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育儿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以知识或专业为主的领域。
没有人在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育儿专家,
但是任何人只要愿意用心亲自去育儿,就都能掌握育儿的能力。
有育儿能力的家长既要懂得育儿理念,
也要坚持实践这些理念。
那么,智慧妈妈管教孩子的理念是什么呢?
我来跟大家分享养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不要爱你的孩子超过爱你的配偶,因为婚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是那么弱小和无助,什么都需要依赖妈妈,
我们很容易就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而忽略了我们曾经时时刻刻都要跟他在一起的那个爱人。
但那个爱人对爱的需求不会因为孩子的出现或时间的流动而降低。
我们都知道孩子需要安全感,
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源自父母有一个美好的婚姻。
一个孩子,即使他拥有了一切想要的,也得到了妈妈所有的关注,
但如果他父母的婚姻岌岌可危,他就不能拥有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我们的婚姻就是孩子未来婚姻的教室。
当我们在婚姻里经历冲突,
然后让孩子们看到我们是如何去沟通、解决冲突、道歉、饶恕与和好,
孩子们的情商很自然地就会提高,
以后他们也会按照我们相处的方法来经营他们自己的婚姻。
因此,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地去爱我们的配偶。
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然后才能以身作则。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那些最深刻、最受教的功课,是怎么学来的?
有多少是因为成人的指责或讲道理而学到的?
成人讲的道理,你到底听了多少,又做了多少呢?
比率高还是低?
这些我们都知道,但自制能力有多强呢?
一方面,我们都喜欢要求和教导别人;
另一方面,我们又都反感冲我们讲道理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以身作则与说教相比,孰多孰少?
总之,我们需要尽量平等地跟孩子交流,
这样才有可能跟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关系的质量比方法更重要
最近,我最常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二宝出生后大宝在行为和态度上的变化。
很多时候,来咨询的父母都是请教管教大宝的方法和秘诀。
当我把建议的重点转移到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上时,
他们往往很惊讶地发现,大宝的叛逆、抵触和脾气
会随着跟他们大宝的几次单独约会而消失。
每当孩子特别抵触我的指令或者比较叛逆的时候,
我首先会想,这是不是孩子最需要我积极关注的时候。
我曾在微博上分享过一句话:
“要记得,当人们最难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被爱的时候。”
陪伴孩子,需要“同在”的质,也需要“同在”的量
我想在这里分享美国育儿专家凯瑟琳·华莱士的一句话:
无论如何,你要用心聆听你孩子想要跟你讲的任何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是你不用心聆听他的小事,
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也不会跟你讲他们的大事。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跟你讲的所有事情一直都是大事。
当我们刻意坐下来要跟孩子聊重要事情时,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想对我们敞开心门。
我们不可能刻意安排时间去捕捉孩子的第一个微笑、
第一次走路或者第一次开口讲话,
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发生的,
不是我们刻意安排就可以控制的。
有时候,我们全家会一起打扫卫生、做个手工或者各看各的书,
然后,突然间孩子口中就会冒出一句深奥的话或者打动我们心灵的话。
要是我们没有一起沉浸在那些看似无聊又平淡的时光里,
很可能就会错过那些“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的惊喜时刻。
心态比理念更重要
我是一名礼仪教练。
在《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一书中,
我提到很多关于礼仪的正确理念,
但相对于这些理念,
我们如何教礼仪这件事要更为关键。
比如,吃饭时,不礼貌的习惯是嘴巴里有食物的时候大声说话。
我在书里建议大家把建立好习惯变成一个家庭游戏的目标。
如果大家能连续7天没有被发现嘴巴含着食物就开口说话,
就算完成目标,可以获得一个事先商定的奖赏,
比如,大家可以一起去看电影。
然后,大家一起开始建立下一个礼仪习惯。
我们还可以组织大人与孩子进行比赛,
如果有一方被发现嘴巴含着食物就说话,那么他们就要从头开始。
当我们看到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气地严厉斥责孩子,
说他没礼貌,真丢脸,但我们也可以笑着对孩子说:
“哇!我看到你说话的时候嘴巴里有食物,哈哈!你要从头开始啦!”
