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71阅读
请长按保存图片到手机相册
转发朋友圈,向主内家人分享
耶稣爱你
2025年的这个夏天,全球都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极端天气。欧洲多国气温突破历史纪录,法国巴黎连续数日超过40度;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持续40多天最高温度超过43度;中东地区科威特测得创纪录的54度高温;就连往常清凉的北欧,挪威和瑞典也出现罕见的35度以上高温。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遭遇异常寒潮,部分地区降雪量创下百年新高。
这些反常的天气现象,让人不禁想起主耶稣在路加福音21章25-26节的预言:"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如此反常的天气状况,是否在提醒着我们,主来的日子真的近了?
疫情之后,中国教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然而,当我们回溯基督教两千年的传播历程,深思主耶稣留给我们的教诲,不禁要问,教会怕逼迫吗?当今中国教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真的是逼迫吗?
教会真正的威胁不是逼迫,而是迷惑。逼迫能使主的门徒更加坚定,但迷惑却会动摇信仰的根基。逼迫像暴风骤雨,虽然猛烈,却往往能激发门徒的信心,使教会更加纯净;而迷惑则如同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教会的根基。今天的中国教会面临着诸多似是而非的教导,这些教导往往表面看起来很属灵,实则暗藏危机。
过度强调委身教会
记得有一次,我在某教会听到这样的教导:"你对教会的委身程度就是对基督的委身程度。"这句话乍一听没有错。确实,委身教会是每个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27说:"你们就是基督的身体,并且各自作肢体。"我们作为基督身体的肢体,理当委身于地方教会,在其中彼此相爱、互相服侍、一同成长。健康的教会生活能帮助我们在真道上扎根,在属灵生命中长进,这也是神所设立的恩典之路。
然而,我们需要谨慎:当"委身教会"的教导被过分强调时,是否可能模糊了"委身基督"的首要地位?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假如你所在的教会已经偏离了真理,我们仍然固守着"委身教会"的教导,这是否会让我们陷入一个类似法利赛人死守"安息日"的困境?主耶稣在面对法利赛人对安息日教条主义的执着时,曾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马可福音2:27)同样的原则,教会是为了帮助信徒更好地跟随基督而设立的,而不是要取代基督在信徒生命中的主权。
当我们把对教会的委身凌驾于对基督的委身之上时,就可能出现危险的倾向:教会领袖的权威可能会取代基督的权威、教会的传统可能会取代圣经的教导、教会的活动可能会取代与神的亲密关系、教会的规条可能会取代圣灵的引导。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警醒的。
让我们持守正确的次序:首先委身于基督,在这个根基上委身于教会。因为唯有这样,我们的教会生活才能真正荣耀神,也才能使我们在属灵道路上走得正直。教会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亲近神的阻碍,而应该成为我们更深认识基督、活出基督的助力。
一人独大的领导模式之殇
很多教会往往由一位"属灵带领人"说了算。这种一人家长制的领导模式,在教会初创期或许有其存在的必要,但随着教会的成长,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记得有一位姊妹跟我分享她的经历。她所在的教会由一位年长的牧者带领,这位牧者虽然爱主,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查经小组用什么版本的圣经都要过问。渐渐地,教会失去了活力,年轻同工也缺乏成长的空间。
圣经中给我们展现的是团队事奉的榜样。在使徒行传15章,我们看到耶路撒冷教会如何处理外邦信徒的问题:"那时,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使徒行传15:6)保罗在以弗所书4:11-12中也清楚指出:"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一人家长制教会转型到团队领导制是势在必行的,尽快建立管理制度,由同工团队共同来决策重要事项;也要注重培养新一代领袖,给年轻同工成长的空间;帮助教会成员认识到神学教育的重要,以提升教牧团队的装备;并在教会建立问责机制,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普世宣教的缺失
"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马可福音16:15)这是主耶稣给门徒的大使命,也是给每个教会的托付。然而,我注意到许多教会似乎对普世宣教缺乏负担和异象。
有人说:"我们自己的教会都顾不过来,哪有余力去关心宣教?"这种想法看似务实,实则违背了教会存在的根本目的。当一个教会只关注自身发展,将所有资源都用于内部建设,这便如同一潭死水,缺乏流动与更新。正如死海之所以成为死海,是因为它只有约旦河注入,却无出路。同样,教会若只注重吸收养分而不愿付出,不仅违背了主的大使命,更会渐渐失去属灵的活力,最终陷入自我封闭的属灵困境。因为教会蒙召的本质,就是要成为万邦的祝福。
亲爱的教会负责人与牧者,请你想一想,当主耶稣颁布大使命时,祂看见的是怎样的异象?祂期待我们建造的,是否仅仅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属灵社群?还是要成为一个承接使命、祝福万邦的宣教群体?我们是否让自己的眼界局限在本地事工,而忽视了更广阔的禾场?
要推动教会参与普世宣教,我们可以从建立整体性的宣教意识开始。在主日讲台上定期分享宣教异象,在祷告会中为未得之民代求。随着弟兄姐妹对宣教认识的加深,可以逐步开展对本地或海外宣教士的支持,组织短期宣教队实地参与服事。与成熟的宣教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能帮助教会更专业、更有策略地参与宣教。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式,能帮助教会逐步承担起主所托付的大使命。
神国观的缺乏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18)主耶稣说的是"我的教会",而不是"你的教会"或"他的教会"。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常常看到教会之间的壁垒和隔阂,仿佛忘记了我们都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
这几年,因着在全球见证的服侍,每年都会参加机构组织的培灵会。每次聚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会的信徒都会聚在一起,为国家和全地的教会祷告。那种超越宗派、同心合意的祷告气氛让我深受感动。可惜这样的联合事工并不常见,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教会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排斥。
建立神国的宏观视野,首先要我们谦卑承认基督是教会唯一的元首。在此根基上,我们应当放下宗派藩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寻求主内合一。这不仅体现在观念上的认同,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开放教会资源、携手同工、共同开展福音事工,并建立城市福音联祷网络。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也期待全球见证网络事工能成为连接各地家庭教会的桥梁。作为专业的网络服侍平台不仅能够帮助教会突破地域限制,更可以为教会提供丰富的属灵资源和事工支持。我们也可以为教会提供优质的查经材料和教导资源,并提供线上培训和装备的课程,可以帮助你与各地教会建立有效的沟通网络。
当我们携手同行,必能在建立神的国度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欢迎大家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与团队建立连接,共同见证神国度的拓展。
站在2025年的今天,中国家庭教会已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外在的环境或许仍然充满挑战,但更大的考验来自内部。我们要像保罗所说的:"务要谨守,警醒。"(哥林多前书16:13)
教会确实不用怕逼迫,因为"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马书5:3-4)但我们要特别警惕各样的迷惑。唯有持守真道,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准则,以神国为异象,教会才能在这个世代成为那座"山上的城",为主发光。
愿我们的教会能够像非拉铁非教会一样,持守主道,彼此相爱,成为主所喜悦的群体。"那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启示录3:12)。这是我们的盼望,也是我们的祷告,阿们!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益,请转发并点赞,我们很珍惜你的鼓励和认可哦)
89771阅读
62405阅读
58444阅读
56157阅读
51312阅读
50757阅读
49730阅读
47703阅读
4750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