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大纲:
近代宣教历史上主要的三个潮流:
1.第一个潮流是以William Carey (1792年)为代表的沿海宣教。在这个时期中,有许多宣教士乘坐轮船到达未得之地的海港,并沿海岸线传讲福音。例如,英国宣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807年)正是同时期来到中国广州进行宣教的。
2.第二个宣教潮流是内陆宣教,戴德生是本次宣教潮流的先驱(1865年)。戴德生改变宣教策略,从海岸走进内陆,从城市走向农村,从相对开放的地域进入到更加封闭的内地。在戴德生的影响下,超过40个差会得以建立,例如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非洲内地会(Africa Inland Mission)和非洲内陆宣道会(the Heart of Africa Mission)。
3.第三个潮流是未得族群(Unreached People Era)宣教潮流。引领这一潮流的是学生自愿者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中的两个年轻人Cameron Townsend 和 Donald McGavran (1934年)。他们带领许多宣教士去往不同的族群当中,目的是要为主得着万国万民。
新的“宣教策略”理论:称为“国度宣教”的恢复,一种融合了”宣扬福音”及”彰显福音”两种策略的宣教
华福运动最新的口号:向万民传讲全备的福音(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Nation)
另一位宣教学者塞缪尔·埃斯科巴(Samuel Escobar)在《新全球宣教》一书(The New Global Mission)中指出—
1.主后第一个千年,东方教会可以说 是宣教的主要力量
2.第二个千年,西方教会)逐步成为宣教的主要力量;
3.进入第三个千年,南部教会或者说发展中国家教会将会引领宣教潮流。并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教会都有给外国人宣教的可能性,而第三世界国家的教会将扮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4.如今正处在一个从“任何地方传福音到任何人”的世代
21世纪中国宣教的契机和挑战
中国宣教的历史传承—-
1807年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抵达澳门,开始了基督新教在中国新的一页
一百五十年来西方宣教士前赴后继
过去一百年间中国教会人才辈出 图3
近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教会的见证-荆棘中的百合花
过去六十年—神亲自在中国作“无人之工”-兴旺的家庭教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教会的兴起
21世纪中国宣教契机的形成
全球大环境变迁(过去的一百年…)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人类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自相残杀;
六十年代──苦闷、迷茫;
七十年代──消极、颓废;
八十年代──质疑、相对;
九十年代──解构、崩解;
新的世纪—--????
人类就这样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人类出路何在?
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变迁
经济环境的转型
教育环境的转型
价值观念的转型
人口分布的转型
中国宣教契机的形成(向内)—
今日的“埃提阿伯人”的困境—
金钱与大权无法带来心灵的力量
身体生命中的缺陷阴影挥之不去
寻求宗教无法真正明白永生之道
心灵旷野没有活水人生依然迷失
今日的“埃提阿伯人”—如何走出心灵的旷野?
哪里有水?-看那,这里有水!
中国宣教的契机(向外)—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和穆斯林世界友好关系
中国教会从神领受宣教心志
中国教会人力物力快速成长
认识今日中国大陆的宣教工场
转型中的中国大陆教会
1.从农村到城市
2.从沿海到内陆
3.从基层到多层
4.从单一到多元
5.从领受到付出
6.从国内到海外
7.从封闭到合作
中国的城市宣教—神在今日中国赐下的又一属灵契机
“新兴城市教会”的挑战:能否培养出有扎实圣经根基,有国度观,愿意委身基督,委身宣教,能在基督身体中谦卑服事的神国工人;
中国宣教工场的挑战-教会兴旺背后的隐忧:
1.农村教会的福音工作已有停滞趋势
2.95年后农村教会每年流失大约100多万基督徒:去了城市
3.传道人和教会热衷于各类神学知识培训,圣灵大能的工作已渐成为过去的故事
几点观察:
1.追求大而全、正规化的聚会在增加,而非形式化、敞开心门的交通聚会在减少
2.福音布道会在增加,但信徒个人传福音的热忱在减少
教堂在增加,但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在减少
3.聚会和培训数量在增加,但同工们真正关心失丧灵魂的时间和精力在减少
4.城市中来自农村的传道人在增加,但真正愿意服事民工的工人却不多
海外教会和中国宣教
1.第一时期(1980-1990):
圣经资源、讲解主道、协助建点;
2.第二时期(1991-2000):
同工培训、神学装备、协助建堂;
3.第三时期(2001-现今):
领袖训练、教会建造、宣教路向;
以往中国教会在福音出中国方面的努力
「中国基督徒遍传福音团」
马可牧师在1943年5月成立「中国基督徒遍传福音团」(Chinese Back to Jerusalem Evangelistic Band),口号是把「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目的是要中国教会投身宣教,特别是中亚洲地区。
1946年西北圣经学院订下“遍传福音团”的宗旨:向西北七省传福音以及西北七国 (阿富汗,伊朗,阿拉伯,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 传福音,向其他任何有需要的地方传福音。其时何恩证教士、赵麦加等先后向西走。图
西北灵工团
1946年张谷泉牧师在山东维坊组成「西北灵工团」,派宣教士要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也在新疆哈密一带建立教会。
中国新兴城市教会—福音出中国的主力军!
