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玲言:给我一个Baby|如此我说



每周二&周四21:00|为您奉上精选作品

信徒可以人工受孕吗?有什么圣经伦理考量?在《给我一个Baby:从不育走到人工生育》一书中,作者伉俪深情道出不育路上的挣扎与眼泪。

给我一个Baby


玲言

音乐来自小羊诗歌






  不育的哀哭

“什么时候轮到你们呢?结婚已经这么久了。”


“我很明白你膝下犹虚的心情。”


你曾经对结婚多年又未拥有儿女的夫妇说以上的话吗?在《给我一个Baby:从不育走到人工生育》一书中,作者叶菁、叶应霖夫妇郑重提醒读者:这些看似无心之言,却伤透了他们的心。


结婚十年,经历两次小产的妻子作者说:我们不是不想生,是生不到!也请没有亲身体验的朋友,不要轻言可以体会不育者的深层痛苦。


然而,作为信徒,更为锥心的,是当他们欲寻求新科技去解决不孕的时候,一些教友责怪他们:祈祷不够,没有信心静心等待神的恩赐,拒绝接受不育的人生。受过神学教育及在基督教组织服事的作者夫妇,通过仔细研究各类辅助受孕方法,及慎审考量圣经的伦理原则,深情道出不育的路途上身心灵经历的挣扎与眼泪。


妻子切身地分享不育对女性尤其沉重的打击,形容其为“痛入心脾的一根刺”:多年来每个月来潮时经历失望;一连串的受孕治疗,反换来体内细菌感染的噩耗;千辛万苦终于盼来难得的怀孕,却又以两度流产收场。


失望、失败、失落,如过山车般的情绪起伏,冲击着妻子作为女性的价值感与意义感,甚至使她泛起信仰的怀疑。由表层至底层全然向神倾倒,连番的赌气、质疑、理论过后,她渐渐察觉,神其实不离不弃地聆听着,接纳着;也慢慢看到,虽则无儿无女不是她的选择,但如何不自怜地面对,却是她可以选择的。


妻子首先从自己的心灵开始叩问,要下一代是因为家族、朋侪、社会压力,还是基于人有我有的比较呢?若答案是这两种,作为基督徒,她便是荣耀自己,本末倒置,怪不得无法生养时,便怀疑自己的价值了。信徒想要子女,应该是为培育敬虔的下一代,令世世代代皆有传扬主名的人。至于生育的时间和机会,也要配合神的计划。


那么,信徒除了等待神最终介入赐予小生命外,可否借助新科技方法增加受孕机会呢?


六年间,医生为妻子作者进行过各样身体治疗,以增加受孕概率;结果这些治疗都以受孕失败告终,最后医生提议采取人工受孕的方法。起初妻子非常抗拒,但其实夫妻俩对这一科技的看法,并不是基于充分的认识,而是一般信仰群体的互传看法。如何决定呢?


当然,求问神是信徒必须做的。同时又由于圣经本身非医疗百科全书,也没有记载当代的医学科技,故此,求问神时也必须先冷静下来,客观地依据圣经已列出的家庭、伦理、生育方面的原则,去分析人工受孕的各种技术,要清楚明白不同选项的利弊和要付上的代价。


然后,将各选择逐一摆在神面前祷告,依据圣灵引导,并不住省察所做是否合乎圣经与神学的原则和动机。最终,夫妻俩按圣灵的感动与所赐的理智,同心合意地做出了决定。


  人工生育

生育怎能靠人工?你要创造生命吗?


不育的叶菁及叶应霖夫妇在考虑是否采用人工生育时,也面对类似的信仰冲击。他们在书中,以亲身体验及圣经立场,剖释信徒应否选取人工生育的方法。


圣经新旧约时代的医学尚未有治疗不育的方法,妇女只能全然依赖祷告。但这并不代表今天的基督徒采取新科技手段受孕,便是不再依靠神了;相反,由始至终不变的是:赐生命的是神。在科技进步的当今世代,我们纵然多了医疗及辅助方法,然而,这也并不表示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照单全收;而是应尽我们的本分,去详细查考辅助生育的各程序,是否符合圣经对生育的伦理原则。


圣经并不是一本生育指南,当然也没论说过当代科技,但是,它很清楚地说明了基本的生育原则,就是儿女必须从婚姻关系中的夫妇而生,同时人要尊重生命,而不能损害生命。


那么,人工生育技术,是否违背了以上的圣经立场呢?









