,向这位「主」询问「我当作什么」(徒22:10)。在大马色城里,三天「不看不吃不喝」给予保罗仔细「重整」他的神学思想。


这三天是保罗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天,因他决心放弃一切,奉献自己生命给主使用,表示对逼害教会的忏悔,如E. F. Harrison言:「保罗对主的降服,与众多他人之改变刚好相反,别人多是由内而外的改变,而保罗却是由外而内」。这种重生的经验,保罗自称为「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林前15:8),似乎他以此字表示自己归主的经过有点与众不同。三天后,他便从教会的逼害者转变成教会的辩护者,主的军队里多了一名精兵。


保罗归主时,蒙主差派往外邦人中传福音(徒9:15;加1:15-16)。神特别拣选保罗,是为了使用他叫外邦人蒙恩,也藉他激励犹太人思考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在保罗的书信中,他极尊重使徒的职分,并视使徒的恩赐是新约教会成立的关键(弗2:20)。在列出教会职分时,他往往将使徒之职置于各恩赐职位之首(林前12:28;弗4:11)。据新约圣经所示,使徒之位分是由神的拣选、差遣及见证主之复活,这是个有权柄的位分,非常人所有。故当使徒们去世后,这职分也就不用保留,因使徒的位分是为教会建立而有的。


作为主的使徒,保罗明白他是神给予世人启示所使用的器皿,正如罗16:25-26所言:「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查「奥秘」一字在保罗笔下已成为「启示」或「福音」的同义词(参弗6:19)[17]。故此作为主的使徒,不管对自己同胞或对外邦人,保罗竭力劳苦,不以性命为念,务要完成从主所领受的,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9)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