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05阅读
第十五章 娶亲的筵席
(本章根据:约2:1-11)
耶稣开始他的工作,并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公会之前施行什么大事。他乃是在加利利乡下一家结婚的时候,彰显他的神能,来增加婚筵的快乐。如此就显明了,他对于人类的同情和他为人类谋幸福的心愿。在受试探的旷野中,他自己喝了患难的苦杯。但他出来了,却将恩惠的福杯赐与人们,并要藉着他所赐的福惠,使人伦、亲戚的关系成为神圣。
耶稣从约旦河回到加利利。离拿撒勒不远,有一个小村庄,名叫迦拿,在那里有一家将要举行婚礼,男女两家,都是约瑟和马利亚的亲戚。耶稣既知道这场喜事,就往迦拿去,他和他的门徒也都被请去赴席。
耶稣和他母亲已离别了一些时候,在这里他们又见面了。马利亚听说了他在约旦河受洗时所发生的奇事。那消息传到拿撒勒,使她重新想起那隐藏在她心中这么多年的事。马利亚与一班以色列人一样,深深的被施洗约翰的工作所感动。她记得很清楚,约翰出世时撒迦利亚所说的预言。现在约翰与耶稣的关系,重新燃起马利亚的希望来。但是她也听说耶稣曾神秘的避到旷野去,这不祥之兆,颇使她焦急不安。
马利亚自从在拿撒勒的家中,听见天使宣告以来,心中一直牢记着,耶稣是弥赛亚的种种凭据。耶稣那种温柔可爱,毫不自私的生活,使她确信耶稣必是上帝所差来的。然而马利亚也不免有点儿疑惑和失望,所以她渴望耶稣有一个时候,能显出他的荣耀来。这时,那与马利亚同知耶稣降生之奥秘的约瑟,已经去世了。所以现在马利亚没有一个知己,可以倾谈她的希望和惧怕了。过去两个月,她常在愁苦中度日。耶稣不在她身边,她就得不到他的体恤和安慰。她反复思想西面的话:“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5)她想起从前,她以为要永远失掉耶稣时,那三天的悲痛,就怀着一颗焦急的心,等待着他回来。
在娶亲的筵席上,她终于遇见了耶稣,他依然是一个温和、孝顺的儿子。然而他与从前不同了。他的容貌改变,他脸上带着在旷野中奋斗的神色,同时在眉宇之间,也表现着一种威严和能力,证明他属天的使命。同着他的是几个青年人,他们恭恭敬敬地跟着他,称他为夫子。他这些同伴向马利亚详细述说他们在受洗时,以及在别处所看见所听到的事。他们的结论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约1:45)
宾客聚集的时候,许多人的兴趣,似乎集中在一个题目上。有一种抑制着的兴奋,弥漫于众人之间。众人分成小群,在一起热烈而低声地谈论着,并以希奇的眼光,望着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既听见门徒对耶稣作的见证,就因自己多年的希望,不至落空而欢喜。但在她圣洁的喜乐之中,不免带有慈母天性的骄傲,这原是人情之常。她看见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耶稣身上,就非常希望他能向众人证实,他真是上帝所尊荣的那一位。她希望耶稣有机会,能在他们面前行一个神迹。
依着当时的风俗,娶亲的筵席,是要接连好几天的。这一次,筵席未终,却发现酒已用尽了。这很使主人作难、不安。婚筵饮酒本是常例,若没有酒,就是表明招待不周。马利亚是主人的亲戚,曾帮助安排筵席,现在她来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这一句话,是建议要他供给他们的需要。但是耶稣回答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这个回答,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唐突无礼,其实,并不是表示冷淡或失敬。救主对他母亲的称呼,是合乎近东风俗的,也就是平常人对自己尊敬的人,所用的尊称。基督在世为人的一举一动,莫不与自己的律法,“当孝敬父母”相符。(出20:12)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后一次向他母亲表示亲爱,并把她托付给最蒙爱的门徒照顾时,也用这同样的称呼。在娶亲的筵席上和十字架上,他的声调、脸色和态度上所表示的爱,解释了他的言语。
当基督在童年时期访问圣殿,他一生工作的奥秘,在他面前展开的时候,他曾对马利亚说过:“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路2:49)这句话说明了,他整个人生和服务的方针。各样的事物,都以他的工作为转移,这工作就是他来到世间,所要成就的救赎大工。现在他重述了这教训。
马利亚可能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耶稣既是她的儿子,她就有一种特权,多少可以指挥他的工作。三十年来,他一向作她的孝顺儿子,而且他的爱至今仍是不变更的,但他现在必须从事他天父的工作。他既是至高者的儿子,又是世人的救主,他就不容许任何属世的亲属关系,拦阻他的使命,或影响他的行动。他必须在实行上帝的旨意上,不受拘束。这也是给我们的教训。上帝的要求很高,是超乎人类亲属关系的。世上任何力量,都不应使我们的脚,转离他所吩咐我们行走的道路。
