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春节来临之际,基督徒如何面对祭祖的问题?




传紞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往上连结所有死去的祖先,往下则及于尚未出生的子孙。



所以「祭祖」「孝德」就成为维系社会结构非常重要的理念与力量。后来受到道教、儒教及佛教的影响,对祖先的崇拜与伦理孝道有了更深的连系,甚至视祭祖为尽孝的表现,因此不祭祀祖先的基督徒不断被人批评为不孝。




基督徒可能面对的祭祖问题及回应




问: 我们的祖先死后去哪里?


答: 对于基督徒而言 ,死亡是人歇了地上一切的劳苦重担。生命的气息归到神那里,不用再受地上任何朽坏或分离之苦。



因为上帝已经将永生的应许,赐给信主的人。这「永生」不是指今世的长生不死,或旧有生命的延续;更不是在阴间烦恼子孙是否有祭拜。



主耶稣所应许我们「信的人有永生」,是指今生罪得赦免、死后灵魂得救。和上帝恢复父子的关系,回到父神为我们预备的天家享受永远的福乐,上帝应许的永生至少有三样恩典:


一、 耶稣预备住处:


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 ...在我父家里有许多住处 ...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 约翰福音十四: 1~2 


没有一个神明为我们死后预备住处,唯有耶稣为我们预备住处。


二、 耶稣引路回家:


耶稣说:我若回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约翰福音十四:3


基督徒不用请和尚、道士来为死者招魂引路。耶稣基督从父神那里来,祂曾走过死亡的道路,并且死而复活,只有祂能带领我们回到父家。


三、 耶稣应许团圆:


耶稣说: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3 


主应许我们,将来我们不仅永远与主同在,我们同信的人也将团圆在一起。对于还没有信主的祖先和家人,死亡意味着与神的同在和神的荣耀隔绝。



罗马书十四章9节说: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耶稣不仅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祂更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示录一 :18 )我们相信祂会按着祂的公义安置我们未信主的祖先。




问:基督徒是否可以烧香吗?


答:焚香习俗是从何而来呢﹖虽然,旧约藉焚香,把祷告赞美祈求呈现于上帝面前,求祂垂听。但是主耶稣亲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除去上帝与人的间隔,我们从此可以直接借着耶稣的名向上帝祷告,不必再借着烧香仪式来祷告。无论是清明或其他的节期,基督徒都不应该烧香,烧冥纸更不应该。有人可能会问,拿香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为什么不能拿?



虽然同样是表达敬意没错,但是拿香的这个动作背后的含意太多了;好比我们很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会跟他鞠个躬,但是却不会拿香去拜一拜他。若真如此,你的老师也一定会不高兴的。



拿香这个动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比较跟拜神有关系;而鞠躬这个动作则比较中性。所以,同样是表达敬意,方法却有很多种。



我们可以选那种背后不具有其他意义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不过更重要的事,你是不是真的敬重你的父母,你是不是真的孝敬他们,这才是更具体行动与表达敬意的方式。



问:基督徒是否可以拜“祖先牌位”?


答:人在思念故人的时候,习惯要看到具体的遗物,纪念性的东西,本来是中性的。木头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在传统习俗融入佛、儒、道教之后,祖先牌位已蒙上亡灵的色彩;认为人死了有三魂七魄:一魂入土、一魂入阴间或漂流、另一魂则留在祖先牌位中成了三魂中之一魂的住处。因此才有求祖先保佑家族的习俗,认为祖先死后的鬼魂乃可有所行动。因此拜祖先时,会向祖先来祈福。



当人将纪念性的东西从「追思」的层次转为「祭拜」的对象后,无形中灵界就会有一股势力附在其上,接受你的祭拜供奉。如果基督徒想要怀念、尊敬祖先,可以利用编制家谱、记录祖先的事迹、追思礼拜等方式来慎终追远,而不是外表的形式。



信徒如果还没有全家信主,关于祭祖或拜牌位,一定要有充份的沟通,必须充分考虑未信家人的感受。教会当然鼓励信徒处理,但时机由信徒决定,务必在真理上继续建造。信仰根基愈稳对神愈有经历,就愈知道如何面对。



问:家人要求我在过年过节拜祖先的时候,可以不拿香,但是要跟祖先牌位鞠躬,我应该如何做?


