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201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让无数华人父母泪目

主编按:北京时间2019年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多伦多华人女导演石之予(Domee Shi)执导的《包宝宝》(BAO)不负众望,拿下了最佳动画短片奖。石之予祖籍四川绵阳,从小在多伦多长大,《包宝宝》这部动画是她根据自己作为华人移民的经历而设计制作,将华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短片全程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让无数华人父母泪目。《包宝宝》的导演石之予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和爱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1.影片概述  


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位生活在唐人街的妈妈正在忙碌地准备早餐——中华经典美食肉包子。


只见她巧手上下翻飞,和面、揉面、擀皮、包馅,一气呵成,很快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出锅了。



而她的丈夫只是往嘴里塞了个包子就匆忙赶去上班了,连招呼都懒得打一声。


剩下她一人孤零零坐在桌前,忧郁的神色爬上了脸颊。



想来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很单调乏味吧,妈妈看着非常疲惫。


她无奈又愤愤地想吞下最后一个包子,突然,包子发出了响亮的啼哭声。她吓得将包子扔回了笼屉内。


小包子逐渐变形,幻化成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惹人怜爱。妈妈喜出望外,一把将包宝宝搂在怀里。



从此,精心喂养包宝宝成了妈妈每天生活的全部盼望,喂吃肉馅,为他洗澡,为他量身高...


她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照顾他,一刻不离开自己的视线。


包宝宝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快速长大。



在这一系列的陪伴中,很少能看到父亲的身影。


当然这是传统中国家庭的无奈,父亲们总是为生计奔波,照顾孩子的责任自然而然压在了母亲的身上。


母亲把孩子当作生命的全部,并甘之如饴。


很快,宝宝长成了少年。


妈妈带他出去逛街,宝宝追逐路上的新鲜事物,想和小伙伴踢足球,妈妈紧追其后,生怕有个闪失。



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近他的房间,想偷偷知道他煲电话粥的内容,却被宝宝不耐烦地拒之门外。



面对孩子的变化,母亲有点不知所措。


她能想到的唯一好办法就是做一桌好吃的,等孩子来吃。



包宝宝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后来,竟然还交往了一个外国女友。


因为文化差异,准婆婆和准儿媳对坐而无言,场面很尴尬。



终于有一天,包宝宝更加“惨忍”地告诉母亲“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要离开你去过新生活”,我要搬出去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了。妈妈这才发现,自己费尽心血养大的儿子转眼要变成人家的了,苦苦挽留。


“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子态度坚决,执意离开。母亲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堵着门不让包宝宝走。她又气又急,竟然一口将包宝宝吞进了肚子,但随即又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个让人惊诧的结局着实吓人一跳。还好,故事并没有结束。


原来,这不过是现实中的包妈妈做的小小噩梦。



梦醒了,包爸爸将“真正的”包宝宝推进房间。


包宝宝满脸愧疚,坐在妈妈身边,又打开随身携带的点心盒子,讨好地让妈妈品尝。



一瞬间,无声胜有声,母子心灵相通,尽释前嫌。


母亲接纳了儿子的独立与离开,也学着与洋媳妇和睦相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导演石之予和妈妈  


而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还不是瞎编的,而是华裔女导演的亲身经历。


石之予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因为父亲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带孩子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妈妈身上,在这种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石之予,也像无数中国孩子一样接受着妈妈的过度保护和高压控制。



导演石之予接受采访说,“BAO”作为影片的片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包子的包,一个是宝宝的宝,一字双关。


影片的情节充满了她成长的经历,灵感则源自她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她表示从小被父母宠爱,就像一个包宝宝,父母事事都保护她,不让她走远,不让她尝试任何危险的事,让她感到很受挫折。


长大以后,她却又远离多伦多,来到千里之外的旧金山湾区工作,把父母扔在多伦多当空巢父母。


她说,妈妈作为第一代移民,有着非常辛苦、非常孤独的经历。加之中国家长向来就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许多家长在孩子长大后也不肯放手。


妈妈经常对她说“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把你塞回我肚子里去”。也正是因为“放不开”的爱,才有了影片中妈妈将包宝宝吞进肚子里的这一剧情。



石之予的妈妈后来被女儿感动,也加入了《包宝宝》的制作。石妈妈担任本片的文化顾问,并为创作团队展现包子的制作过程。


为了完美的的呈现每个细节,技术总监和特效团队将镜头放在了妈妈的手掌上,记录下揉面团、捏褶子、包包子的每一个细节,完美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石之予还将母亲做包子的过程画成了漫画,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一个小包子是如何被做出来的。



  3.学会放手,也许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一份礼物  



这部短片虽然是美国皮克斯动画出品,片中却随处可见“福”字、青花瓷、太极等中国元素,让人看了倍感亲切。短短八分钟的篇幅,也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亲子关系。


《包宝宝》的故事内核,在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不愿放手的心态,他们用爱养育了子女,却也可能以爱为名,将子女吞噬。



一旦孩子长大,逐渐拥有独立想法与个人生活,父母就开始惊慌失措,他们的反应大多和《包宝宝》中一样:“你明明还是孩子,要怎么面对外面的世界?你走了,我怎么办?”


聪明而有远见的父母,都能在孩子幼年时给予孩子最浓烈的热爱,也能在孩子走向独立时体面地退出,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论孩子》。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孩子是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灵魂的形成。


雏鹰离开巢穴,方能学会振翅高飞。父母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放手。《圣经》也正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 2:24)”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72)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