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心灵驿站︱一个假期,一次深触我心的探访


主播 / 王子
后期 / 海广
图片 / 《天堂的张望》剧照
结尾诗歌:邻舍就在身旁歌

欢迎收听心灵驿站,我是王子。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和大家分享一位弟兄和妻子在假期中的一次特殊探访,一起来听……

点击进入-心灵驿站专辑-


01
左中括号
想象中的小家
左中括号

早已从伙伴们的口中听说有一处小家,这是一项专门接待、服务重病孩子的地方,例如像白血病孩子、还有瓷娃娃这样的情况。因为病情的缘故,孩子们需要相当长时间在医院做康复治疗。试想,遇到这样不幸的家庭,基本上是一贫如洗,落在贫困里。小家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公益项目,为他们提供居住、料理食物的地方,尽力帮助家长。

想象中,那是一个装饰成暖色,被阳光洒满的房间,孩子们喜笑着一起玩耍,家长们在一旁各自忙碌着做饭,彼此招呼着帮忙……因为慨念中,病人及其家属是属于同病相怜,应该容易彼此体谅,如果情况真的能够这样的话,相信可以淡化一些的病痛与艰辛。

但,事实是……


02
左中括号
亲历中的小家
左中括号


这一次,也是第一次,我和妻子有机会去到小家。临行前,怀着一些忐忑,想着要把满满的正能量传给孩子们……

就这样,我们满心期待着,出发了。

到达目的地,阴霾、潮湿、老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对面就是高耸的住院楼,应着时下的天气,感受到一阵阵的寒意。但我们的内心还是仍然期待着,火热着......

在与接待我们的小家工作人员交谈后得知,其实小家并不祥和,入住的家庭,因着各自的差异而口角不断,还有家庭存在夫妻关系紧张、孩子治疗情况不乐观等等问题……

我们理想中的情景终被现实击破。

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它的可怕在于不但击垮孩子的身体,击垮父母的心,击垮一个原本健全的家庭,长期的持久战更是使得亲历者身心俱乏。在医院,经常看到在黑暗的角落中独自痛哭后的父母还得故作坚强的走出来,继续陪伴、安慰孩子。


感受过医院里的生活,你就会看到生命的脆弱,那么多可爱的孩子,还未懂得期待未来,就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病魔。作为家长,不知道怎么告诉孩子,不舍得击碎孩子童真的梦,更不忍心看到孩子从此要忍受病痛的折磨。

慢慢地,眼泪也流干了,就不哭了。

在医院,听到更多的是:没办法,只能等,看运气......主治医生,成了唯一可以信赖的救命稻草。更多的时候,大家有意识无意识的彼此安慰,在感受温暖的同时更是一次次刺痛内心,好像除了坚持,只能认命。


这次去小家,遗憾的是很多孩子都在化疗期间,所以不能出院,小家里相对冷清。感恩的是,有一个孩子在休疗期,所以我们总算没有白跑,还可以陪伴他一下。

孩子叫光明(化名),11岁,正常的话是上六年级的小哥哥了。但他生病一直休学,所以现在学业仍停滞在三年级。短短一天相处下来,我们带着光明做了很多游戏,他很开心,在一旁的妈妈也很欣慰,说:“他总算放下手机休息一会了……”


光明很聪明,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过往的校园生活,言语间他是那么渴望重回校园,和同学们在一起,打打闹闹、无忧无虑……

想想真是心里好难过,在这的孩子最小的1岁多,最大的16岁。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在治疗过程中一个疗程就需要在医院呆几个月。这期间,家长们也在不断适应调整当下的状态与现实的多重压力,孩子们也不断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和化疗的副作用,有时心情真的烦躁到极点。所以除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父母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跟孩子沟通和玩耍......


孩子也从生病前的懂事听话,到生病时看着父母“反常”的表情和行为感到疑惑,再到一直想出院回家引发情绪暴躁,到开始治疗出现的各种不适与疼痛导致沉默,慢慢的话少了,沉迷手机……

好像也只有手机能让大人和小孩各自都从这样的痛苦与挣扎中暂时转移些许注意力......

