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人间世:那些拿命换孩子的母亲

文字:June | 整编: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如果有人问你,生日代表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你可能会回答,是每年一次隆重的仪式,也是一群人的轰趴狂欢;

你可能会回答,是妈妈的“受难日”,也是你成长的轨迹;

你还有可能会回答,生日是生命活着的开始。


但当有一天,你知道预表新生的生日,会无限接近死亡,甚至是代表死亡,你会茫然又无措吗?


没有网络预告,也没有头条推荐,《人间世》第2季,在2019年的第一天,悄悄上线了。


短短11天的时间里,微博文章阅读量超1.2亿,微博话题讨论数过千万,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7分。


有人说,第二季催泪效果再度升级,简直是催泪弹中的佼佼者。

有人说,想看但不敢看,光是浏览到网络上抛出来的截图,心里都毛毛的发怵。


还有人说,这是一部伴着新年,隔着屏幕都能嗅到鲜血和消毒水味的纪录片......


更多的人说,它真实,是面对人生价值与死亡的真实。


 

01

“其实我觉得还是做男的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是上海市五家病危重症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之一,专门接收患有严重疾病,原本不应当怀孕的产妇。


 

在这里,38岁的危重孕产妇林琴,将迎来她的第三个孩子。


所有人都清楚,林琴的胎盘没有长好,属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再加上之前已经开过两次剖宫产,这是第三次怀孕刨宫产,在手术中极有可能会大出血。


即便年龄与身体状况的事实摆在眼前,但她还是执意要怀孕生第三胎。


林琴已经有两个女儿了,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可她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儿子,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


果不其然,剖宫产的当天,医生在打开林琴的腹腔后发现,形势如预想的一样严峻。


林琴的胎盘已经长到子宫肌层里了,要将胎盘从子宫腔内剥离,就如同用力将大树从土壤里连根拔起一般,连身经百战的医生都说“要准备恶战了”



在一系列手术操作后,孩子取了出来。


幸尔,如林琴所愿,是儿子。



可是,对她而言,危险才刚刚开始,随之而来的就是如泉柱一般喷涌而出的大出血。

尽管在剖腹产前,为了控制出血,医生们已经为林琴做了球囊预置手术,也准备了充足的血量,但是,在一瞬间三千毫升的血就没了的情况下,还是着实让医生担忧不已。



短短十分钟之内,林琴就出了三千毫升的血,一个成人正常的血量,也只不过是四千毫升左右。


然而,更要命的是,血根本就止不住。医生们只能轮换、交替着来压住子宫下端的出血点。



手术室里的医生,一遍又一遍的催促着补给新的血......


血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到这个时候,林琴已经输了六千毫升的血,曾为无数产妇持刀剖腹的妇产科主任医师,在面对这一幕时都说:“这是她看到的最可怕的一个”。


血仍然止不住,眼看着命就要没了,主任医生提出了唯一也是最后的方案:切掉子宫,彻底锁住子宫的出血点。

医生们一边竭尽全力要保住林琴的性命,一边还要和在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反复解释下一步切掉子宫方案的原因和紧迫性。



面对林琴是生还是死,其中的一位家属,依旧执着地试探:“真的没办法了吗?”


在听到医生说再不拿掉子宫,命都没有了的确切回复后,家属终于松口,签署了手术方案。


幸好,一切还来得及。

林琴的大出血止住了,母子平安。


为了给丈夫生个儿子,整个剖宫手术过程中,林琴一共出了一万毫升的血,相当于体内的血换了三遍。


血染的纱布,大大小小一共88块,铺满了整个手术室的地面......


