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3阅读
恶人的自夸恰是对其邪恶的定罪
约伯记20:4[和修]你岂不知道吗?亘古以来,自从人被安置在地,
5[和合本]恶人夸胜是暂时的,不敬虔人的喜乐不过转眼之间吗?
[文理本]作惡者誇勝不長久、不虔者喜樂祇俄頃、
[NIV]that the mirth of the wicked is brief, the joy of the godless lasts but a moment.
琐法在第二轮与约伯的辩论中显然已经情绪激动,一再重复“恶人必灭亡”的粗暴逻辑,直接把约伯的苦难当作恶人受罚的证据。他忘记了安慰朋友约伯的初衷,而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
但有一点琐法的观点是正确的:“作惡者誇勝不長久、不虔者喜樂祇俄頃”!简单地说,作恶者的自夸不过是灭亡前的回光返照,抵挡真理者的狂欢不过是倾覆前的最后疯狂。
有关恶害论向来是基督教神学中难以用感性接受的悖论。正如在约伯记中约伯一向强调的现象:世界充满欺诈邪恶,就连生物界都满了尔虞我诈,竞争杀戮的现象。但恶人往往发达昌盛,未必见到现世现报;行义的人常受欺凌,未见伸冤。另一方面,我们相信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主宰,也就是说,他知道这一切的邪恶,并且他主宰一切,但为何让恶人兴起攻击义人?为何慈爱的上帝容许苦难的发生?这就是基督教神学常言的恶害论。
恶害论确实是人类感性难以理解的困惑。约伯由此推导出上帝的不义,而约伯的朋友更是自欺欺人的把苦难都当作上帝公义的审判。他们认为义人受苦也不过是承受起祖宗犯罪的报应,而恶人发达,上帝也会惩罚他的后代。对此,约伯全不以为然,正如约伯的申诉:19你们说: 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我说:不如本人受报,好使他亲自知道。20愿他亲眼看见自己败亡,亲自饮全能者的忿怒。21他的岁月既尽,他还顾他本家吗?(伯21:19-21)。也就是说,恶人之恶,如果他还顾惜自己的本家后代,那就还没有恶到尽头,如果他根本就不顾惜自己的后代,你刑罚他的后代又有何用?
琐法的一句话倒是一语中的:“作惡者誇勝不長久、不虔者喜樂祇俄頃”!新约也讲到,当宰杀的日子,就娇养你们的心。上帝任凭恶人就是对恶人惩罚的开始。上帝任凭一个人行恶而不给他行善的能力和乐趣就已经是对恶人的惩罚了。而一个人能在邪恶面前依旧行善,并能以行善为美,这本身就是上帝给他的恩典。况且,放在上帝的永恒里,公义总能最终得以彰显,慈爱和救赎也会最终显明。
上帝最终没有回答约伯关于恶害论的诘问,而是给了他一百多个关于自然界的问题让约伯无法回答。上帝也许是在告诉约伯:受造的有限的自然界的原理你尚且不得尽悉,何况对那创造自然的无限的上帝的作为,你有限的理智和感性又如何能以理解?!
我们需要的不是纠结于恶害的本身,而是信靠那位上帝无限的慈爱和智慧。况且纠结恶人没受罚的本身还不是因为你对恶人之昌达,恶人之行恶勇气的忌妒?纠结的本身也不是善良。与其等待恶人受罚,不如专注践行自己的使命。何况,上帝也不喜欢恶人受罚而死,祂期待的还是恶人转离恶道而悔改。祂已经拯救了我们这些小恶人悔改,祂也希望你以为是大恶人的恶人也能悔改。
上帝心中有数,祂也有合乎祂全备属性的计划与做事的原则。上帝不糊涂!正如祂的教诲:你不要嫉妒恶人,也不要因为害怕他们而想讨好他们而与他们相处。恶人转瞬即逝,义行永远建立。
恶人的自夸恰是对其邪恶的定罪,抵挡真理者的狂欢正是对其不敬虔的宣判。
亲爱的父上帝:
我渴想祢的慈爱,
羡慕祢的美德。
祢所做的无不公义,
祢的作为奇妙莫测。
我曾纠结恶人的昌达而忌妒,
也曾为自己渴望而没有的耿耿于怀,
但我知道祢的意思原是好的,
祢的判断尽都诚实。
求祢给我宽宏的心,
让我能以接受祢所接受,
给我敏锐的灵,
让我洞悉祢的心意而谨守遵行。
调转我的眼睛,
让我专注祢的使命,
专注我的精力,
让我倾心祢的托付。
我承认对邪恶的忌恨出于祢赐我的正义,
对恶人的昌达的不满也有我些许隐藏的醋意。
求祢饶恕我们心胸狭隘的罪,
求祢拓展我们向祢敞开的心。
愿祢坚定我们的信心,
愿祢坚立我们的侍奉,
愿祢让我们比恶人强大,
愿祢在我们身上完全得胜。
给我们能力面对邪恶不畏惧,
给我们尊荣面对恶人的昌达不羡慕。
愿祢给我们比邪恶更强大的全备能力,
比愿祢赐福我们比不敬畏祢的人的昌达更丰盛的丰盛。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门!
父啊,求祢教导我怎样时刻安静地寻求祢的帮助。如果我失败了,求祢立即教导我恳祈饶恕。如果我不妥,以祢的恩惠使我急切转向祢。求祢使我今日没有什么阻碍祢我相交。愿我的意念、行为、言语,都照祢的旨意,因为祢是我亲爱的父,必顾念我。求祢保护我,引导我,赐福与我,使我在日间为爱祢而活,日夜亲近祢,即使我不能眼见,也不知道。求主引导我们走正直的路,向着祢自己,保守我在祢恩典里,直到永远。阿们!潘锡(一八〇〇-八二)
灵修反思:
在20:12-23节,锁法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描述恶人的遭遇。锁法用了哪些意象?他想说明什么?锁法的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智慧从何而来?它又如何帮助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
往期回顾
【灵修】信仰化的理性
【灵修】恼怒撕裂己身,也可以得着医治(伯18)
【灵修】上帝理解你(伯17章)
【灵修】善意需要遵循善道(伯16)
@gmail.com
48973阅读
45427阅读
44697阅读
41199阅读
38515阅读
38107阅读
34528阅读
3443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