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阅读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该负的责任,建立自理能力
立界限立的是心理界限,我们想到能力就是他能干家务,可以考到一百分,但是这两天我们所分享的能力指向我们内心深处,要帮助我们去了解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其实是心理上的某一种能力。
依赖是有两种,
一种是他在职责上的依赖,孩子拒绝做生活上应该负责任的那部分,想依赖别人帮他去做。
第二种是关系上的依赖,是指我们需要与上帝建一个好的关系,我们可以依赖或者说交托给上帝。
这种依赖要回到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人所设立的,其实是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这是关系上的需要,人在被造的时候神就把这种需要给了人,所以这种依赖是需要的,是父母一直不断要传给孩子的。
只有信主之后才知道,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我们依赖上帝,交托给祂。这关系上的依赖,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要软弱一下,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很重要,我们甚至不知道这种依赖性对上帝来说是很宝贵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在职责上没有满足的话,我们在爱上会收回。
上帝跟我们的关系,我们可以永永远远有这种依赖,因为上帝永远不变,上帝从来没有把祂对我们的爱收回去过。
只是我们这被造的人不知道上帝的爱,有一天当我们跟上帝的关系连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上帝在那里,祂可以随时随地让我们去依赖他。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给了我们这种需要,祂也同时满足了我们这种需要。
我们给孩子这种生活中的依赖让他增长中一直存在,他可以依赖我们,关系上的依赖可以让我们彼此卸下心灵的负担,在我们还有需要中,感受到上帝和他人的爱,我们的心就会得到满足。
这也是我们生命的燃料,让我们赖以生存,满足职责上该尽的事情,帮助孩子在慢慢成长过程中,职责上对父母的依赖要减少,而不是关系上,对他们的爱可以是恒定的,而且是一辈子。
那么如何能够建立能力呢?
第一,无论如何,要确定跟孩子是保持联系的。关系上的依赖性,孩子是有需要的,而且是许可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需要越来越强,关系越来越紧密。
很多孩子一上大学,几个月都不往家里打电话,这就需要关系的维系,父母要在孩子在家的时候尽量给他提供,让他知道,你跟他的关系是一直在有的,无论他去哪里,有多大年纪,我们总是有关系可以去保持。
第二,不要做全能的父母。让他在职责上不能依赖我们。包括孩子接受父母的能力也有限,父母是可以向孩子承认自己的失败、软弱,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显出父母可以做的能力,这样孩子就能从父母身上明白很多道理,父母可以尽量给孩子多的自由,少的控制。
第三,做个能自由做决定的父母。我们有权利说不可以。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要温柔而坚定地说:不可以。没有一对父母是完美父母,当我们知道这些原则的时候,如果你初为人母,你把这些原则好好记在心中,从婴幼儿就开始坚持。
第四,帮助孩子建立自理能力。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下放给他,秘诀在于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让孩子走出他的安全地带,又不超越他的成熟度,让他伸展,但不要折断他。
第五,限制无所不能感,但是要鼓励他的自主。尽可能让孩子参与与他有关的决定,让他尽量发挥他能够做的事情,让他感觉他的长处和能力。让孩子感受他要承担的后果,这也是很好的学习经验。
不溺爱孩子,不要做包办父母...
有的时候父母太过大家长,觉得这孩子是我的孩子,我怎么管都行,或者我怎么爱他都行,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爱他管他都可以,我们基督徒则希望除了父母之外,有一个更大的管理者就是我们的上帝,那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怎样平衡这些点?哪些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哪些是神应该做的呢?
第一步我们要用信心和爱心接受神给的生命礼物,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孩子是神的产业,父母亲的角色是管家,当父母亲能这样想的时候,父母亲就容易谦卑,因为你是代替神来管理产业。
当我们在管的时候,如果能从圣经的角度来讲,我们会从比较大的角度来看孩子。我们知道,有时候父母亲把孩子抓的死死的,孩子也会受不了,因为父母亲掌控太强。
但当我们是替神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我们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怎样能够符合神的要求。不是说根据我的经验,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但孩子跟你不是同样的人,如果这样一定会带来伤害。
没有一个父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知道孩子将来要做什么,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选择之中,孩子本身也是在不断地选择之中,所以对父母亲来讲,父母亲最好的是提供孩子一些机会,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一些课,学一些乐器,没有哪个孩子愿意一坐坐一天学习钢琴。
父母亲给孩子提供资源、提供选择,在一定范围之内,你可以让孩子去做这个,保留一些弹性的时间给他做他要做的事情。养孩子本身是个尝试的过程,孩子需要机会去碰一些东西,当他年龄够大的时候,他或者能找出他想做的是什么。
现在的社会是爱泛滥的社会,包括对孩子的爱也是太泛滥了,有的时候父母并不觉得是在溺爱孩子,反而觉得是在爱孩子。
怎样避免让父母走入到溺爱的圈子中呢?不要因为爱对孩子的要求投降,孩子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好逸恶劳,什么对我最好什么对我最痛快,我就希望要那个东西。
孩子不断要求,就会有溺爱战争,我们一定要判断在孩子这个年龄,是不是需要的,如果没有判断好,我们给他一个东西,可能将来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孩子出去的时候随手就带着一个电动玩具,自己在那儿打,爸妈就坐在旁边,这已经剥夺掉了孩子跟人正常交往的机会,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只认这个东西,不认人了。
67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