面对镜头,她坦坦白白地说:

“其实我觉得,还是做男的好。就至少不用遭那么多罪。”




02

自己拿命换来的孩子

她连一眼也没看过


生和死只差毫厘,有人幸运地挺住了,能继续陪伴新生的孩子成长;还有人,最终,连看一眼孩子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镜头,吴莹说到:“我认为人生要圆满,就是有个孩子。”


可是“有个孩子”这个心愿,对于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吴莹来说,是奢侈。


从理智的角度,医生会劝阻,因为怀孕生子会严重危及她的生命。


但25岁的吴莹有着她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她的丈夫、父母、家人、朋友都竭力反对,可她还是说要拼一把,要给丈夫留个后代。



倔强的吴莹堵上了自己的性命,但她背后的整个家庭都被裹挟了进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胎儿一天一天长大,吴莹心脏的负荷日渐加重,已经到达了极限。


虽然胎儿并不足月,但为了安全,妇产科主任林医师决定为吴莹进行剖腹产手术。


手术前吴莹的爸爸打来电话,这个原本置生死于度外的坚强妈妈,这一刻,害怕的哭了。


所有人都被推着向前走,她背后的家庭,她的医生,也都被推着向前走。


没有人知道不知道结局好坏。


手术室里的吴莹,大声嚎啕着,绝望又无力,或许她感觉到了什么......


胎儿一旦被拿出,吴莹体内的血液循环,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她原本脆弱的心脏,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血压控制不好,麻醉又会导致心功能失调,吴莹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关键的一刻到了,所有参与这场手术的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堵上性命的吴莹,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命悬一线的紧张感得到了释放。



可是,一切都是暂时的,吴莹的血压在急速下降,真正的挑战从这里才正式开始。


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为这个家庭带来欢笑。


术后,吴莹被推进重症监护室,而她刚出生的儿子,因为早产也被送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重症房。


从重症监护室到儿童医学中心不过百米,所有人都在期盼着他们母子的团聚。


然而,人有时就是脆弱到不堪一击,当吴莹愿意拿生命去赌一把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或许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术后并发症袭击了这个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吴莹拼命的在母亲的手掌心写着自己害怕,感觉活不过来了......


那天,阳光很美好。



吴莹的爸爸终于赶到医院来看她了,意识已不清晰的吴莹努力睁开眼委屈的哭了。


在看到手机里儿子的照片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也坚持不住了......



在重症监护室的第八天,吴莹走了。


她没能实现和丈夫的承诺,坚强的活着,也没能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她在重症监护室努力了14天,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这可是一场集合了仁济医院,全院最好的产科团队和麻醉医生的手术啊;

这个可是使用了全中国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顶尖的医疗技术的一场手术啊;

怎么会失败呢?

这个手术前和母亲聊着天,一脸幸福的说着,自己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的年轻妈妈;

还有那个,未足月,就跌跌撞撞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妈妈的小婴儿......


这一切,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更多人还是愿意相信,产科病房里是很幸福、很温暖的,就像入院时的危重孕妇都相信医生是可以妙手回春,自己也是可以战胜一切的。


莺莺啼啼的新生命,相互道谢死里逃生的归家人,欢声笑语有些不知所措的新手奶爸......


但当医生在抢救无效时宣告说“医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瞬间,这看起来藏在表象背后的温馨画面有多阳光,就有多悲凉,有多真实,就有多讽刺。


生育在起初本是一件被祝福,而又快乐幸福的事情,但在明知身体不适合,明知会有生命危险,根本就不能够怀孕,依然不顾家人、医生的反对,执着地为了所谓的家庭完整,为了繁衍后代,真实地拿命去生孩子。


这种原本相对平等的选择生育权,在这里显得如此无力又悲壮。


林琴和吴莹就是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很伟大的母亲,而我却实在很难去赞美或鼓励这种伟大。

 


03

有人告诉她,

“是去世的孩子回来了


碰碰运气、赌一把、拼一下,是这里很多准妈妈们聊天时,常常会提及的词。


应贤梅已经42岁了,她在唯一的儿子出事故离开之后,为了怀孕,抛掉了自己的高龄危机,拼上了全部的时间和金钱,接连尝试了四次试管婴儿,全部失败了。


全家人生活的理念就是“家庭该围绕着孩子转”,但是又无法接受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所以,在生子这条路上,他们只好赌了一把又一把。



