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跨越死亡》 | 08人归他永远的家





人归他永远的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人们都以为西班牙的西海岸便是世界的尽头。所以西班牙兵士的军装上绣了三个拉丁字NePlus Vltra,意即“此外无陆”。但是勇敢的,不为人言所拘的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这新大陆有人认为是今天的“黄金国”。


许多人认为“死后乌有”,不会再有什么“彼岸世界”了,但其实并不如此。


当你送一亲人到远方去的时候,一面珍重道别,一面情不自禁地伤心。尤其当看到舟离岸边,耳闻气笛长鸣,船渐渐小了,人的影儿慢慢小了,直等到远方海天连接处,只剩一粒斑点之时,心里沉重得如铅塞着。

可是,你想到没有,在岸的那一边,他们正在热切的盼望、等待着,一见远处漂来一点帆影,便欢呼跳跃,等不及船靠岸,早已展开久待的双臂,欢迎亲爱的人儿归来。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给沉睡的大地送来温暖的阳光,它经过了高空,向西方落下,快到地平线的时候,好似一个血红大车轮,渐渐沉下去,晚霞布满了上空,好像在布置纪念追悼它一天来的劳苦功德。

不久,大地冷下来了,黑暗笼罩了苍生。但是,你可知道,在地球的另一面,它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用它火热的嘴唇亲吻着大地。燕歌莺舞,万象更新。


人生莫不如此,今生与永世,物界与灵界,不过就是此岸与彼岸,这边与那边。死亡就是交界的门户,人生这里的脚步停止了,在永世里的征途开始了……
 


鸡蛋不过是一些胶体物质,但慢慢地能孵出小鸡。假如当初母鸡能告诉蛋壳里的小鸡说,今后你会走出蛋壳,会看见树木、小溪、青草、人物以及你的母亲,也许此时的“小鸡”根本不屑相信,哪会有此等事?有什么凭据呢?母鸡会说,你的翅膀和你的眼睛就是凭据!但你不能在蛋壳里飞,也不能看见什么,但将来在另一个世界里会发生美好作用。小鸡也许还半信半疑,但没多少时间,它终于走出了蛋壳,所经历所体验到的真如母亲说的一样。


身体与灵魂的分开就是死亡。那么,当“灵魂出壳”之后,不久就会看明未知世界的一切了。假如,人死后便一切归于无有,一切都烟消云散,那到也简单。

但问题,人死后灵魂并不死,今日地球上人口快达六十亿,若一百年之后,所有活着的人都将走完人生道路。被誉为“臭皮囊”的身体当然已归于尘土,再也没有感触了。可是曾经是身体的主人——那个非物质的自我又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把灵魂比作主人,那么身体就是人住的房屋。《圣经》也曾多次比喻身体如同房屋,人死便是拆房。今日国内不少城市为改善市容市貌,在许多沿路的居民旧住房的墙上用红漆写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表示此房近期必拆,要求住户“投亲靠友”去寻找新的住处(临时房或称“过渡房”)那些实在无法找到“过渡房”的人,真是上下不安,彻夜难眠,自然,政府最终还是为他们解决了困难。

但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房子”突然被“拆”,“我”将何处去呢?居所又在何方?这难道不当在趁还未“拆”前就当有“把握”吗?况且,事实上每一人一来到世上就注定画上了必“拆”的字样啊!
 

 
古时有一国王,闲着空虚,便找一个傻瓜来逗乐,因他傻得出奇,王就封他为“傻子王”,赠他“傻瓜棒”一根,并命他即日起去走遍各地,若寻找到一个比他更健的,就将“傻瓜棒”转赠给他,并请来见王。


傻子奉命而去,可二年过去,走南闯北,仍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傻一些的人。有一日,他垂头丧气一个人回来了,看见王上躺在床上,面容憔悴,气息奄奄,说话有气无力。

傻子便问:“王上,您怎么了?”王说;“看来我要上路了!”傻子一听上路,便问:“你到哪里去?”王直摇头表示不知道。傻子急了,又问:“那您何时归来?”王又摇头。傻子又追问:“您去的那地方好不好?”王上又还是摇头。此时,傻子忽然拿出王上曾授于他的“傻瓜棒”,双手交给王上,恭敬地说:“王啊,您要我找的人我今天终于找到了,因为我一连三个问题,您都一问“三不知”,世上还有比您更傻的人吗?自己要出门了,还不知道要去哪里?那地好不好?何时回来?既然您比我还傻,就把这“傻瓜棒”赠还给您吧!”


这自然是一个故事,是否真实,不必追究。但作为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没有把人生终极的问题予以关怀和重视,总不见得是一件智慧的事吧!


有人可能信奉“船到桥门自会直”的侥幸心理哲学,可是到了生活的尽头,这个关乎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由不得他不考虑和担心,往往有人到此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前途”的渺茫,心灵深处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惊恐、惆怅和无奈。


1890年,印度首相克劳福特在加拿大卡加立市附近逝世。他最后留下的一些话是:


“隔了不久,我就要走了,究竟上哪儿去,我也无法说。反正我们从哪儿来,就往哪儿去。生活是什么?它是夜间萤火虫的闪光,是冬日水牛的喘息。它像那小小的幻影飞奔过草地,然后消失在落日的余辉里……”。


曾经是百姓的领袖,当到了死亡大门口,尽管话里还透出几分哲理,但完全缺少了往日处理人间大事的那份自信和把握,露出了淡淡的茫然。


 
《圣经》是人生信仰的指南,也是有关灵界和来世光景最可靠最具权威的信息资料。对于踌躇徘徊在死亡浓雾中的人们,它必如清晨的日光:“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大后书》3:15)


人倘若能够在经历死亡的同时能看到得救的曙光,在身体这座“房屋”还未拆之前能够找到永久的居所,那该是件多么美满的事啊!

《圣经》清楚指明,所有人都只有两个去处,而这两者之间,人必有取舍,不可兼得,也不可不得。耶稣在《财主与拉撒路》比喻中说:“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并且……之间有深渊限定。”(《路加福音》16:19-31)


所谓“亚伯拉罕怀里”,实际上指与亚伯拉罕亲密地坐在一起。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贫穷得无人理睬的拉撒路死后却能坐在神的朋友旁边,就是与神同在,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灵魂离开身体,以另一方式存在。但彼此之间仍能认识,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境况,并且还能回忆地上的日子经历。与亚伯拉罕共处的那地就是通常所说的“乐园”(路23:43),与此遥遥相对的就是罪人的另一个去处——“阴间”。乐园与阴间之间有“深渊限定”,互相不能交往。


有许多的经文证明,一个罪人倘若被神的儿子耶稣所救赎,那么,他死后灵魂的归宿便有“许多住处”(《约翰福音》14:2)。这种美好的盼望完全不同那些不可知论者(如英格索尔)的灰暗绝望。

英格索尔在他兄弟的坟墓前说:“永恒好像又冷又荒凉的山峰,人生是夹在过去与将来两座永恒山峰之间的薄纱。我们想透过它来看峰后的情景徒劳无功。我们呼喊,回答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悲呼的回响”。



整理:于姊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99)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