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05阅读
第二十八章 利未马太
(本章根据:太9:9-17;可2:14-22;路5:27-39)
在帕勒斯厅罗马人的官吏中,最为人所恨恶的,莫过于税吏了。捐税既是外国政府向犹太人征收的,所以常使他们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独立国的地位,而不断引起他们的愤恨。同时,收税的人,不单是罗马人压迫他们的工具,而税吏也私自勒索敲诈,拿民脂民膏来中饱私囊。所以犹太人若做了罗马人的税吏,就要被视为出卖祖国的蟊贼。离道反教的叛徒,是最卑贱的,下级社会一流的人。
利未马太就是这一等的人。基督在革尼撒勒呼召了四个门徒之后,就召他参加他的工作。法利赛人曾根据马太的职业来断定他的为人,但耶稣看出他有一颗乐意领受真理的心。马太曾听过救主的教训,当上帝感动人心的灵,使他觉得自己有罪的时候,他切望向基督求得帮助,但是他看惯了拉比们的惟我独尊,轻视他人的作风,所以想不到这位大教师会注意到他。
有一天,这个税吏坐在税关上,看见耶稣向他走来,听见耶稣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心中大大惊奇。
马太“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他毫不犹豫,毫无疑问,也不考虑现在获利丰厚的事业,就要变成贫穷艰苦的生活。只要能与耶稣同在,能得听他的教训,能参加他的工作,这就使他心满意足了。
耶稣以前所召的门徒都是如此.当耶稣吩咐彼得和他的同伴跟从他的时候,他们立刻舍了船,撇下网,跟从了他。这些门徒中,有的还有别人依靠他们供给,但当他们接受救主的呼召时,却毫不迟疑,也没有问:我将如何生活呢?怎样维持我的家庭呢?他们顺从了主的呼召,后来耶稣问他们:“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能回答说:“没有。”(路22:35)
马太是个财主,安得烈和彼得都是穷人,然而他们各人所受的考验是一样的,所表现献身的诚意也没有分别。正在他们成功的时候,正在网中满了鱼,旧生活的吸引力最强的时候,耶稣却叫那两个海边的门徒撇下一切,来为福音的工作服务。照样,每一个人也必须经过考验,看他心中是属世利益的欲望强呢?或是跟从基督的心愿强呢?
公义的原则总是一钉一卯的。上帝的工作,人若不全心全意的去作。就不能成功。他必须以认识主耶稣基督为至宝,而将万事看作粪土。人若不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完全献上,就不能作基督的门徒,更谈不到与他同工了。人若能领略救恩的伟大,则在基督生活上所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必在他们生活上表现出来。基督无论领他们到哪里,他们都欣然跟从的。
基督召马太作门徒,引起了很大的反感。身为宗教教师者,竟拣选一个税吏作入门弟子,这是违反当时宗教,社会和国家惯例的。于是法利赛人想激起民众的成见,转移舆论的潮流来反对耶稣。
但这事在税吏中间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他们的心,转向了这位神圣的教师。马太新作了主的门徒,心中很是快乐,并渴望带以前的知交到耶稣面前来。他在家里摆设筵席,邀请亲友来一同坐席。被请的人不但有税吏,也有许多声名狼藉为乡里拘谨之士所摒弃的人。
马太设筵的目的在尊敬耶稣,所以耶稣毫不踌躇地领了他的厚意。他明知这事会触犯法利赛教派,同时也会影响众人对他的看法。但耶稣行事,决不为众人的意见所左右。在他看来,外表的身份算不得什么。他所看中的,乃是一个渴慕生命之水的人。
耶稣作了税吏席上的贵宾。他那同情和善的态度,显明他很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而人也就不愿意辜负他信任的期望。他的话落在他们干渴的心灵里,有赐福气和生命的能力。于是他们心中生出新的机能,在这些被社会唾弃的人面前,展开了新生的希望。
在类乎这样集会中,有不少人因救主的教训受了感动。他们当时虽未认他为主,但在耶稣升天以后,圣灵降下来的时候,一天之内有三千人悔改,其中有许多是在马太的筵席上已经听见过真理的,也有一些成了传福音的使者。耶稣在席上的榜样,对马太是一个恒久的教训。这个被人轻看的税吏,成了一位最热诚的传道人,而且在自己的工作上,紧紧地跟随了他夫子的脚踪。
拉比们听见耶稣去赴马太的筵席,就抓住这个控告他的机会,更利用耶稣的门徒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设法引起门徒的成见,好从中离间他们。拉比们一贯的计策,是在门徒面前批评基督,并在基督面前控告门徒,故意用冷箭射击双方的要害。这就是撒担自从在天庭叛变以来所惯用的手段,凡想要挑拨是非,引起不睦的,都是受了撒但精神的鼓动。
“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那些满心嫉妒的拉比,这样问耶稣的门徒。
耶稣不等门徒开口,自己就答复了这个质问,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的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法利赛人自称在灵性上是健全的,所以不需要医生,同时他们认为税吏和外邦人,都是患灵性病,将要死亡的人。耶稣既是大医师,他的工作岂不是要到正需要他帮助的人中间去么?
