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上帝看我是“好的”——残奥会乒乓球4金4银得主施密特



《境界》独立出品 【人物】

文| 文道


施密特在青少年时很痛苦,听到一首诗歌:“你是不可或缺的,不是偶然生下来的孩子,不是自然界一时兴起而诞生的……你是上帝的意念,是绝妙完美的创造。”他也有疑惑:“上帝想要把我从残缺中解救出来吗?或就是维持他创造我的这个样子,并看为是好的吗?”

             

9月8日,里约残奥会正式开幕。残奥会在某种程度上,比奥运会更加精彩,因为这些参赛的选手都是以残疾人身份参赛的,这些选手背后的故事,比比赛更精彩,更加激励人心。7次参加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莱纳·施密特(Rainer Schmidt)牧师就是其中一位。08年残奥会上,人们称赞他为“残奥会七朝元老,赛场英雄,生命强者。”


记得08年北京残奥会时,我才刚刚信主,那一年,就留意到新闻报道过施密特的故事。原来施密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是一位牧师,这更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


从1984年参加纽约残奥会以来,施密特在各届比赛中获得了4金4银的优异成绩。残疾并没有阻碍施密特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施密特参加的是男子6级的比赛,也是站姿比赛中伤残程度最严重的等级。施密特实际上只有一条正常的左腿,另一边只能靠假肢支撑,而他的乒乓球拍也是缠绕在仅有的并不完整的左上臂上。





出生时的“奇形怪状”,让父母难以接受

                          

施密特于1965年,出生在德国。出生的第一天,就让父母陷入绝望中,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没有下手臂,他的左腿正常,但右腿比左腿短30公分。他的父母问:“怎么会是这样?”妇产科的医生认为是在手臂形成初期就被脐带缠住,所以无法顺利长成。但腿部的残疾如何解释呢?医生问他的母亲,是否服用过一些孕期禁药,但他的母亲很清楚没有,她还被医生告知,可能以后再也不能生育了,母亲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情绪变得非常糟糕,只能靠镇静剂来维持情绪。


然而,在施密特9个月大时,母亲得知自己再次怀孕,她再次振作起来,在长达8个月的妊娠期间,他的父母不安地想着:“这个孩子健康吗?他有没有手臂呢?万一这个孩子又残疾的话,我们该如何接受这个事实呢?”尽管有这些疑问,但他的父母并没有选择堕胎。父母的态度是:“这是一个生命,是我们的骨肉,此时此刻就已经是了。”后来,施密特有了一个有手有脚非常健康的弟弟,父母都为此感到高兴。


施密特说,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产前检查,如果那时能查出孩子的身体有残缺,许多父母会选择堕胎。但他说,他的父母不会,因为信仰使他的父母相信生命是上帝所赐的礼物,不会因为残缺而拒绝这份礼物。虽然会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他们的糟糕情绪会逐渐消退,直到欣然接受事实。


到了上学的年纪,施密特由于残障,去了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的第一天,他只能用“恐怖”来形容所在的学校。有些人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走;有些人肩膀上长出指头,却没有手臂;还有一些人的腿也瘸了,行走很吃力。


看到这样的场景,施密特大哭起来,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奇形怪状”的人,和村子里的同伴完全不一样。经过几天的适应,施密特开始接纳这个特殊的群体,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而且开始明白自己也是一个没有手臂的人。


1977年,12岁的施密特和父母去奥地利度假,度假村里有一个户外的乒乓球台,他想和弟弟一起打球,但他的手臂太短,握力也不足,没打几回,常常挥空拍,他只好放弃打球的念头,选择在旁边帮忙计分。


有一天,度假村里一个叫卢茨的游客在一旁看他们打球,他对施密特说:“你不想和他们一起打球吗?”施密特说:“当然想,而且我也尝试过了,只是无法抓住球拍。”卢茨听完后,思索了一下说:“我来帮你想个办法。”第三天,卢茨找来海绵和绳子,先把施密特的手包裹一层海绵,接着是球拍,然后再上一层海绵,最后用绳子把全部的东西捆住。


