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在婚姻里得胜》读书分享(3):照顾了对方的情绪,我自己的负面情绪怎么办?



《在婚姻里得胜》读书分享专栏,所有的文章都来自我们馨香女人读书群里姐妹们的分享,让我们藉着读这本宝贵的书和姐妹们真诚敞开的分享,一起在这末后的世代打一场婚姻家庭的保卫战,活出神对我们婚姻家庭的美好心意吧。


有姐妹问:《在婚姻里得胜》书的作者说要脱离自我,是什么意思呢?自己的感受就不需要理会吗,特别因为伤害而有的负面情绪,除了祷告,我们要如何处理呢?我自己觉得要考虑丈夫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我的情绪要如何排解呢?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姐妹的问题。我刚结婚的时候,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跟丈夫沟通,完全沟而不通,你把心掏出来给他看,期望他呵护一下,结果感觉还被狠狠摔在地上,踩几脚。到后来怕受伤,就不敢再掏心了。但是又要“舍己,背十字架”,就觉得这是我的十字架,我就是逆来顺受,忽略、压抑自己的感受,忽略自己的需要,接受神给我安排的环境吧。


但是我发现到后来,这些东西虽然压下去,但其实还在那里, 我其实不是在“舍己”,我只是在“压己”。那个己好像在水里按葫芦瓢一样,一个不小心就冒上来。而且我自己因为怕“没有好见证”,怕神会不高兴,所以不管在私下跟神的祷告,还是跟弟兄姊妹的交通、聚会里,我都是尽量避免“负面”的东西,而表现出该有的“基督徒样式”。结果我的里面跟外面相差越来越大,那个拉扯和矛盾也越来越剧烈。

 

我想神让我学习的第一个功课,就是真实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因为压抑得太久,我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需要,感觉承认自己的需要,就是弱者的表示。也不晓得怎么用一个正确的途径、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也就是真实的“舍己”——要舍去我自己的骄傲和刚硬。


那时候除了在祷告里,开始学习操练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向神倾吐,在神面前哭,并接受祂的安慰。我还记得那时候神引导我在现实里的操练,一个是通过写作,很多的矛盾、争吵、伤害发生之后,我开始按着心里的感动把它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我可以更客观地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写完了,事情也就真的过去了,我发现神的确特别使用了这个方法来医治我的伤害。

 

还有一个是从对孩子做起,学习好好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我开始学习在累的时候,跟孩子说,“宝贝,妈咪好累了,你可以抱抱我吗?”或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孩子说,“妈咪现在心情不好,有些生气。”或者在孩子做一些事情,说了一些让我伤心的话的时候,跟他们说:“这事情伤到妈妈的心了。”


另外就是姊妹之间彼此的扶持,非常重要。我想女人结婚生子之后,真的很容易变成生活在围城里,很多的苦,你不能跟丈夫说,不能跟父母说,也不齿于跟别人讲,或者怕说了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神在你身边预备一两个能够让你敞开心交通的姊妹彼此扶持是很大的祝福。我记得多少痛苦不堪,觉得都过不下去的时候,打电话给我的姊妹,诉苦,讲讲事情的经过,然后一起祷告,这个坎就迈过去了。

 

这些只是神给我量身定做,让我操练的方式,不一定合适其他人,我只是把神在我身上的作为见证出来,让姊妹知道,我们所信的神,是智慧、信实、可靠、体恤我们的神。要紧的是每个人需要相信神,跟从我们里面圣灵的带领,而不只是模仿外面的做法。否则在我这边灵光的,到你家不灵光,我们又会觉得神不公平,更灰心了 。


我记得孩子小时候,也是看了很多育儿的书,看到好方法就赶紧搬过来用,结果别人说很灵的方法,到我家却成了争吵的把柄...... 甚至到后来看到这些“见证”就灰心生气,后来才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眼光,不是看方法,乃是看到方法背后神的智慧和作为,坚固自己的信心,然后学习凡事还是先祷告,就算搬方法,也先祷告,看看圣灵是不是会就我们家的实际情况有一些改动 。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神给每个人的引导和具体做法我相信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样,约翰一书说“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神知道我们的需要,祂的作为和引领也是非常现实的,我们只要有一个敞开、谦卑、愿意顺服的心、学习顺从圣灵在我们心里的带领,愿意花代价去操练,并且忍耐等候,生活会有波折起伏,会有阴天晴天雷雨天,但我们总不至于失望,因为“基督在我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你的婚姻不仅是你与另一个人所立下的神圣誓约,它也是帮助你更认识神、更信靠祂、更深爱祂的一项属灵操练。


阅读本书可能就此改变你的婚姻,更大的可能是:它将改变你的生命。因为,无论婚姻对你而言是甘是苦,它能帮助你与神更亲密同行,藉此培养出真实美好的灵命,使你成为周遭世界的盐,散发出基督的风味。





整理:于姊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