法利赛人虽然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其实他们的情况,比他们所藐视的人更坏。税吏们没有他们那样存有成见,自恃自满,故此更有领受真理的可能。耶稣对那些拉比们说:“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这就说明,他们虽然自称能解释圣经,却完全不懂它的精神。
当时法利赛人无言可答,但是他们仇恨的心,却越发坚决了。于是他们找出施洗约翰的门徒,想要使他们来反对救主。这些法利赛人并未承认施洗约翰的使命,他们曾讥讽他那节约的生活,俭朴的习惯和粗陋的服装,并说他是宗教狂。因为施洗约翰曾申斥他们的伪善,所以他们就抗拒他的话,并设法煽动众人反对他。上帝的灵也曾在这些嘲笑他的人心中运行,使他们觉悟自己的罪,只是他们拒绝上帝的劝诫,并宣称约翰是被鬼附着的。
现在耶稣来与众人相处和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却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其实这样诬蔑他的人,自己正犯了这种罪过。撒但诬罔上帝,将自己种种罪恶归咎与上帝,这些恶人对主的使者也是如此。
法利赛人不考虑,耶稣之所以与税吏罪人同桌吃饭,乃是因为他要把天上的光明带给坐在黑暗之中的人。他们不愿意明白这位神圣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活的种子,必能发芽结实,荣耀上帝。他们已决心不接受真光。从前他们虽曾拒绝施洗约翰的工作,现在却争取约翰的门徒,希望得到他们的合作来反对耶稣。他们说耶稣不顾古来的遗传,并以施洗约翰严肃的虔诚,来反衬耶稣与罪人一同吃喝的行为。
那时施洗约翰的门徒,还未奉约翰差遣去见耶稣,他们心里正在忧伤。他们敬爱的夫子被囚在监牢里,使他们天天过着悲痛的日子。耶稣不设法营救约翰,又似乎抛弃了约翰的道理。如果约翰是上帝所差来的,那么耶稣和他门徒所取的途径,为何与约翰相差那么远呢?
约翰的门徒不很明了基督的工作,他们想法利赛人的控告或许有一点儿根据。他们遵守拉比们所定的许多规条,甚至于希望藉着遵守律法称义。犹太人以禁食是有功德的行为,最严格的犹太人每周禁食两天。有一次,法利赛人和约翰的门徒正在禁食的时候,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问他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
耶稣很柔和的回答他们。他并不要改正他们对于禁食所有的错误观念,只要使他们真正认识他自己的使命。他就引用约翰从前见证耶稣时所用的比喻来说明。约翰曾说:“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约3:29)这句话是约翰的门徒记得很清楚的,于是耶稣借用这个比喻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禁食呢?”
天上的君主如今在他的子民中间,上帝最大的恩赐已经赐给世人了。穷人喜乐了,因为基督来,要使他们承继他的国度;富人喜乐了,因为他要教导他们,如何获得永久的富足。愚人喜乐了,因为他要使他们有得救的智慧;学者喜乐了,因为他要将他们从来没有了解的,更深高的奥秘指示他们。救主的使命,是要把创世以来隐藏的真理启示给人。
施洗约翰因见到救主而欢乐。门徒能有权利与天上的大君同行、交谈,这是何等快乐的机会啊!现在不是他们哀恸、禁食的日子。他们务必打开心门,接受救主荣耀的光,以便将光照这一切坐在黑暗、死荫里的人。
基督所提示的是一幅光明的远景,然而在这景象上笼罩着一片深沉的阴影,只有基督的慧眼才能看得出来。他说:“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及至门徒看见他被卖、被钉,他们就要哀恸禁食了。耶稣在一座楼上,与门徒作最后的一次谈话时,对他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约16:19、20)
当基督从坟墓里出来时,他们的忧愁就变为喜乐了。基督升天之后,他本身虽不在人世间,但他仍藉着保惠师与他们同在,他们就不再过忧伤的日子了。撒但要他们忧伤,是好给世人一种印象,觉得门徒是受骗失望了。但他们当凭着信心,仰望天上的圣所,在那里有耶稣为他们服务。他们当打开心门,让耶稣的代表圣灵进来,藉着圣灵所发的光照得到喜乐。但困难和试探的日子还是要临到的,那时他们要与这世上的掌权者和黑暗之国的领袖们发生冲突。那时基督本身不与他们同在,而他们又认不出保惠师来,那么他们禁食最相宜了。
法利赛人严守仪式,是想藉此高抬自己。但他们心里,却充满了嫉妒和纷争。经上说“你们禁食,却互相争竟,以凶恶的拳头打人。你们今日禁食,不得使你们的声音听闻于上。这样禁食,岂是我所拣选使人刻苦已心的日子么?岂是叫人垂头像苇子,用麻布和炉灰铺在他以下么?你这可称为禁食为耶和华所悦纳的日子么?”(赛58:4、5)
