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思想:觉得圣经好似一个相片簿。访问朋友在等候的时候,我打开一本相片簿,看一张相片,“怎么,这好似一个熟人的相片。”翻到另一张,“啊,我认识这人。”再往后看,“这人像我的弟弟。”我想家了,不住地往下翻,“原来这人曾和我住在一条街上,他是我的隔壁邻居。”再往下看时我发现自己的相片了。
我的朋友,若读圣经你会找到自己的相片,乃是形容你自己。今晚或者有些法利赛人在此。若有,请翻到约翰福音三章,看基督怎样告诉法利赛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尼哥底母无疑在那些年日是耶路撒冷最好的人,然而他还需要重生,否则就不能进神的国。
或者你说:“我不是法利赛人;我是一个可怜、愁苦的罪人,我太坏了,不能到他面前去。”请翻到约翰福音四章看主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话。
请注意税吏和法利赛人何等不同!甚至像太阳离月亮那么远,然而一个得了最高尚的地位,一个只是最坏的地位;一个将自己和自己的罪带到神前,另外一个将自己的地位、家世带到神前。人若知道自己的真相,以后他所有的地位、势力,都要降下来了。
看那法利赛人的祷告:“我感谢你……我不像……我禁食……我施舍……我有。”若将他的祷告交给印刷人,他们会印出许多“我”来,“我感谢神,我、我、我”来,当一人不以他自己而以神为中心时,他不高抬自己,也不称颂自己,他扑倒在地,扑倒在神面前。
在这祷告中你找不到法利赛人为神向他所作的而献上感谢,这是一个不信的,非祷告的祷告――不过是形式。我盼望日子将到,形式的祷告都成过去。
今日不能多些人来到聚会的原因,还是因为教会当中形式的祷告太多,这些外表的基督徒站起来像法利赛人:“感谢神,我们不像别人。”但是当人看见自己的本相时,他要用税吏的心灵祷告了。
有许多事物使夫妻或朋友分开,但是母亲的爱却常不变,也许她儿子是杀人的:公众的意见反对他,每天的报纸宣布他,甚至朋友离弃他,只是那母亲在法庭上还是同儿子站在一边,陪审官或判决他,反对他,甚至判他死罪,但母亲仍会下到监牢,爱他到底,她不管公众意见,也不顾报纸的评论,她能丢弃一切,仍然爱她儿子,儿子已被处死,生命离开身体,她还会来到坟墓,用眼泪洗他,在她活着的时候,念念不忘自己儿子的事。
但这一切仍然不能与神的爱相比,神有爱不限一人,乃是普遍的,是不停止的并且也是毫不更改的。
以赛亚或者想他自己是那世代的好人,甚至比较多数人还好些,但是当他看见主时却呼喊:“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他看见主时,就发现自己的缺欠,所以在神面前仆倒在地。那是罪人应有的情形,像我说过,人不承认自己的不洁时会依然述说自己的义,然而在人看见主的一霎那,他的口被堵住了。
如果听见一人正在述说自己的义,可以断言他未见过主!
注意但以理,在他身上虽然找不出过失,但是当他来到神的面前,他发现自己的好处尽为败坏。
再看约伯,人会想他傲然公义,他对穷人好,乐意施舍,是数千里内的第一好人,你必乐意请他加入你的长老会或是浸信会……若有人想要为一大学募捐千元,为造会所募捐千元,为善事募捐千元,找约伯就好了。若找一慈善团体的主席,约伯也是最合格的人。
然而当他看见神时,他的态度就改变了。听见他是一回事,看见他又是另一回事;以前用耳朵听见他,现在却用眼睛看见他了,所以闭口无言。未见他以前约伯能辨认,甚至向朋友诉苦……,但是当约伯看见他的一霎那就闭口了。
当他说“你要如勇士束腰”以后,约伯再无问题问神了,他学到一大功课。
人不知道自己是恶的,没有看见他,怎能进神的国呢?
人都应当进到这一地步,这是神工作的起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