至少已经有7000位国内教会的宣教士跨出了国境,前往海外进行宣教!
新兴城市教会的共识和需要
确立宣教的核心价值
宣教导向的教会建造
宣教异象的领袖培养
宣教导向的团队架构
宣教教育的开展加强
“福音出中国”与海外教会
1.韩国被逐宣教士们给我们的启发
2.中间桥梁的角色,Coach,宣教教育者
3.成全他们,以他们为主
4.对自身教会的借鉴、参与和调整
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神的蓝图
进入神为中国教会的命定—广传福音,建造教会,承担普世宣教使命!
我们能做什么?
宣教中国2030行动
1.设立常设机构
为推动“宣教中国2030”运动,设立常设机构,成为教会及宣教机构的联络平台,举办宣教大会、发行宣教刊物、进行各样宣教研讨会。
2.举办宣教大会
每年举办“宣教中国2030”宣教大会,动员传统型家庭教会、团队型家庭教会、城市新兴家庭教会、以及基督徒专业人士群体,参与普世宣教。支援各地区及教会举办各种不同规模的宣教大会。
3.发行宣教刊物
发行《今日宣教》、《中宣会会刊》等宣教刊物,传递“宣教中国”的异象、探讨“宣教中国”的策略、记录“宣教中国”的运动。
4.进行宣教研讨
举办与“宣教中国”相关的专题研讨会,发展宣教神学、探讨宣教策略、跟踪宣教动态、交流宣教经验,从而帮助宣教事工。
5.推动宣教祷告
联结各地教牧联祷会,推动为宣教的祷告运动,同时在各地招募为“宣教中国”祷告的代祷勇士,定期发布代祷事项,举办祷告聚会,点燃宣教复兴的烈火。
6.培育宣教人才
宣教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事工,必须培养各个领域的宣教专门人才,包括宣教策略家、宣教动员家、宣教培训教师、宣教行政人才、宣教型牧者、以及要被差往世界各地的宣教士。
7.兴起宣教教会
宣教运动的前提是具备众多强壮的宣教导向型教会。联结愿意委身“宣教中国2030”运动的教会领袖及教会,成为发起人及会员单位,共同推动运动、完成宣教使命。
8.开发短宣路线
开发短宣线路,持续动员中国教会进入宣教现场,在现场听到马其顿呼声。期望中国教会的牧者和信徒,一同经历宣教工场中的事奉。
9.发展宣教工场
以“10/40之窗”为重点,向回教圈、佛教圈、印度教圈、部落民间信仰群体,以及其他未得之民,差派宣教士,发展宣教服事工场。
10.建立宣教网络
我们愿意向宣教道路上走在前面的西方教会、韩国教会、海外华人教会、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辈们虚心学习、寻求指导与帮助,并与海外教会与宣教机构配搭合作,共同完成宣教使命。
11.开展营商宣教
利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商机,发展营商宣教模式,动员基督徒商人、企业家带着生意进入宣教禾场,影响和改变当地社会。
这条路上我们一起走!
从感动到行动,再到联动!
经文:提摩太前书 2:1-7
宣教第一部:举起祷告的手
为“万人”祷告(包括为在上执政掌权者)
宣教第二部:摸着上帝的心
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宣教第三部:持定所传的道
基督舍己做了“万人”的赎价,成了我们得救的确据
宣教第四部:踏上奉差的路
我们奉差要去向“万人”作基督的见证,使人作基督的门徒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
--提后4:10-11
你我要做什么人?
是做底马呢?
是做路加呢?
这条路上我们一起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