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珍妮弗·福尔维勒,当了大半辈子的无神论者,而现在是一名基督徒。
我开了个名为“信仰转变札记”的博客,写的是我经历高山低谷,那些在当了一辈子无神论者后,重新找回信仰的感觉。
我爸爸晚上会念书给我听,那时候每晚读的是卡尔·萨根的《宇宙》。所以我整天泡在科学、思辨,还有基于证据的理性思维之中.可证,方为可信。
在我能真正去探索信仰之前,发生一些事儿。就是我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我低头凝望,陷入沉思,这个婴孩到底是什么?
从纯粹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他不过是一串随机演化而成的化学反应。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对他满腔的爱意,都不过是我们脑袋里的化学反应而已。
这个契机促使我开始研究属灵问题,我找出了有关佛教的书,还找了几乎每一种宗教的书,但压根不找基督教的。
可我那位自称为“挂牌基督徒”的丈夫却说,你最好从世界主流宗教开始研究,那个创始人自称为神的,毕竟,这样的宗教如果不是真的,最容易被“证伪”。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那些信仰耶稣的思想巨人,竟一无所知:
比如,托马斯·阿奎奈(1225-1274,代表作《神学大全》)
再比如圣·奥古斯丁(代表作《忏悔录》)
再么是笛卡尔(代表作《第一哲学沉思录》
额…这些震古烁今的思想巨人,不但是有神论者,而且都是基督徒。
在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严谨书籍里,人们是从理性出发来谈信仰的,而不是从感性出发。
在我全面审查证据之后,我开始想象那件颠覆古今的是,就是在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发生的,那件改变历史的事:
彼时有个小伙儿,名叫耶稣,他来自下里巴人的地区,招募了一撮下里巴人的追随者,最后被罗马官兵处死。
这件事却引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放弃他们坚守了几千年的被视若珍宝的传统。
而这些加入新宗教的信徒,却捞不着半点好处,那时的基督教是惨遭迫害的宗教,最初加入的这些信徒,都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他们失去了社会地位,还经常面对死亡威胁。
所以我就开了个博客,把我能想到的所有难搞的问题都抛了出来。看着无神论者和基督徒一轮轮到辩论。
我发现我们这些无神论者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在理论上占优。基督徒也同样理性,他们也有科学知识。
他们还对人类的经历有着全面的了解,爱、成功、希望,他们对这三点的诠释方式是无神论者无法企及的。
当我摒弃骄傲后,我对自己说,耶稣基督,我想亲近你,我想认识你。
这份平安,这份喜悦,还有我重生的生命,都让我没有理由去怀疑,耶稣基督是信实的。不仅在道德层面上,我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在智慧上,我也更加有活力。
我可以扣问科学,也可以探寻属灵世界,我可以自由的追寻真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