同样是在培养习惯,我们的心态是平和积极
还是充满焦虑或负面情绪,
两种心态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引导孩子的心态比塑造他的行为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在外面出了丑以后,
我们往往更在意的是别人的反应,
以及这种行为给我们带来的羞耻感。
当孩子的外在行为不好时,我们会赶紧予以纠正,
之后就不想再花时间去跟孩子解释、
讨论或者思考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意义。
对我们来说,单是纠正行为就已经很累了,
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进一步跟孩子讨论更重要的部分,
即孩子行动的出发点和心态。
我们越能干,孩子就越没成长空间;我们越放手,孩子就越能干
家里要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能力的锻炼需要实践的机会,不是懂得道理就好了。
这就像上面所说的,孩子不仅需要懂得道理,更需要主动去实践。
一个负责任的孩子看到地板脏了会主动去拖,不需要别人提醒。
一个不太有责任心的孩子虽然知道怎么拖地,
但看到脏了的地板会期待别人去拖,感觉这件事跟自己没有关系。
这两种孩子的差异在于,前者的家长懂得如何训练他们去做事,
然后放手让他们去摸索,学会自己动手做事情。
再能干的家长也不如一个会合作的智囊团队
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单人项目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需要接触父母、亲人、朋友、老师、学校、社区和社会,
这些人都是培养孩子的智囊团。
他们之间越和谐、越懂得合作,就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果他们之间关系不和睦、不能彼此尊重和相爱,
他们自己再能干,也很难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
我讲的不只是夫妻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关系,
还有婆媳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以及家庭跟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前,要是爸爸妈妈吵架了,
孩子可以跑到隔壁邻居或者姑姑、舅妈家里躲一躲,
等风暴过了以后再回家。
同样地,要是妈妈跟婆婆闹矛盾,
妈妈可以去隔壁找阿姨或嫂子去吐吐槽、出出气,冷静以后再回家。
现在,大家基本都住在城市里,
都是以小家庭为核心单位,很多情况是邻居间彼此都不相识。
在如此有限的范围内长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空间,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村落”,
给他们一个社区来成长和呼吸。
这样,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大家都有地方去透透气。
如果我们的小家庭全部都闷在都市的小房子里,
我们就需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去跟闺蜜、哥们儿、邻居或者相同兴趣圈的朋友们交流。
除了孩子以外,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与世界,
不需要用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孩子永远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他们年幼的时候需要我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我们做父母是合格的,
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不需要我们了。
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最大祝福,就是允许他们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想要真的给予子女这种自由,我们自己需要活出想要的生活,
不需要用子女的人生来让我们幸福。
因此,除了孩子和家人以外,
我们有没有自己的信仰?
使命感?
朋友圈子?
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社区里的服务?
如果我们的生活圈子只限于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我们的幸福感就会随着他们的高低起伏而波动。
他们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幸福;
他们陷入低谷的时候,我们也容易陷入焦虑和抱怨,
而且我们的反应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记得有段时间为千失业了,我问他需要我做什么。
我心里想,可能需要想办法省钱,
说不定自己还需要去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
但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
他说:“我最需要你做的就是相信我,对我有信心。”
我告诉他,上帝会照顾他的,要有信心。
他对我说,我说的那句话把他肩膀上的大石头突然间挪走了,
因此,他才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即使他再能干,
也不是我们可以完全依靠的人。
当我们把自己人生的盼望交托给一个人,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人是完美和全能的。
人生会有很多高低起伏,我们无法完全掌控,
但我们可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过真实而且充实的生活。
孩子只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除了孩子以外,希望我们都还有其他能够充实自己的人际关系。
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杯子填满了,我们才有能力去滋润别人。
无论你是全职妈妈还是兼职妈妈,
都不要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失去自己。
智慧妈妈的最后一个养育原则是,
大家都应该学点儿童心理学,
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
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和对应的教育方法。
整理人:lingyun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