真禁食不仅是遵守仪式。圣经记载上帝所拣选的禁食说:“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么?……向饥饿的人发怜悯,使困苦的人得满足。”(赛58:6、10)这正说明了基督工作的真精神和真性质。他的一生,完全是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不论是在受试探的旷野里禁食,或是在马太的筵席上与税吏一同吃饭,他都是在舍弃自己的生命,为要拯救失丧的人。真正虔诚的表现,不在乎无谓的哀恸,身体的苦修和丰富的祭物。乃在于献上自己,甘愿事奉上帝,服务人群。
耶稣继续答复约翰的门徒,他讲一个比喻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施洗约翰所传的道,不可与遗传和迷信联在一起。若要将法利赛人的虚伪、与约翰的热诚混合起来,反而使二者之间距离显得更远。
基督教训的原理,也不能与法利赛人的形式主义相联合。基督并不是要弥补约翰的教训所造成的缺陷,他却要更清楚地显明新旧之间的区别。耶稣更进一步的解释这一点,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装新酒的皮袋,经过相当的时日,就干燥发脆了,以后不能像原先一样再用。
耶稣就用这平常见惯的例子,来形容犹太领袖们的现状。那些祭司、文土和首领们,已经陷于形式和遗传的车辙之中。他们的心胸已经变得狭窄,犹如耶稣所说的旧皮袋一般。他们既以守律法称义的宗教为满足,就不能作天上活泼真理的受托人了。他们以为自己的义,足以应付一切的需要,所以并不要在自己的宗教生活上,加添什么新的成分。也认为上帝对人的美意,仁爱,他们是不同意分给别人的。他们因自己有善行,就以为蒙上帝的喜悦是在乎他们的功德。那以爱为动力,而能洁净心灵的信仰,与法利赛人的宗教根本不能相容。因为他们的宗教,是由人为的仪式和禁令所造成的。若想把耶稣的教训与固有的宗教联结起来,确是一件徒劳的事。上帝活泼的真理犹如发着酵的酒,终必涨破法利赛人遗传的旧皮袋啊。
法利赛人自以为绝顶聪明,再不需要什么教导;满有公义,再不需要什么救恩;大有希望,再不需要基督那里来的尊荣。救主就转离他们而去,寻找愿意接受天国信息的人。在那些未受教育的渔夫,街市上的税吏,撒玛利亚的妇人,以及喜欢听他讲的平民身上,他找到了装置新酒的新皮袋。在传福音的工作上所要用的工具,就是那些乐于领受上帝所赐之光的人。他们是上帝将真理的知识传给世人的代表。若是上帝的子民肯因基督的恩典而成为新的皮袋,上帝就必以新酒充满他们。
基督的教训虽用新酒来代表,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道理,乃是把从起初讲过的教训再启示出来而已。但照法利赛人看来,上帝的真理已经失去原来的意义和华美。在他们,基督教训的各方面,也几乎都是新的,所以他们既看不出它的价值,也就不加以承认。
耶稣指出虚伪的谬说有破坏人赏识真理、爱慕真理的力量。他说:“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由列祖和先知所传留给世人的一切真理,在基督的话里,就显出新的华美。然而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不爱慕那可贵的新酒。他们若不从心灵或意念中,倒空旧的遗传、风俗、习惯,就没有容纳基督教训的余地。他们依恋着死板的仪式,而远离了永生的真理和上帝的大能。
这就证明了犹太人败亡的原因,也证明了今日许多人败亡的原因。如今有千万人犯了基督在马太筵席上所责备法利赛人的同样错误,他们宁愿拒绝从光明之父那里来的真理,而不愿放弃一点儿私意或成见。他们依赖自己和自己聪明,而不感觉自己灵性方面的缺乏。他们硬要靠着建立一些大的功德来得救,但一发现得救的工作不容许自私存在时,他们就拒绝所赐的救恩。
专靠律法的宗教,决不能引人归向基督。因为它是没有爱,没有基督的宗教。以自称为义的精神作动机的禁食祷告,是上帝所憎恶的。他们那种严肃的礼拜聚会、例行的宗教礼节、外表谦卑、庄严的祭礼,都证明了那行这些事人的自称为义,以为自己有进天国的资格,其实这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我们自己的行为,永远不能换取救恩。
基督的时代怎样,现今的时代也怎样。法利赛人不觉悟自己灵性的缺乏。对于这等人,经上记着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启3:17,18)信心和爱心是火炼的金子。但许多人的金子已经失光变色了,他们的财宝已经失去了。在他们,基督的义是没有穿过的袍子,没有开凿的泉源。圣经论他们说:“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里从原处挪去。”(启2:4、5)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人必须空乏其身,然后才真是耶稣的门徒。人必须舍弃自己,上帝才能使他成新造的人。新皮袋能装新酒,基督的爱要用新的生命鼓舞相信的人。人若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基督的品格就必彰显在他身上了。
整理:于姊妹
100605阅读
38582阅读
31037阅读
28767阅读
28501阅读
22601阅读
22571阅读
21574阅读
1848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