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为孩子立界限--(5)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 /持续不断的训练孩子





为孩子立界限--为何要立界限

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



我们今天继续讲为孩子立界限,而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跟孩子立界限之前,需要我们父母先有一个界限。界限在心理学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需要爸爸妈妈有很多的规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们先来讲一个例子:这个孩子叫“韦恩”,他的爸爸妈妈有朋友来他们家做客,这孩子就任性的一直在旁边拍篮球,声音很吵,他妈妈过去很轻、很温柔的对他说:孩子啊! 你可不可以轻声一点啊! 这样说也没有用的,妈妈不会阻止的。


然后他继续拍,拍的很吵了,他爸爸就上去斥责他一顿,说:客人来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那孩子看老爸那么凶,为了他不敢再拍,并不知道真正不让拍的原因。


于是,他就跑到楼上继续去拍,砰、砰、砰声音听着还是很吵。就这样一个例子,你会看到父母造的这个环境,不给他设界限的,妈妈也没有措施来阻止他,他爸爸也不知道怎么阻止他。


真的要设界限,就是说我们有客人来了,我们要讲话,你这声音太大了,我们讲话听不清楚。你可不可以在我们没有客人的时候,你再拍?不是说不让你拍球了,而是你要知道,有一个界限是,你在什么时候可以拍? 什么时候你不要在这里拍。


父母对于界限一定要讲得清清楚楚,立得清清楚楚,才会省去很多的麻烦。起初父母没有把界限立清楚,父母也不知道在什么时机、什么时候,恰当把那个界限说清楚让孩子理解。



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父母有界限了,可是,孩子不成熟怎么办呢?怎么样培养孩子立界限呢?



这个问题很好,这本书给我们了三个方法,三个影响孩子的管道:第一、做教导;第二、榜样,言教不如身教;第三、化为己有。


我们在把每一样都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条是“教导”,需要说清楚,什么是不能做的,要给孩子介绍这些界限的词汇。比如说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像刚才那个在家里拍篮球,说清楚这个界限,说不可以在家里拍篮球,我知道你喜欢,但是因为很吵,在家里东西容易被打坏。说完之后告诉他,我们已经给你说过了,如果再犯了这一条的话,会有相应惩罚,你需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规则、有惩罚,或者也适当介绍一下鼓励,让他学会自己给自己立界限。作者对教导还赋予一个蛮清晰的思路,他说教导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个法则,而且要在生活当中,很现实的教出来。


他说:小孩子要按着他的年龄程度,开始循序渐进的教他一些观念,比如从出生到十二个月、1——3岁、3——5岁,然后到5——11岁这个年龄阶段要怎么样的界限?然后12——18岁每一个阶段父母都要清楚的记得,如果他的行为像三岁小孩的一个青少年,得不到成熟青少年所应该拥有的自由,你还不能给他十八岁该有的自由,年龄越大界限就需要划更大一点,给他多一点自由。


要想得到这个自由,就在乎这个孩子能否把该负的责任处理好,界限跟他当负责任有挂钩。


第二个管道叫做“榜样”,言教不如身教,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榜样。我们父母在生活当中,都是需要做到有界限的。


第三条很重要了,就是怎么样让孩子把这个界限“化为己有”?内化的过程真的不容易,教导是给孩子一个理性上的认知,而要把他内化成己有,需要有一个经验上认知。


我有一次见一个婆婆,她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学家了,她说:你知道吗?你要常常带你的孩子出去玩,我说他太小的时候,我又不能让他跑到太远啊,她说那你就跟他说,十分钟你就得回来。


我说十分钟他不回来怎么办呢? 她说这就要守界限,然后你把他放出去十分钟,他规规矩矩回来的时候,你就给他准备一个好吃的,让他体验一下守住界限的甜蜜,然后他就出去,若过了时间呢,你就罚他坐五分钟,因为他回来时候已经过时了。


几次三番尝试之后,他就知道十分钟是个界限,十分钟之内回来是好的,十分钟之后回来会有后果,有好果子也有坏果子。他的行为经历经验之后,就知道怎么去分辨,把握好自己的时间观念。这是蛮智慧的,让孩子在很小的细节里面,体验界限的好处。


其实孩子还是有受教的心的,可能有时候我们的方法不对,我们时间不对,我们也缺少一些智慧,我们不能假设孩子的知识量,跟我们经验是一样的。


这三条管道,我(娟子)常常只用第一条,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说了,讲得很清楚,可是后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以身作则好榜样,还要花精力和爱心帮助孩子去经历,帮助他经历的时候再给他内化。


也许我们不能在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这么细心去做。我们可以抓一些重点,有些孩子坏毛病是很严重的,像乱打人这种影响他成长的,就可以专做这个。如果你现在正准备做爸爸妈妈,那么你就可以从头到尾来研究一下。


从0到1岁就慢慢让他明白立界限的话,那他的一生就会走的比较稳。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青少年了问题多多,没关系,都还来得及,我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从自己的心出发,孩子慢慢会感受到父母的改变,他们也愿意改变的。



与褚爸爸聊天:持续不断的训练孩子

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



比较小的孩子他是不在乎是否干净和对错的,任何能放进嘴巴的东西,他都会放进嘴里。我们通常都会说因为孩子小嘛,什么都不懂,他在年幼时期分辨能力很低的,几乎是没有分辨能力。


但人是被塑造,而动物没有被塑造像人这样子。动物也可以被训练,但是某一些还是被限制的,但是人可以无限制被雕塑,可是我们也发现,训练人比训练动物花的时间要长的多,但是一旦你训练好了之后,他的回报也是更多的。


我五个孩子,最快的还要在一岁多点,他才能够表达出来想要上厕所。很多父母亲会觉得很没有耐心了,哎呀! 这什么时候才会好?我想这是很多父母亲感受。



我从电脑上看到一个视频文件,就是有一只小猫,它已经被人训练的,可以在马桶上大小便了,真是不可思议。


我觉得这个训练才是一个关键。这只猫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动作,看着都好笑,就是它大便完了以后,它还要用它的爪子,在那个马桶上面去抛,好像是挖沙子一样的。


其实那是它们的一个习性,就是猫拉尿完了以后,它会用沙子把它的大小便盖起来。那它在这个马桶上面,依旧会做两下这个动作,只不过是象征性做一做而已。


我想人跟猫有一个差别就是,猫虽然它知道那个地方不是沙子,可是它还要去做,因为习性还在,它就继续去刨那个马桶盖,希望能把它的大小便盖上,像刨沙子一样。


可是我们人看了一次晓得了,他就不会去做了,我的意思相比差异的话,就是人一旦掌握这个,他就不会去做了,就会改掉了以前的习惯。而动物它不能改掉,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也是神造我们人跟动物最大的差别。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