答 (1) 可以鞠躬。


但是心理的意念是追悼,而不是把祖先当神祇。你可以用敬礼表示尊敬,否则让家人感觉你信了基督教却失去了孝心,也许会引起许多纷争。在鞠躬时心里默祷,求神坚固你的家庭,使他们也来信主,得着神的赐福!



如果必需鞠躬才能满足对过世不久先祖的追思,一般教会和基督徒应当都可以接受;向遗像行注目礼或鞠躬礼、或献花、以表达追思之情。


必要时也应当适时教导子女,只敬拜独一上帝,追念祖先时,并不是向祖先报告后代现况,也不是祈求祖先阴庇,以免落入拜偶像的罪中。


至于烧香、烧纸、摆设食物或物品都不相宜,以免引起别人的误会而使别人落入拜偶像的罪。



答 (2) 有些牧师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否定的。


其实一个单纯的鞠躬可以包含着许多意思:对邪灵的敬礼、对祖先的尊敬等等。但如果家人尊重你的信仰,你就可以跟他们分享你尊重祖先、敬爱祖先的心。让他们也知道你鞠躬是为了什么,让他们知道原来鞠躬也是实践基督徒生活的一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与孝敬先人的态度)。



假如你的父母已经无法谅解你了,那问题就比较麻烦一点。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有一个刻板印象,就是你不敬祖。要怎样破除这样的刻板印象,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做



不但鞠躬是可以做的,你应该做的还有更多。鞠躬应该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你平常要对「家」有贡献,要对父母及其他还在世的长辈恭敬而且孝顺。这些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啊!但是不做的话,很难让父母的刻板印象破除。



然而,假如你没有好好的跟家人沟通你的态度,家人说不定觉得你跟他们一样,鞠躬是为了求祖先保佑。这样就给撒但留了地步,家人就认为你跟他们一样,是求保佑;若让家人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好了。其实这些持反对意见的牧师也没什么错误,只是可能他忘了提醒你也要跟家人好好沟通这件事情。



事实上,家人是希望看到你真正尊敬祖先的行为,而最快的看法就是你鞠不鞠躬。如果你好好的活出基督徒的样式,家人也会知道你是敬重祖先的,说不定也不一定强求你要鞠躬。



最重要的是让家人完全了解,基督教信仰不是教你不能向祖先鞠躬,甚至基督教信仰还教你要孝敬父母,而且这还是诫命。此外,也为你的家人祷告,说不定以后你根本就不用鞠躬了,因为你的家人也不鞠躬,他们信主了。



问:基督徒是否可以吃祭拜过祖先或偶像的食物?


答:使徒行传 10 章 15 节提到: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我们吃前祷告求神洁净食物后,任何食物便得以洁净可吃了。保罗在处理关于是否可吃祭偶之物时,提了几方面的事:


一、基督徒都知道偶像与祭偶像之物都算不得什么!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么,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上帝。(林前七:4) 


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林前七:8)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甚么呢。或说偶像算得甚么呢。(林前十:19)



保罗在这三节经文中指出基督徒都知道偶像是虚幻的,他们不是神。祭偶之物本身也无特别法力,吃也无益,不吃也无损。可见可否吃祭物的关键不是食物的问题,而是尚有其他更重要的考虑。


二、不顾及、考虑他人 ( 软弱的弟兄 ) 的益处,才是大事。


虽然偶像或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然而不是每个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有这等知识。 (林前八:7 ) 



如果基督徒只因自己明白个中道理,便「百无禁忌」而没有顾及、考虑软弱的弟兄,使他们倍感困惑,站不稳立场,甚至愧疚、跌倒,导致教会肢体分裂、受损,保罗说这是得罪基督林前八: 12), 如此便成了别人的绊脚石,便不是用爱心造就人了。(林前八:1这样便不当吃祭偶之物了!


三、不可赴庙宴、祭偶之宴。


保罗在林前十:18~ 22特别交待基督徒不可赴庙宴,吃祭偶之宴,免得把自己置在危墙之下,保罗指出如此乃是和参与敬拜偶像有关,与他们有份。



因为赴庙宴(鬼宴)吃祭物便是将自己置于魔鬼的活动的范围内。我们不能喝主的杯(圣餐)又喝鬼的杯,免得招惹神的愤怒。林前十:21、 22


四、那么市场上的食物及朋友邀宴又当如何处理呢?


