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家庭】煎熬于被需要的欲望

“我的心灵安宁、平静,就像母亲和她断了奶的孩子,我的内心就像一个断了奶的孩子。”《圣经 诗篇》的作者大卫王把平静安宁的感觉比作断了奶的孩子的满足感。现实也的确如此,可以顺利断奶的孩子,心灵发展向下一个阶段稳健迈进。
然而给孩子断奶,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母亲的乳房胀得像石头一样,痛得不敢碰,又不能喂;婴儿泪眼婆娑的看着母亲,时不时哇哇痛哭,四下里寻觅乳汁的味道……断奶时候被奶水胀痛的妈妈呢,则内心焦躁如火山喷发,身体胀痛如火蛇缠绕。

还不止于此,随着孩子年龄一天天长大,各个阶段“断奶”催促声就不断接踵而至,母亲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个阶段的结束,永远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启。另一个阶段的开启,也必然意味着它终有一天会结束。母亲承接着一次次这样的打击:孩子不再需要你满足喂哺需要;孩子不再需要你满足怀抱着的需要;孩子不再需要你满足牵着手走路的需要;孩子不再需要你满足送他上学的需要;孩子不再需要你满足一起做某件事的需要……
看看龙应台的对此细腻入微的描述吧: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最后龙应台这样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母亲满腔喂哺的情怀和饱满的乳汁,安抚和养育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那种可以给一个生命带来生存的赋予,那种被一个天使如此需要的感觉,令母亲充满了沉甸甸的满载载的充实感,幸福喜悦无法言喻。当满溢着奶水,当被孩子需要的欲望满足戛然而止,各种难耐啊。为了阻止这一令人焦虑的时刻的到来,有些母亲寻找各种原因,延迟了断奶时间,两岁,三岁,甚至四岁五岁。

母亲无法面对孩子人生道路上一次次的“断奶”,也同样寻找各种因为被孩子缠绕所困无法“断奶”的理由。比如孩子体弱多病需要家长多做照顾;比如孩子自觉性比较差,需要我一直守在旁边监督;比如孩子做事情拖拉,需要我不断敦促……是他/她需要我啊,真是没办法。一旦孩子不再被母亲牵动视线,一旦孩子有了母亲所不熟知的世界,母亲深深地抑郁了:撕心裂肺倍受那种被需要的欲望无处安放之苦,心空了好大一块,此时此刻情何以堪呐。

把孩子打造成需要母亲的孩子,让母亲可以继续保有这样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为了适应这浓厚的“母爱”,成为一个永久的吃奶的或是抱着脐带的孩子是有必要的,不是吗?

编后:
何止是母亲,
我们每个人都煎熬于被需要的欲望
求主使我们认识耶稣基督才是主
愿真理让我们得以自由!
小贴士
转自《亲密之旅》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