终于,在无数次锲而不舍,寻找希望的路上,第五次试管婴儿,成功了


孕育的过程还算顺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龄生产的痛苦过程,持续了八个小时的痛不欲生,可她肚子里的宝宝却毫无出来的迹象。


她一遍遍的呼求:“这比死还难受。”



在无声的呻吟里,历经了近14个小时之后,宝宝安全出生,一家三口的梦想终于又实现了。


有人跟她说,这是去世的孩子回来了。



04

在这里,繁衍后代

成了一个女人必须要完成的事


旁白里说: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但繁衍对人类意味着更多。


更多是什么呢?

有人说,孩子是维系家庭完整,夫妻和睦不可缺少的纽带。

有人说,孩子是自己欲望的载体,可以使以后的生活更完美。



有人担心自己生孩子有生命危险,可如果不要孩子,另一半会与自己离婚。

有人侃侃而谈传宗接代,生儿养子之道。


还有更多的人认为,只要可以有个孩子,就算赔上自己的生命也无所谓。


饶美玲坚持要生二胎,怀孕已经七个月了,但她的脑积水占据了大脑三分之一的区域,分娩之前,他必须要先做个开颅手术,于是剃光了自己留了十多年的长发。


杨彩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宜怀孕,但为了和丈夫有个后代,她做好了拼命的准备,她常说:

作为女人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她从来没有想过,完整是相对的,因为她自己的身体,根本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张丽怀孕后血小板数只有一万多个,远远低于正常人十万个的最低值。这随时可能引起脏器出血,甚至死亡,但她还是说要赌一把,想碰碰运气。


像这样,为了拥有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为了使不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数不胜数。


在这里,繁衍后代,成了一个女人必须要完成的事。



旁白里,有这样一句话 “围绕着生日,有鲜血、更有婴孩、有挣扎、有祈祷、有悲哭、有喜笑”

……


可在这一切围绕生命所呈现的哭笑纷争过后呢?

生活,还有活着,意味着什么呢?


我没有跳过一个镜头,没有快进过一帧画面,我甚至会在潜意识里,想象我自己就是镜头里的一员。


我游走在她们中间,我体会每个人我所能体会到的情绪,绝望、麻木、无助、害怕、悲恸、死亡、恐惧.....



05

只有一次的生命

你想好了怎么过吗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有人出生,有人离去。生命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靠着自己都战胜不了死亡的失败。


正如北岛诗歌中所写的那样:

必须承认,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我,战栗了。谁愿意做陨石,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的手中传递。

即使鸽子落在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它们梳理一番羽毛,又匆匆飞去,而我们转向过去。听人类早年的哭声,其中有荣耀......


对于炙热的生命而言,死亡是无法规避且永恒的冰冷。


在死亡面前,一切人自以为的价值,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我们活着时喂养的欲望,那些迷恋、那些沉醉、那些灯红酒绿,功成名就的价值、金钱萦绕的价值、繁衍人类的价值,这所有,在死亡面前,都不堪一击。



如果生命只有一次,没有投胎,没有下辈子,我们将如何认真地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为爱而坚守最初的契约?


如果我们真的知道,每个人的结局都一样的公平,我们曾经执着的那一切还有价值吗?还值得付上这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吗?


当你一旦进入生命的倒计时,或失去挚爱之人的生命时,就会发现,原本拼了命想要抓住的,远胜不过一缕初升的朝阳。


圣经上说:神救赎我的灵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见光。- 约伯记33:28 

又说: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 诗篇16:11


人的一生如果能活八十岁,也只有不到三万天。所以,不要效法这个终将废去的世界,贪恋这稍纵即逝的快感,远离错误的价值选择,学会珍惜这只有一次的生命旅程。


竭尽全力,爱主我们的神,不要迟缓,不要怠慢,因你仅此一生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072)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