在我们和小光明交流不一会的时间,其他家长们也陆陆续续的回到小家,他们都是饭点的时候回来给孩子做饭,匆匆来、匆匆做、匆匆去。所以我们也只是把带来的礼物交给家长捎给孩子,简单问候几句,希望能让孩子在节日开心一下。

其中有一位爸爸回到小家神情低落,了解后得知她的女儿(2岁不到)这几天因为化疗反复高烧不退,医生也没有办法,退烧药也不能再用了,只能干着急等待孩子体温自行降下来。此时,我们能做什么呢?只能默默地祈祷,安慰他。感谢上帝!那天之后,孩子的烧退下来了。


就这样,一天下来,我们看到很多家庭本身就不充裕,遇到孩子生病,无疑是雪上加霜,不算重症监护,单是平日在医院,每天就得千元左右。孩子生病,父母都得陪着,整个家庭便没了经济来源,只能干等着至孩子病情好转,稳定些了,爸爸才继续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所以,在艰难的阶段,也有很多夫妻因为这样突如其来的重压而感情破裂。

当然,欣慰的是,也有一些父亲很喜乐,他们每天都会和妈妈们轮流照顾孩子,洗衣、做饭、打扫等等,好像无所不能。我相信,也是借着这样的磨难,他们身为男子汉的生命会更加成熟,更加的有担当。


离开的前一天,有6个家庭都不约而同的出院,所以特别热闹。但是因为平时很少碰面,所以孩子们之间也不愿意一起玩耍,大家都是各自玩手机或者家长陪着,我们也挨个单独和孩子们交流,其中一些新入住的家长们,仍旧缓不过神来,不愿相信自己孩子得了这么罕见又严重的病,他们既愁苦又有很多的无奈。

因为孩子们的病症也都不一样,大家偶尔彼此聊聊问问对方,没有欢声笑语,更多的是交谈完又各自沉默。或许他们是以沉默的方式站在一起,彼此打气,因为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静默也不为是一种体恤。 

03
左中括号
看见中的小家
左中括号


时下,面对社会,我们时常有意无意的蒙住自己的眼睛,不愿去探究“打扰”别人。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太多的需要,因此给出去的就自然少了。

我们确实需要的太多,因为我们仍旧觉得自己是小婴孩,沉浸在享受吃奶的安逸中不愿长大,以至未曾了解身边其他群体还有更加庞大的需要。

其实,我们有没有长大乃在于「心」,如果心太窄,不管我们是青年还是中年又或老年,我们仍旧只觉查到自己的需要,所谓自私……

一个人只有打开自己的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才看得到别人的需要,才有动力去关心、帮助别人。


我们确实能给予的太少,因为无论我们拥有多少,我们都觉得不够,我们总觉得政府可以救助,比我们富有的人可以资助。因此我们对别人的帮助,不是倾尽全力,而是一点点的皮毛,觉得够了;又或者,我们的努力确实不够,并不是能力有限,而是得过且过,只想待在自己一个又一个设定好的舒适圈不想被打破。

几个月以后,我们也许再也见不到这些孩子,我们的生活仍旧继续。可是那些痛失孩子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




感谢您的收听
亲爱的听友


一个小家很渺小,所做的也很有限,但是当基督徒在这个世代遵行主耶稣的教导,去实践“好撒玛利亚人”所行的,在看到有人困苦艰难时,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或许是经济上的帮助,或许是话语间的一丝温暖。我想,无论是孩子、父母,或者整个家庭,在他们承受重压的时候可以得着一丝安慰和救助,更是用那份来自耶稣基督的爱,去温暖孤苦的心灵,带给他们好消息,使他们得着永生的盼望。

好,本期的心灵驿站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听节目的感受,本期责编依然,我是王子,我们下期再会!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2)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