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张路加丨这条路上我们一起走

讲义大纲:



宣教的定义:

藉着圣灵的大能,跨越各种的沟壑和障碍,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向万民作福音的见证!

“宣教历史”的定义:

以重大的宣教事件或人物为主,以社会环境为背景,来描述不同时代的主要宣教模式,从中看出神的心以及圣灵的带领,从而对当今的基督徒个人教会群体带来启发。

“宣教历史”和“教会历史”的分别:

宣教历史是对有关宣教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及留给我们的属灵原则的记载,比较是宏观性、选择性的,强调这些事件对教会的拓展,及福音的传播的影响;教会和外界的互动;

教会历史则比较注重对教会内部的重大事件及神学思想的演变、进展的记载;教会内部的进程;


使徒行传是一部初代教会“宣教历史”的最佳范本!


旧约中主要的“向心式”宣教模式—“耶路撒冷”模式

不少圣经学者都提及旧约时代主要的宣教工作的“向心”模式:上帝吸引 万民来耶路撒冷(以圣殿为核心)看祂彰显于以色列的荣耀,看祂所造的圣洁的族类—他们的集体生活也向世人展示出上帝的品格(申命记4:5-8)—并藉此呼召万民来归信祂。

旧约中“离心式”宣教模式的应用—约拿被差遣去尼尼微

约拿书奇妙地展示着一个大转变,那就是“离心式的”宣教模式:旧约的众先知当中,惟有约拿被神主动差往异教城市去,呼召那城悔改。上帝呼召约拿去尼尼微这座异教大城,是因为那里居住着为数众多的灵里瞎眼的人 (约拿记4:10-11)。

旧约中“向心式”和“离心式”宣教的一个平衡模式—“巴比伦”模式

上述由向心到离心的发展在以色列被掳之后进入到另一个阶段。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生活在这个邪恶而嗜血成性的异教之地。信徒跟这样一个地方有什么关 联呢?耶利米书二十八至二十九章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要点:神吩咐祂的子民“生养众多,……不至减少”(耶29:6),以此来保持他们与世人炯然有别的共同体身份并在异邦之地继续增长。但是,神也让他们在那里安居,参与那里的生活。他们要盖造房屋,栽种田园,而最突出的是,神呼召他们要服事那地,要“为那地求平安”,并“为那城祷告耶和华”(耶19:7)。他们不仅要在城里的犹太人区增添本族的人数,也要使用自己的资源使那里的百姓同得好处。


新约的“离心式”宣教模式—“安提阿”模式和地极

神的子民作为一个世界性且分散的会众团契存活于世,就像寄居的以色列人那样。在使徒行传第八章,我们看到神强制性地把基督徒从耶路撒冷赶散出去,结果却极大地推进了基督徒的宣教事工。他们立刻到了撒马利亚城。这是一个犹太人会教导他们的孩子要鄙视的城,就像约拿鄙视尼尼微或犹太人鄙视巴比伦那样。然 而,已经被福音改变了的基督徒,不像那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先知,也不像寄居的以色列人,他们立刻在撒马利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宣教运动(使徒行传8:1以 下).

“受迫害”与“吸引人”—传福音与服事人之间的张力 

新约特别强调福音总是非常令人讨厌,永远都不会被世界完全包容或接纳,基督徒们会成为“世界不配有的人”。但另一方面,基督徒的信心与行为所带出的生活生命见证,会在任何异教文化中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带出福音的信息和馨香之气,将会影响人并吸引一些人来认识福音,赞美并归荣耀给神,达成宣教的目的。 


新约时代的主要宣教历史阶段 

一.初代教会时期(AD 30-100)

宣教的内外因素

1. 条条道路通罗马(交通的发展)

2. 人人都讲希腊文(语言的便利)

3. 总总异教皆低俗(真理的力量)

4. 各个信徒皆真诚(信徒的委身)


主要领导人物

1. 使徒

2. 讲希腊语的犹太裔使徒及教会领袖(司提反、巴拿巴、亚波罗等)

3. 外邦人信徒领袖(亚基拉、路加、提摩太等)


宣教上的里程碑

1. 耶稣宣告的大使命(太28:19-21、徒1:8 )

2. 五旬节的千人归主(徒2)

3. 司提反的为主殉道(徒7)

4. 安提阿教会的转型(徒6)

5. 使徒们的宣教之旅


主要宣教策略

1. 以希腊哲学为接触点,向知识界传福音

2. 以爱心和美德的生活,见证基督的生命

3. 以殉道者的无畏鲜血,培育着福音种子

4. 以教会中每个平信徒,成为传福音主力

5. 以信徒各自的家庭,成为主要的聚会点


二.罗马中古时期(300-1500)

1. 从“被逼迫者”变为“受保护者”

2. 政治对教会的介入越来越深

3. 神职人员地位越来越高,直至出现教皇

4. 拉丁文取代了希腊文

5. 罗马帝国日渐衰弱、积弊日深

6. 异端的纷扰(如亚流派等)

7. 东西方教会的决裂


宣教上的成就

1. 基督信仰在欧洲的广传及影响

2. 修道院对教义传承的贡献

3. 信仰对近代科学所奠定的基础

4. 基督教在亚洲的传播


主要的宣教策略

1. 由上而下的途径

2. 以修道院为中心

3. 文化与宣教并进


三.宗教改革时期(1500-1800)

1. 教廷的日渐腐败堕落

2. 教义的日渐模糊纷乱

3. 信仰与生活的日渐脱节

4. 印刷术的推广(1445年古滕堡圣经)


主要领袖人物:

马丁路德(1483-1546)

加尔文(1509-1564


宣教方面的成就

确立了宣教方面的根基—

1. 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2. 因信称义的真理

3. 信徒皆祭司

4. 推动了各宣教差会的建立


主要宣教策略

1. 结合贸易/航海开展海外宣教

2. 结合向外移民开展宣教

3. 催生了几个属灵复兴运动(敬虔运动、莫拉维亚弟兄会等)

4. 克里威廉与近代宣教运动


四.近代宣教时期(1800-如今)

1. 数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

3. “科学主义”、“现代主义”和兴起

4. 自由派神学的泛滥

5.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

6. “第三世界”教会的爆炸性成长

7. “家庭教会”运动


主要的领袖人物

1. 马里逊

2. 戴德生

3. 宣信

4. 卫斯理

5. 葛培理

6. 宋尚杰

7. …


主要宣教策略

1. 推动宣教的本色化

2. 超宗派的宣教合作

3. 广泛的福音布道运动

4. 从爱丁堡会议(1910)到洛桑福音会议(1974)

5. 整全福音的宣教观

6. 各种及专门针对性的宣教模式(职场、民工宣教、穆斯林宣教等)


你我继续在写这部宣教的历史…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6)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