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许多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乡,小源就是其中一个,从很小开始,他就是在各路亲戚家长大的,刚开始是奶奶,然后是外婆,接着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几乎每个亲戚家里都去寄养过。而父母每次打电话回家,问得最多的就是成绩,很少过问其他。
慢慢地,小源和父母越来越疏离,脾气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和父母吵架,小源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只是想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一家人能坐下来一起吃个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能在我身边,可是你们呢?每天只知道赚钱,从小到大陪过我几天?爸妈,你们赚的钱越多,我就越恨你们!”
听到这里,父母先是惊讶,而后是一阵心酸。
本是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却因为缺少陪伴,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亲近,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养成。
实际上,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在农村,在城市里的“假性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关注。
许多父母经常加班,频繁出差,陪伴孩子的时间自然非常少,当孩子提出要求“多陪陪我吧”,父母又通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虽然衣食无忧,但每次的拒绝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其孤单和安全感的缺乏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相似。
尤其是当父母以“工作挣钱是为了给你买玩具,给你买好吃的”这样的理由搪塞,而忽视精神上的陪伴时,会给孩子两种错误的感觉:一,自己是父母的负担;二,物质是最重要的。
心理学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当人们处在极度贫困之中时,收入多少确实会影响到幸福感;但是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收入的增加并不能让人更加幸福。实际上,人们对财富的看法比财富本身更影响幸福感——越看重财富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换句话说,物质欲越强的人越不幸福。
所以,“为了你挣钱”这样的理由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地向孩子灌输和强调物质和金钱的价值,这样做可能会增强孩子的物质欲,对于孩子的幸福感也是一种折损。
如果父母把努力工作解释为事业上的追求,并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陪伴质量,那么孩子对幸福会是另一种感受,对工作的认识也会提升到人生价值的高度,对于他未来人生和事业的选择也是一种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几年,父母的陪伴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带给孩子幸福。
有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中,一位九岁女孩对爸爸进行了如下“控诉”:
爸爸是一个工作狂。不是加班就是值班,不是值班就是开会,不是开会就是出差。
爸爸的工作很辛苦。经常三天二头,没日没夜地在单位加班到深夜。
爸爸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哭着喊着对爸爸说:“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吗?”
唉!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小小年纪就说出这样成熟的话,让很多父母心中生出酸楚。
多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陪伴不在一时,却忘了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不经意间他就会走路了,不经意间他就会说话了,不经意间他上学了,不经意间他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不经意间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而在你的眼里,他仿佛还应该是那个需要你牵着才敢过马路的小孩。
当你还想抱抱他的时候,他拒绝了,当你想和他聊聊天的时候,却发现他和你代沟已经那么深了,你终于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可是已经晚了,你已经错过了他的成长过程。你不知道他走过多少弯路,不知道他曾经有什么样的烦恼。这期间,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
钱总是挣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便是永远的错过了。
早期的教育决定孩子人生的层次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音乐才子高晓松他爸爸是清华教授,妈妈是建筑学家。他们平时很爱学习和钻研,还很爱做笔记,家里都是书,父母看书,他也就跟着一起看,妈妈很喜欢音乐,他从小便跟着看乐谱,所以他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爱看书、喜欢音乐,于是,就有了今天有才有趣的高晓松。
人们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
言传身教中,最重要的是传达给他你的爱和教给他爱的能力。爱心和善良,是一个人亲近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而这是需要靠父母来传递的,以后很少会有人再教他。
北大才女赵婕说:“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所以趁他们长大之前好好爱,好好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