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03阅读
怎样才叫做「作主的门徒」?主当日培训门徒,与今天的「学徒」制度,有什么异同?
有一个成就卓越的陶艺家,对一位驰名日本的陶艺巨匠心仪已久,一心要拜其门下。经过一番努力,他终被名家收纳为徒,可以想象当时欣悦之情。启程之前,这位陶艺师在脑际不断幻想,于名师点化下,技艺不断自我突破的美丽图画。
这位学生是西方人,从不了解日本有所谓「入室弟子」的传统。这些弟子一旦被收录,就会住进师父家中,成为「家人」,不但学陶艺,更要做家务,且必须按着正确的方法来做。「你的生活和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分不开的。」有一天,师父向这位西方学生说:「你在日常生活里怎样做最微不足道的事,这方式会在你做的东西里流露出来。」[1]接着师父吩咐他去煮饭、烧水、挖泥、种田……
六个月过去了,他一直做着这些低微的杂务,而师父始终没有认真地给他讲解过陶艺之道。带着挫败的心情,他返回家乡,失望之余,坐到自己久违的陶轮旁边,重新尝试制作。一开始,他就感到有点微妙的分别,似乎有什么改变了,自己也说不准。直到打开窑门,出炉的新作品令他又惊又喜,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他整个艺术生命已然脱胎换骨。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的孩子也是这样学习的。他们不是去上数学课,而是从旁观察父亲盖搭房屋时怎样量度和计算,也留意母亲在市场上如何数钱;他们不读历史科,却是一家人坐在火堆旁,聆听父母细诉祖先的经历……男孩子十三岁从学校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从事家传手艺,就是这样,一直在大人旁边,一面观察,一面工作。其实,他们正应用「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现代教学原理呢。
耶稣培训第一批门徒,也是用这个方法。这位拉比选立12位门徒,带着他们四处奔波,走遍一个个村镇,传道治病,又差派他们出外宣教。门徒日夕跟随拉比耶稣,从做中学习成长。今日,处于21世纪的门徒,所谓跟随耶稣,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主仆黎升辉
1司安妮、滕藯蓓合着,《坐在拉比耶稣脚前》,页70-71。
89003阅读
61490阅读
57809阅读
55439阅读
50620阅读
50078阅读
48929阅读
46950阅读
4675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