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历代愿望丨025 海边的呼召


第二十五章 海边的呼召


(本章根据:太4:18-22;可1:16-20;路5:1-2)


  在加利利海上,天破晓了。耶稣的门徒整夜劳苦,并没有打着什么,这时很疲乏地在湖上的渔船中。耶稣来到水边,要安静片时。在清晨的时候,他希望离开那天天跟着他的人们,可以休息休息。但不一会儿。众人又围上来了,而且人越来越多,把耶稣四面团团围住,这时门徒也都上岸来了。为避免众人拥挤起见,耶稣就上了彼得的船,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这样使众人都容易看见、听见耶稣了,他就从船上教训岸上的众人。




  天上的使者目视这个情景,有何等的感想啊他们荣耀的元帅,坐在一只渔夫的船上,被那不停的海浪摇来摇去,向那挤到水边谛听的人群,传扬救恩的佳音。那为天上所尊荣的主,在露天地里,对平民宣讲天国的大事,他工作的环境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那横在前面的田亩,普照大地的阳光,以及湖光山色,都可以作他讲道的材料,来引证他的教训,藉使人心受到更深刻的印象。并且基督的教训没有一句不生效果。从他口里出来的每一句话,落在一些人的心里,便成了永生之道。


  海滩上的人,时时在增加着。扶杖而来的老者,山间强壮的农夫,湖上操作的渔人,商人文士学者富户,老老少少,都带着他们中间痛苦,患病的人,前来听这位神圣教师的训言。


古时的先知已预先看到这景象,曾写道:

“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

  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

  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

  坐在死荫之地的人,

  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太4:15-16)


 耶稣在海边讲道时,除了革尼撒勒湖(加利利海的别名)边的人群之外,他心目中还有别的听众。他展望到日后,世世代代有他忠心的门徒,在监狱和审判厅里,在试探和孤独苦难之中。他们所有快乐,奋斗和困苦窘迫的情景,无不展开在他眼前。所以他对当时聚集在他周围之人所说的话,也是对日后之人说的,使他们听见这些话,也能在试炼中有指望,在病患中得安慰,在黑暗中得见天上的真光,这从加利利海面渔船上发出的声音,必要藉着对圣灵,向人的心灵讲平安的话,直到世界的末了。


  讲完了道,耶稣就转过身来,吩咐彼得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但彼得早已经灰心了。他整夜没有打着什么。在那漫漫长夜里,他惦念着在牢狱中孤独、萎靡不振的施洗约翰的命运。他想到耶稣和他门徒的前途,想到耶稣在犹大地工作没有多大成功,以及祭司和拉比们的恶毒。想到自己的劳作,也使他失望,当他坐对空网,前途显得非常暗淡,不觉心灰意冷,他说道:“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在清水的湖中打鱼,夜间下网是再好没有了。但既然整夜劳力,一无所获,白天再来下网还有什么希望?但吩咐他们下网的是他们的夫子,那么门徒由于敬爱的心,自然就得服从他的话了。西门和他的兄弟一同把网撒下去到拉上来的时候。这一网所圈住的鱼极多,甚至网险些裂开。他们不得不招呼雅各和约翰来帮助。既拉上了网,他们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几乎要沉下去。



  此时彼得顾不得船或鱼了。这个神迹超过他以前所见过的,这对于他实在是神力的一个灵验。他觉得耶稣真是掌管天地万物的主宰。于是彼得在神性之前显出了自己的不圣洁。一方面,是他对夫子所怀的敬爱,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不信所有的惭愧,一方面,是对基督的眷顾所有的感激,尤其是在那位极其纯洁之主面前,对自己的不洁所有的觉悟。这一切情绪,使他情不自禁。当同伴们收取网中鱼的时候,彼得便俯伏在救主脚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这同一位神圣的主,在古时显现,曾使先知但以理仆倒于上帝的天使之前,如同死人一般。他说:“我见了这大异象,便浑身无力,面貌失色,毫无气力”以赛亚看见耶和华的荣光时也是如此。他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但10:8;赛6:5)有弱点,有罪孽的人类,一旦与纯洁无疵的神性接触,就觉得自己是完全不配,不洁的了。凡是蒙恩,得见上帝的威荣和上帝伟大的人,无不有相同的感觉。


 彼得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但他仍然依恋于耶稣的脚前,觉得不能与主分离。救主回答他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当日以赛亚看见上帝的圣洁和觉得自己的不配之后,上帝才将那神圣的消息托付给他。彼得也是到了自惭形秽,并依靠上帝的能力之后,将蒙召为基督作工。


  直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门徒与耶稣完全团结作他的同工。他们见过了他所行的许多神迹,听过了他的教训,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原有的职业。施洗约翰下监以后,使他们觉得非常失望。约翰工作的结局既然如此,那么他们认为自己的夫子,在当时一般宗教领袖联合反对之下,也难有多大的希望。这种情形下,他们能暂时回去打鱼,就轻快多了。但耶稣却在此时叫他们放弃原来的职业,来和他通力合作。彼得接受了这个呼召,到了岸上,耶稣又对其余的三个门徒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撇下了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耶稣在叫他们丢下渔船和渔网之前,曾向他们保证,上帝必要供给他们的需要。就是使用彼得的船传福音之后,耶稣也给了他极丰富的报酬。那位“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之主曾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罗10:12;路6:38)他对门徒的服务所给的报酬,就是这样的。人为上帝的工作,无论牺牲什么,必要照着“他极丰富的恩典”得到报赏。(弗3:20;2:7)