所谓人工生育技术,目前大致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体内受孕(宫腔内人工受精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简称IUI),另一是体外受孕或授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简称IVF),又称试管婴儿。


体内受孕是筛选较为健康的精子,然后置入母体内,让精子与卵子相遇与结合。可惜,妻子作者在这一项上连续三次都失败了。


医生遂建议已届36岁的她,尝试体外受孕。医生会从母体中取出卵子,让丈夫的精子和妻子的卵子在试管或培养皿中,自然结合为受精卵;若在二至五天内培养皿中出现细胞分裂,便是受精卵发展为胚胎,可再放回母体,如果它能成功着床(附在子宫壁上),便可成功怀孕。


然而,并不是所有胚胎都能着床。因此,有些医生或病人会选择制造多个胚胎,因为每次体外授精过程不但繁复而且费用昂贵。这也是对信徒是否尊重生命的考验,制造了多余的生命,会废弃吗?若不,又如何存留呢?


因此,作者夫妇与医生商讨,不滥造已是生命的胚胎;立下医生只取八粒卵子进行受精过程的约定,以确保受精卵的数目不超过八个,不为预防出错而大量制造胚胎。随意抛弃多余胚胎,便是藐视生命,违反了圣经的教导。作者夫妇在与医生的合约上清楚订明,不论结果如何,全部胚胎都不丢弃。


在他们整个人工生育的过程中,虽然卵子受精是在体外,而不是通过性行为,然而,卵子和精子都是两人自己的,胚胎也重新放回妻子体内,孕育孩子仍然在婚姻范围。医生在这里也只是辅助角色,因为卵子、精子是否结合,受精卵能不能分裂,胚胎可不可以着床,医生是无法控制的,这些都在乎神的主权。


相反,若这对夫妻外求别人捐赠精子或卵子,又或者寻求代孕,便是超越两人的婚姻关系,加入第三者了。









可见,信徒若考虑选用人工生育,必须清楚当中哪部分没有违背圣经原则,及哪部分越过了信仰的伦理界线,是企图利用科技操控生命,滥用科学为己利,漠视神对生命的主权和婚姻的教导。


当今世代,人们对人工生育的态度常是各走极端。有些人将人工生育全然妖魔化,或误以为胎儿一直在试管中长大,或泛论医生只手遮天,忘记了病人有权主动取舍。另一方面,又有部分人错以为人工生育是怀孕万灵法;其实过程中女性要注射或服用多种荷尔蒙药,若使用多过两年,会增加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整个过程令不少受助妇女承受极大压力,受尽身心煎熬,外人切勿将其浪漫化。


作者夫妇清楚明白,即使他们遵循圣经教导,选择适合的人工生育技术,但是,赐生命的主权仍在神的手中。因此,夫妻俩早已做好心理准备,若尝试失败,便放下这牵绊,安然踏上不育的人生路。


最终,那八粒卵子中有一个不健康,无法进行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简称ICSI),只有七粒成为受精卵。可是当中又有两粒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停止生长,故此只剩下五粒发展成胚胎。


夫妇俩决定移植其中两个胚胎,其余三个则保存在冷藏库,留待下次植入。感谢神,妻子怀孕成功,诞下麟儿。孩子一岁后,医生为她植入余下的其中两个胚胎,但没有顺利着床;数月后再植入最后一个,这次着床怀孕了!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为这对敬虔的夫妻感谢赞美赐生命的神!

部分参考文献:


叶菁、叶应霖:《给我一个Baby:从不育走到人工生育》,香港:宣道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

玲言

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Ohio) 历史档案学硕士及历史系博士,专研美国华人历史。在脸书专页“来,咬一口”分享读书心得,并不定期为美国华文杂志如《真爱》、《神国》、《传扬》等撰稿。


|—往期栏目文章—|

李颂:掬月之舟|如此我说

羡曦:严冬中,你看到春天的盼望吗?|如此我说

语聆:《蓝调天后》的信仰寻思|如此我说

林滋恩:在主里“找乐子”|如此我说

真颜:说说远程工作|如此我说

【如此我说】栏目约稿

如果生活是一本书,您的这本书有什么内容呢?您愿否记录下感动的瞬间,打开白纸黑字的书,向更多人分享自己?如果天地是一支笔,您的这支笔有什么观点呢?您愿否书写下真知灼见,向这个世代发出基督徒的声音?


邀请您用文字记录生活,以书写谈天说地。


请点击链接查看投稿须知:

→【】←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1.    微信公众号:莫非爱可以如此

2.    ID:

3.    内容不得修改,任何修改删减请务必事先告知;

4.    要求转载的公众号,请务必在转载前发送后台信息告知;

5.    未满足以上要求而随意转载修改者,将视为非授权转载,随时受到举报处理。


|—图书推荐—|

《恩典不留白,下笔如有神》

“恩典故事前,

人人皆可自许为作者。

书桌乃朝圣祭坛,

生活如展页稿纸,

捕捉心中悸动,

描述看不见的你!”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