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阅读
[青年林巧稚在鼓浪屿]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今非昔比》,在今天的节目中利未将为您讲述的是“万婴之母”林巧稚的信仰见证。
播音/音频制作:利未
图文排版:水晶︱文字校对:李清
末尾诗歌:《主,我邀请你》
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厦门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鼓浪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上面星罗棋布,散布着许多基督教文化遗迹。这些见证基督之爱的遗迹,为鼓浪屿增添了独特魅力。
鸦片战争之后,各国传教士纷纷在鼓浪屿登陆,把福音的种子撒在这块好土上。
春末夏初的时候,我到厦门参加一个笔会。刚刚进入厦门,汽车行驶在环岛公路上。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个岛屿忽然浮现在我的眼前,茂密的绿树,掩映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我问这是什么地方?身边的的弟兄说:“你不知道吗?这就是鼓浪屿啊!”
哦,向往已久的鼓浪屿,就这样悄悄出现在我的面前,撩开轻柔的面纱。
耳边仿佛响起了叮叮咚咚的音乐,在音乐声里,我听到一个柔和慈祥的声音:“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这是中国最具盛名的妇科医生林巧稚说的话,她的遗言刻在鼓浪屿一块石头上,守望着碧水蓝天。
//////////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一个基督徒家庭,13岁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林巧稚在教会的教育机构读书。当她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听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的消息,马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她早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像耶稣一样治病救人。
然而,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只招收25名学生,要想通过严格的招生考试,谈何容易?
在家人的支持下,林巧稚踏进设在上海的考场。前面几个科目,林巧稚答得非常顺利,而最后的英文笔试题量非常大,必须马不停蹄地书写,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考卷。
上海的夏天非常闷热,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林巧稚挥汗如雨,正在紧张答写的时候,忽然听到考场后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一名女生突然晕倒,被抬了出去。
显然,这名女生中暑了,监考的老师却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
林巧稚放下手中的试卷,跑到病人身旁,解开她旗袍领口,把一块湿毛巾放在额头上。随后,林巧稚又喂她喝了一点儿水,服了两粒仁丹,小心地她扇着风。过了一会儿,这个女生喘了口粗气,额头慢慢沁出汗珠儿。
林巧稚看到病人脱险,放下心里,然而当她要回去答卷的时候,交卷的时间到了。
英文本来是林巧稚最喜欢的科目,但是她却没有答完试卷。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林巧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她带着几分遗憾,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然而对于自己的做法,却一点儿没有后悔。救死扶伤,是耶稣基督的教导。她在考场上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出乎预料的是,一个月以后,林巧稚收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1929年6月,林巧稚毕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女医生。后来,她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妇产科。
[林巧稚纪念邮票]
在患者眼里,她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说话和气,细心关怀,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为病人节省哪怕一分钱的费用。每天,找她来看病的病人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日军占领协和医学院期间,林巧稚没有撤退到后方,而是留在北平,继续和需要她的人们留在一起。在东堂子胡同10号,她挂出了妇产门诊的牌子。
很多时候,她要骑着驴子到偏远的农村出诊。对于那些贫苦的百姓,她不但不收费用,反而常常从出诊包里拿出钱来,让产妇补充营养。
林巧稚提醒学生们,守护生命首先要敬畏生命,必须细心关爱,容不得一丝马虎。
一次,林巧稚要求她带的学生们写一份产程报告。她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报告上批了个“好”字,其余的全部退回重写。
学生们找了那份写着“好”的报告,发现这份报告只比其它报告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前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林巧稚终生未婚,她没有自己亲生孩子,然而,她一生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孩子出生证上有她亲笔签名:“Lin Qiao Zhi’s Baby(林巧稚的宝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叮嘱贫民百姓不要挂她专家号:“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
工作之余,林巧稚喜欢做点儿针线活儿。她买来好多细白布,剪裁成小小的开襟衣衫,一针一线逢成圆领婴儿内衣,绣上彩色花朵。她把这些婴儿服拿到病房里,送给那些新妈妈们。
很多父母以“林”字给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一个个亲切的名字,寄托着爱和感激。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评价林巧稚说:“她看病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自己是一名虔诚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安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1980年,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林巧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相信圣经,不怕死,我必往祂那里去。”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与世长辞。在遗嘱里,她把全部的遗产捐给北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她去世前的请求是,回到家乡鼓浪屿。
[医生的楷模]
去世之后,她的骨灰撒在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1984年,当地政府在鼓浪屿建造了取名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
林巧稚一生,活出耶稣基督的爱与荣美,她是中国医生应该效法的楷模。
站在鼓浪屿岸边,想念她的宝贝女儿林巧稚。
波浪不停拍打着沉默的礁石,款款深情超越时空。
听众朋友,林巧稚曾说:“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
愿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前行,带着爱去飞翔,成为世上的光与盐,愿将一切的颂赞与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好了,我亲爱的朋友,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本期节目内容选自:诗意恩典,作者:刘树鹏(林巧稚事迹来自于林巧稚纪念馆、《光与盐》等资料,特此致谢。)
感谢您的收听,愿上帝祝福您,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整理:云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