市场上的食物只管吃,朋友的邀请只管去。(林前十:25 ~27 ) 因为有时实难分辨市上食物是否祭偶之物,也难以启齿问明朋友宴席是否祭偶之物!如此情况下,基督徒岂不是杯弓蛇影、紧张兮兮? 



保罗的回答是,不必多问,只管吃,食物是来自上帝的,食物就是食物,不会有特别变化的!但是,如果有人告知是祭偶之物,便不吃,免得使得他人(基督徒与非信徒)困惑与毁谤。(林前十:30)



问:基督徒应该如何和家人沟通祭祖问题?


答:应该在事前提早向家人表明信仰,对家人解释为何基督徒不用传统仪式祭祖及基督徒又以何种方式来表明敬祖思亲之情。



基督徒可能会在和家人沟通时遇到以下两种情境:


一、 家人愿意沟通:


基督徒如果要有不违背信仰的敬祖行为(例如在遗像前鞠躬、默哀或献花),为避免误会或使中性的思念行为蒙上宗教色彩,不宜在家祭进行中作出来,应该在家祭之前或之后表现出来。



为了让家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基督徒除了平时更加孝顺有好见证外,也可鼓励父母接受政府提倡的简化仪。并特别有心安排在某一次祭祖之后和家人分享所收集的先人相片或资料,也可请父母恭读家谱并谈谈先人之生平。



藉此向家人见证这正是基督徒敬祖的方式及追远的实质意义,进而建议家人不妨下次以基督徒方式进行,藉此慢慢地与家人分享福音,而邀请家人归于基督。教会的责任则是务求帮助信徒成长,在家中有更美的见证。


二、 家人不愿意沟通或不接纳信徒自己的仪式:


首先当持续迫切祷告,求主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且带领我们有智慧的处理;其次,要以爱心「谦卑温和」的态度与家人沟通,表明为何不用传统仪式祭祖及基督徒如何敬祖。



而且不宜引起正面辩论冲突,在不损原则和身份所赋予的义务下要多与家人合作(例如扫墓时的墓园割草),更要关怀家人坚持要祭祖的背后理念。若纯属慎终追远,要顾到他们的善意,借着参与整个过程来表达我们肯定这仪式所象征的理念及对他们的尊重;若含有民间来世及轮回思想,亦不该在理智上辩论伤害他们自尊。



应该透视到那背后更深一层的惧怕和无奈与祈求的宗教性需求,而日常生活的见证正是关怀这种心理需求的最佳途径。



不论那种情形下的作法,都是为了先尊重家人好赢得家人的尊重,使家人易于接受我们日后的建议。基督徒可以先鼓励家人采用政府提倡的简化仪式,待时机成熟再安排分享家谱与先人照片和生平,进而分享基督徒敬祖意义。



肯定传统文化,澄清惧怕亡灵的迷信,安慰面对死亡的无奈,转移祈求的对象。如此就满足宗教性的需求又有盼望,可藉此慢慢带领家人归向基督。


至于教会的牧者和小组弟兄姊妹则应站在辅导支持的立场,一面教导他更深入的真理,使他在信仰里更成长;得以对答家人的质疑,并避免他无知的得罪上帝或迷信惧怕鬼魂而给魔鬼留地步,一面则以祷告及爱心来支持接纳他。不论他是顺服或反抗家人,都不要让他一人孤军奋斗,以免在得不到教会接纳支持下,罪恶感倍增而离开教会。


当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解决办法,就是积极地传福音给家人。我们要怕他们下到阴间,甚过怕与他们有祭祖的冲突,怕背负不孝子的名份。



如果他们没有耶稣,那我们才是真的不孝。



要记住爱里没有惧怕,我们如果因为惧怕,而不敢信主,不敢沟通,不敢传福音,那很可能是我们心中对神的爱没有把握,对神没有完全的认识。只要我们祷告,神一定会为我们开路,给我们智慧去与家人有好的关系。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9)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