从此,施密特渐渐爱上了乒乓球运动,经过刻苦的练习,他还成为青少年乒乓球队的选手,有幸认识了当时德国国家队的教练,教练邀请他参加乒乓球训练班,从那时起,他便是国家队的生力军了。




 

用健康的方式面对限制

             

         

青少年时期是施密特最痛苦的时期,那时他深深觉得自己有缺陷,非常希望自己能像其他人一样俊俏、强壮,他不断自问:“为什么偏偏是我有残缺?为什么我的身体和别人不一样?”这段时间也是施密特开始认真思考信仰的时候,他清楚一首诗歌《永远不要忘记》这样唱到:“你是不可或缺的,不是偶然生下来的孩子,不是自然界一时的兴起而诞生的……你是上帝的意念,而且是绝妙完美的创造。”


他觉得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歌,但他也有疑惑:“上帝真的把他的创造物做坏了吗?上帝可以治好我吗?上帝想要把我从我的残缺中完全解救出来吗?或者就是维持他创造我的这个样子,并且看为是好的吗?”


12岁那年,他的姐姐有一次找到他,足足花了两个小时向他解释基督教信仰:“所有人都是罪人,这让天父非常难过与愤怒。上帝因着完全的公义原本应当惩罚你的,但他却不忍心降罪于你,于是差派祂的独生子耶稣来到世上。耶稣心甘情愿承担你的罪,为你死在十字架上,每一位相信耶稣的人,他的罪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所以,你相信耶稣吗?”


施密特相信姐姐所说的福音,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起来读经、祷告,还固定参加一个青少年查经班。26岁那年,他辞去行政公职,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神学。通过对信仰的进一步认识,施密特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残缺”。


尤其在因为残疾而选择堕胎问题上,他认为:我们利用堕胎所解决的不是孩子缺陷的问题,而是孩子整个人。但是我们害怕的并不是孩子本身,而只是他身体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查出孩子有残障,很多父母会选择终止妊娠,因为他们觉得残障会限制他们的人生。施密特说:“假如我的小孩像我这样有严重残缺,那么,我希望他能从我这里学习到如何与自己的缺陷共处。”


施密特非常反对哲学家以及生态伦理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观点,辛格支持杀害初生婴儿,因为他认为这些婴儿没有完整的生命权,特别是杀害畸形儿是可行的。施密特说:“每个人都有生命权。人的尊严绝不可以依照人的价值而定!我视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所喜悦的对象,上帝对人的肯定就是人类尊严的基础。赋予人类生命权利的,并不是人的能力或性格特质,而是上帝与人的关系。”


每一个被创造的人都是有限制的

                      


施密特不愿意把人分成残疾人和非残疾人,“把人用残障与否来区分是无聊且毫无意义的事。”他说,每一个人都是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在某些方面受限。例如:有的人很会弹钢琴,有的人不会;或有的人会说德文,有的人会说中文;每个人都有做的很好的事,还有不会做的事,每一个被创造的人都是有限制的。施密特相信上帝不希望人被自己的障碍或是限制困住,上帝希望人们可以领悟自己的极限,并且用健康的方式来面对这些限制。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论灾祸时认为,人为自己的有限而痛苦。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天赋和才能是有限的,我们的知识和权力也是有限的,这是人的根本问题。当亚当和夏娃突破自己的有限,去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时,虽然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但是,这并没有为人带来幸福,他们想成为“无限”,却和上帝失去了关系。


施密特说:“亚当和夏娃没有因为上帝用尘土创造自己而欢欣,反而为自己生命的限制而感到挫败。他们注意到的是上帝保留不给他们的东西,他们不去为自己所拥有的欢呼,这样一来,他们当然不会高兴雀跃,而是心怀不满。他们应该单纯地定睛在丰富的生命上面,而不是为他们的限制而恼怒。”


