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23阅读
请长按保存图片到手机相册
转发朋友圈,向主内家人分享
耶稣爱你
春意渐浓的四月,漫步在老家的小路上,空气中飘散着初春特有的味道。路边时不时看到小商贩在贩卖洁白的菊花,这一抹素雅的白色,取代了传统的香烛纸钱,成为现代人表达追思的新方式。这熟悉的景象,让我深深地思念着已在天国里的妈妈。
每逢中国这个传统节日来到,很多基督徒就会纠结该如何以合神心意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每年清明时节,总能听到一些令人心痛的故事。很多基督徒从一信主就被告知"不能拜祖先",因此再也不参加家族里的任何清明活动,以为表达信仰就是要与传统划清界限,他们的行为仿佛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导致与家人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一位年迈的母亲含泪诉说:"自从我儿子信了耶稣,连清明节都不肯和我一起去看看他父亲。他父亲生前那么疼他,现在连这点心意都不愿意表达了。"这样的误解不仅伤害了亲情,更给福音工作带来了阻碍。
许多非信徒家人因此对基督信仰产生了敌视情绪,认为信仰会让人变得冷漠无情,甚至数典忘祖。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单纯地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也会被拒绝。这种误解让福音的门在很多家庭中被关上,亲人们对信仰望而却步。其实,这完全是对信仰的曲解。圣经中处处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要记念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祝福的人。
有些信徒担心参加清明活动会不讨神喜悦,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用合乎圣经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清明节本质上是一个记念与感恩的日子,这与基督信仰并不冲突。当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其中,反而能够向家人展现基督的爱,在维系亲情的同时也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思念故人、感恩追思,是神所喜悦的情操。基督信仰并不是要割裂亲情,而是要让爱更加纯净。
在此,我要鼓励弟兄姐妹们,清明节这天,再也不要以信仰为由拒绝陪伴家人。带上一束小花,静静地站在墓前,向天父献上感恩的祷告。感谢祂赐给你这样的祖先,让你能在这个家族中降生;也感谢祂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让你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盼望。
所以,今年的清明节,不要再做一个逃兵,和家人一起去吧,清理一下墓地的杂草,追忆一下故人的往事,一起分享对逝者的思念,这正是向家人展现基督之爱的宝贵时刻。当谈及逝者时,你可以温和地分享:"我相信生命不止于此,因为我认识了给予永生盼望的主。"在家人好奇追问时,可以讲述是什么让你在面对亲人离世时仍能怀有平安,又是什么给了你面对死亡时的勇气与盼望。
清明节这样的场合,人心最为柔软,也最容易思考生命的意义。当大家谈起对逝者的思念时,你可以适时地说:"以前我也常常为生死困扰,直到我明白了一个奇妙的应许..."这样自然的分享,往往比刻意的说教更容易打动人心。
"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马书14:8)这样的信念,不仅给了我们面对生死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如何在现世活出美好的见证。当你以这样的信心面对生死,以温柔的心态对待传统,你的家人会在你身上看到与众不同的平安。他们会好奇是什么让你既能持守信仰,又能如此体贴地与家人同行;是什么让你面对死亡时既有哀伤,却又充满盼望。这种生命的见证,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家人渴慕认识你所信的神。
当我们以基督的爱来看待传统,就能在其中找到与信仰对话的桥梁,让世人因我们的见证认识神的美善。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是要刻意传教,而是要让家人看到信仰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命,如何让我们在面对人生至深处的生死课题时,仍能怀着盼望和平安。这才是最有力的见证,也是最温柔的福音邀请。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益,请转发并点赞,我们很珍惜你的鼓励和认可哦)
主播:陌田/后期:吉正
89323阅读
61881阅读
58085阅读
55744阅读
50915阅读
50361阅读
49298阅读
47288阅读
4706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