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带你了解3.8妇女节的来历

姐妹们,妇女节基督赋予你们的节日,愿以马内利的上帝常与你们同在,赐福你们,保守你们在各样的事上都得着胜利,祝福你们无论在家在外都喜乐平安!


妇女节来历

1910年8月,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中国妇女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是在1924年,1977年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近年,女权运动看来有点迷失,追求逆性的自由。离开圣经所立下的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幸福与自由是否越行越远?

妇女节源自基督

可能很多基督徒对这些一无所知,只知道每年3月8日有一个妇女节。庆祝妇女节的世俗方式是商场超市的大酬宾、服装表演、放假、聚餐,基督徒不要随波逐流。其实基督教信仰才是使女人得自由的真理源泉。


首先,耶稣本人也非常尊重女性,此外在《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中这样说道:

         使妇女获得自由与尊严
        《以弗所书》所设立的高尚而尊贵的婚姻观,渊源于基督对妇女的态度,这在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中都不能找到。今天,夫妻之间举止文明人道甚至为世俗所称道,这反映了基督教对妇女生活以及婚姻的巨大影响,在西方尤其如此。
        一位研究古罗马的学者曾经贴切地说过:“罗马世界皈依基督教带来了妇女地位的巨变。”另一位学者表述得更明了:“耶稣的降生是妇女历史的转折点。”

         耶稣对待、回应撒玛利亚妇人的那种仁慈、尊重他人的方式(见约翰福音四章)对今天西方文化氛围的读者来说并不显得特别。然而他所做的在当时确实惊世骇俗。他将犹太人对撒玛利亚的偏见以及盛行的视妇女为低贱族类的观念全然置之度外。
       《路加福音》记载了一个名叫马大的女人邀请耶稣去她家做客的故事(《路加福音》十章)。马大扮演传统女性的角色,为她的客人耶稣准备用餐,而她的妹妹马利亚却充当男人的角色,即,听耶稣讲道。从文化角度看,马利亚之举离经叛道;耶稣也如此,因为他违反了当时拉比的律法。更有甚者,当马大抱怨马利亚不给她帮忙时,耶稣并没有支持马大而是赞同马利亚的做法。
        耶稣坚持妇女享有平等权利,有时甚至专门拣选妇女传扬他的信息,他向几位妇女显现尤为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她们在复活主日清早就来到他敞开的坟墓。耶稣拣选了这几位妇女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已经从死里复活了。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马太福音》二十八章)
        耶稣为什么没有告诉前来坟墓的彼得和约翰,让他们去把所发生的事告诉其余的门徒?耶稣为什么要妇女去告诉那些男人?他总是保护、支持被剥夺、被忽视的群体。妇女确确实实被社会、被宗教所忽视。耶稣这里所做的使人想起他在另一个场合所说的话:“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路加福音》13:30)
        三部福音书都记载了妇女跟随耶稣,这在公元1世纪时的巴勒斯坦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学者们注意到,在主流文化中,只有妓女和名声狼籍的女人才会在无男性陪伴的情况下跟随一个男人。基督的信息如此安慰人心,甚至连名声好的妇女也起来反抗社会传统礼教跟随耶稣,而耶稣从不责备她们。在另一个场合,一个患血漏病的妇女想使的疾病得医治,就上来从后面摸了一下耶稣衣裳的边(《马可福音》5:25-34)。耶稣的反应如何?耶稣治愈了她的病,并且告诉她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
        为了防止现代读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耶稣发起了妇女运动,这里需要说明:他没有。耶稣降世是要改变人的心思意念,不是要实话社会运动或政治运动。然而耶稣赐予妇女与男人同等的尊荣与地位表明,他不仅破除了他那个时代歧视妇女的文化,而且为后人树立了可仿效的标准。
         耶稣公开反对当时的文化,对妇女采取接纳的态度,这对早期的使徒教会并非没有影响。早期基督徒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对当时社会上限制、约束妇女的习俗不予理睬。耶稣死里复活不久,他的门徒就固定在每个礼拜开始的第一天(礼拜日)聚集,分享这个奇迹带来的喜乐。他们通常在会堂或家中聚集,后者即所谓家庭教会。在家庭教会,妇女往往非常出众,她们不仅是敬拜者,而且也是领导者。圣保罗提到亚腓亚“我们的姐妹”,就是歌罗西城的一个家庭教会的领袖(《腓利门书》2)。在老底嘉,有一个叫宁法的妇女,在她家里有个教会(《歌罗西书》4:15)。

新型的家庭标准

基督以其与妇女交往而引入的新型伦理道德对家庭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圣保罗因为看到基督对男女一律平等对待,因此要求丈夫爱自己的妻子,如同基督爱教会(《以弗所书》5:25)。他也告诫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这种教导直接与前面所讨论的罗马的家庭尊卑次序相冲突。这种新型的家庭伦理道德最终瓦解了家庭的尊卑次序及其不合理的家长制。正因此,在公元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合法化后的半个世纪,即公元374年,在圣保罗极其清楚地向已婚男子传达有关耶稣基督对待妇女的教诲与榜样之后,瓦伦提尼安皇帝终于废除了已千年之久的尊卑贵贱的家长制。沧海变桑田!异教丈夫丧失了对家人,包括对妻子的生杀予夺大权。


        中国女人裹小脚被废除

        中国的女孩,通常在五岁左右,就要把脚裹起来,这一习俗存在了至少一千年。一根几英寸宽的长布条把双脚紧紧地裹起来,使每只脚上的四个小脚趾向下折曲,抵住脚底的肉,及时地阻止脚趾长大。慢慢地,脚后跟被迫向下,脚背隆起,这样,脚看上去象一个握紧的着手。哈里森·福曼说,大脚趾不裹,但必须塞入小鞋的尖头里。裹足常常引起严重后果。正如一位传教士所描述的:“裹足期间,肉常常腐烂,脚底大面积坏死,有时候脚趾会一个个掉下。”
        如此残酷的习俗为何得以存在?答案只有一个:取悦男人。女人的脚成了弓形,女人用脚尖行走,飘忽摇曳,极富诱惑力。更有甚者,没有裹足的女子是“羞耻的,不可能嫁得如意郎君”,耶鲁大学史学家肯尼思·赖德烈如是说。他曾在中国传过道。在某些社会,残酷的习俗往往有很高的评价,甚至得到那些深受其害者的赞同。裹足习俗就是如此。19世纪一些传教士努力想解开女孩的裹足布,但是当他们转身离开,那些中国母亲们立刻又给裹上。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们遵守这一残酷的文化习俗,不惜以牺牲年轻的、无助的女孩为代价。
         尽管裹足流行了很久很久,但正是基督教影响最终于1912年使中国政府废除了这个泯灭人性的习俗。林语堂指出:基督教传道士们用十字架废除了裹小脚。
        此外,基督教对中国的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以前不是完全没有女子教育,但限于富裕人家。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纪改变了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体制,它突破了几千年来的禁锢,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河。
  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女子人才。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正式合并到燕京大学中,燕京大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学生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所以当今中国第一名牌大学——北京大学亦曾得益于基督教。
        除了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这就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 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4-36)一个人得到基督的救赎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个人在基督里就有能力战胜罪恶的捆锁和传统的辖制。在举世欢庆“妇女节”的时候,让我们传扬天父的儿子耶稣基督所赐的真自由。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 神悦纳人的禧年。”





Happy Women‘s Day !

祝姐妹们节日平安,喜喜乐乐!


【箴言31:10-12】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0)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