著名的法国时尚杂志《ELLE》总编辑鲍比在1995年12月8日,43岁的他意外脑中风,从那天起,他全身瘫痪不能动弹,唯有他的思想是清醒的,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灵活的。他无法说话,甚至连吞口水都成问题,他只有左眼还能眨眼睛,这是他能够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当朋友念到某个需要的字母时,他就眨一下左眼,他用这个方法让人记下每一个字母,完成了一本动人心弦的文学作品《潜水钟与蝴蝶》。他说:“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人们可能因为这个时代的理想形象而生病,人可能为了突破自己容貌的限制,不惜重金做整容手术;也可能为了吸引异性,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科学家还在梦想着将人类寿命延长两倍,因为对自身受到的限制而不满,有些人盼望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改善。原因在于,人的本性就是要扩大限度,拥抱更广阔的未来。只是,这个未来可能变成不健康的乌托邦。幸福的生活在于满足自己的限制。




 

得救比得医治更重要

            

      

作为牧师,施密特对残障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得救比得医治更重要。事实上,这也是耶稣所做的。耶稣评价一个生命不是先看这个人是否有一副健全的身体,而是这个人是否活在一个整全的关系中,与上帝关系的整全以及人际关系的整全。他说:“在一个和好的关系中生活比拥有一个得医治的躯体更重要。这是我从圣经里,得救和得医治的区别所体悟到的事实。”


施密特认为,医治疾病是耶稣权柄的展现,但并不是他最主要关心的事情,耶稣的医治行为通常是因为怜悯产生的,《马太福音》9章36节说:“当他看见一群群的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耶稣医治行为的两个理由就是显示出耶稣的权柄和怜悯之心。


事实上,福音书里较少提到病得医治的事迹,相反,却十分密集地提到耶稣所讲的道。耶稣曾公开表示:“我是为传道而来的。”耶稣的主要任务是传讲上帝的国度。上帝亲近罪人,使上帝与人能在一个得救和好的关系里彼此共处。


圣经里能找到许多耶稣医治疾病的神迹,今天的人也渴望神迹出现,希望上帝能彻底医治疾病,他们希望上帝爱他如同爱那个瘫痪病人一样,通过一个奇迹就让他摆脱残障。施密特自己也曾经参加过几次“医治大会”,不过他并没有感到自己得医治,他最想问的是:我该指望神迹吗?


施密特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甘于接受,他的残障是他的人生中一直存在的一部分,而是指望神迹时,会把自己的残障当成很大的负担,他就会更想要指望神迹的发生。如果人一直指望着神迹的出现,在他的内心就会不愿意承认他的残障是生命中的事实。施密特说:“当他希望上帝也许会挪去这个限制时,他就错过了学习与这个限制一起生活的机会。与其指望神迹,我宁可对我残障的人生中所经历过的美妙时刻感到惊叹。”


施密特说信仰是他最重要的支柱,他深信,上帝不会因为人的外形差异而有所偏心,有手或没有手,对于上帝都是一样的,上帝都有美好的旨意。圣经中有一些记载,说到在肉体上虽然是健康的人,但他们却过得很贫乏;也提到一些身体有残障的人,他们却找到一个丰盛的人生。比如使徒保罗,当他承受疾病之苦时,他祈求病得医治,然而上帝的回答却是指引保罗以及我们应该回到本质上去,也就是得救——“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施密特牧师也坚信上帝在他刻意创造的限制和障碍中,仍然为每个人都开了一扇与众不同的窗,会有适当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发掘。更重要的是,我们竭力所做的努力,目的不在于夸耀我们自己,而在于让我们自己跟别人的生命都更有意义。所以,重点不是我们会什么或不会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能力去生活,去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只看到人们眼中的缺陷,那我们就看不到上帝眼中的圆满了。

 

(本文参考莱纳·施密特的自传《宁可缺手,但无缺憾》一书,南与北文化出版)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5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