  门徒离开了基督,在那湖上愁苦的一夜,信心被疑云团团包围住了,又因毫无效果的劳动,累得筋疲力尽。但基督一来,就鼓起了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得到喜乐,也得到了成功。我们也是这样,离了基督,我们的工作一旦没有成效,心中很容易发生疑虑和悲叹。但基督若临近我们,在他的指导之下作工,我们就因看见他大能的证据而喜乐了。撒但的工作是使人灰心的,而基督的工作,乃是鼓舞人的信心,鼓舞人的希望。


  这一件神迹所给门徒更深一层的教训,也是我们所当接受的。就是:那位能用一句话聚拢海中鱼群的主,也能感动人心,用他的慈绳爱索牵引他们,以致他的仆人能成为“得人的渔夫。”


  那些加利利的渔夫,原是卑微无学问的人,但基督,那世界的光,足能使他们有同等资格,来胜任他所拣选他们去作的工。救主并不轻视教育,因为智育的培养若能被上帝的爱所管理,并奉献为他服务,乃是一种恩惠。但他不任用当时智慧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的自恃心太强,以致不能同情受苦的人类,也不能与拿撒勒人耶稣同工合作。他们因了顽固执拗,所以藐视受基督的指教。主耶稣所要寻找与他同工的,乃是那些愿意充分传达他恩惠的人。凡愿意与上帝同工的,首先所应当学习的教训就是不自恃,然后才可以接受基督的品格。这种品格,不是最科学化的学校所能造就的,乃是上天的智慧所结的果子。这智慧惟有那神圣的教师才能赐给我们。


  耶稣之所以拣选无学问的渔夫,是因为他们未曾受过当时的遗传和错误风俗的熏染。他们是一班有天才、又是谦虚可教的人,所以耶稣能造就他们参加他的工作。现今从事普通职业的人中,有许多人每天在那里埋头操作,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若是加以运用,就足能使他们与世上最受尊敬的人并驾齐驱。但所需要的乃是有人很精细的,来启发那潜在的才能。耶稣所召呼作他同工的,正是这样的人,他赐给他们机会与他相处,世上的伟人从未有过这样的一位教师。门徒受了救主的训练之后,就不再是无学问和无教育的人了。他们的思想和品格,都受了基督的同化,世人也能认出他们是跟过耶稣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并不只在乎传授知识,乃是在藉着心与心,灵与灵的接触,使人得到那赋予生命的活力只有生命能产生生命。那造福人群的每一种赐生命的力量,都是从基督的生命中流出来的。这样看来,门徒三年之久,得与神圣的生命天天接触,这是何等的特权啊!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尤其对这奇妙生命的能力,比他的同伴更为衷心悦服,他说:“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约壹1:2;约1:16)


  在主的使徒身上,原没有什么足以使他们自己得荣耀的优点。可见他们工作的成功,完全是出于上帝。这些人的生活,他们所造就的品格,以及上帝藉着他们所行的大事,都足以证明,上帝要为一切愿意受教和服从的人,成就何等大的事。


  爱基督最深的人,对于人类也必有最大的贡献。一个人若能忘掉自己,让圣灵运行在他心里,过着一种完全献身的生活,他的大用将是无可限量的了。只要人能忍受必要的训练而不怨,也不半途而废,上帝就要时时刻刻教导他。上帝很愿意显出他的恩典,只要他的百姓肯挪开障碍,他就必使救恩的活水,藉着他们,如江河一般,丰丰富富地涌流出来。倘若一般安贫乐道的人,能受鼓励去尽力行善,就没有人能掣肘,抑制他们的热心,那么现今只有一个工人的地方,必有一百个为基督作工的人了。


  只要人肯顺从上帝,上帝就愿意照着他们现在的状况收用他们,并训练他们为他服务。上帝的灵进入人心之后,就能振奋人的一切才能。人的心灵若完全献给上帝,就必在圣灵的指导之下,均衡地发展起来,也必得到力量去领会,并遵行上帝的旨意,软弱游移的品性,也会变为坚强、稳健。不间断的灵修生活,能使耶稣和他门徒之间,建立一种极密切的关系,以致门徒的意志和品格,都与基督同化了。藉着与基督的联合,他就可以有更清楚,更远大的眼光。他的洞察力,能格外透徹,他的判断力必更加公正。凡渴望为基督服务的人,必为公义的日头,赐生命的能力所发动,以致能结出许多果子来,归荣耀给上帝。


  文艺界,科学界中,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往往从被人视为卑微无学问的基督徒口中,学得宝贵的教训。但这些无名的门徒,已在一切学校中的最高学府里得了教育。他们已经在那位“从来没有像他那样说话”的教师门下受过训练了。




 整理:于姊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