我们堕落的人类,唯一得蒙赎的希望,乃是在基督里。马利亚要得救,也非靠上帝的羔羊不可,她本身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她与耶稣的母子关系,并不使她在属灵的关系上,与任何人有所不同?救主的话指明了这一点。他清楚的区别了,他与马利亚之间两种关系,──一种是人的儿子与她的关系,另一种是上帝的儿子与她的关系。但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绝不能将马利亚置于与基督同等的地位上。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句话,表明基督在世上一切的作为,都是遵照亘古以前所订定的计划而行的。在他降世之前,一切计划都已完全、详明、决定好了。他既到了人间,就一步一步受天父旨意的引导。所定的时候一到,他就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时候若是还没有到,他便照样顺服的等待着。
耶稣对马利亚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乃是回答她未曾说出的心愿,回答她与众人,所共同怀着的期望。马利亚希望他显示自己是弥赛亚,要登上以色列的宝座。但是时候还没有来到。耶稣并不是以君王的身份,乃是以一个“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者的身份来与人类共甘苦的。
马利亚对于基督的使命,虽然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但她完全信赖他。这样的信心,耶稣是不会辜负的。他施行这头一件神迹,乃是为表扬马利亚的信赖,并坚固门徒的信心。门徒将来要遭遇许多考验信心的大试探。预言指明耶稣是弥赛亚,这在他们是清楚而毫无辩驳的余地。他们希望宗教领袖们,会以比他们自己更大的信心接受耶稣。后来他们就在众人中间宣布基督奇妙的作为和他们自己对于基督使命的信心。但因看到祭司和拉比们所表示的不信和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对于耶稣的敌意,使他们很感觉惊奇,非常失望。救主初期所行的神迹,就加强了门徒的信心,以应付这种反对。
马利亚丝毫没有被耶稣的话所窘,便对伺候筵席的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如此,她就尽所能的,为基督的工作预备了道路。
在门口那里摆着六口石缸,耶稣吩咐佣人将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于是正当急需用酒的时候,他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器皿里所舀出来的,不是原来倒进去的水,而是酒了。管筵席的和一般的客人,都不知道酒已经用尽了。管筵席的尝了佣人所送来的酒,觉得这酒比从来所饮过的还好,并与开席时所摆上的大不相同。他转过来对新郎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然后才摆上次的,世界所给予人的也是如此。它所给予的固然悦目动心,但至终不能令人满意。酒会变成苦水,欢乐会变成忧愁。开始是歌唱与欢乐,结局却是疲乏和厌恶。但是耶稣所赐的恩惠,却永远是新鲜的。他为人心灵所预备的筵席,叫人的喜乐永远可以满足。每一样新的恩赐,都加增领受者的能力,使他能以赏识,并享受上帝所赐的福气。他所赐的,是恩上加恩,是取之不尽的。
如果你住在他里面,则你今天所领受的丰富的恩赐,就能确保你明天要领受更丰富的恩赐。耶稣对拿但业所说的话,就是说明了上帝对待他有信心之儿女的常例。他每次以他的爱,向人作新的启示,便是向那易于领受的心宣布说:“你相信么?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约1:50)
基督赐给婚筵的礼物乃是一种表号。水,代表归入他死的洗礼;酒,代表他为世人的罪所流的血。石缸里的水,是由人的手来倒满的,但只有基督的话,能给予“赐人生命”的能力。那些指着救主之死的礼节也是如此。只有靠着基督的能力,藉着信心的运用,这些礼节才有培养心灵的效能。
基督的一句话,为这次筵席供给了充分的饮料。他恩典的供应也是如此丰富,足以涂抹人的罪孽,并能更新人的心灵和供应人心灵的需要。
耶稣和门徒赴第一次筵席时,他拿“杯”给他们喝,这杯是象征他拯救他们的工作。在最后一次的晚餐,他再度给他们那个“杯”,乃是为设立神圣的礼节,表明他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他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门徒为了与主分离而忧伤,因它所发这重聚的应许,又得了安慰。
基督为这次筵席所预备的酒和那递给门徒,表明他自己之血的杯,都是纯净的葡萄汁。先知以赛亚论到“葡萄中”的新酒,这样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赛65:8)(译者按:圣经中所用的“酒”字,也包括未经发酵的葡萄汁。除酵节所用的洒,就是未曾发过酵的。)
在旧约时代,基督向以色列人发出以下的警告:“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箴20:1)所以他自己绝不至为人预备这样的饮料。撒但引诱人放纵食欲,以致蒙蔽理智并麻痹属灵的见解。基督则教训我们克服肉体的情欲。他的整个生活,乃是一个克己的榜样。为要打破食欲的势力,他为我们忍受了人所能忍受的最厉害的考验。那指示施洗约翰,清酒、浓酒都不可喝的乃是基督。那将同样禁令嘱咐玛挪亚妻子的也是他。(士13:2-5)他也宣布,那将酒递给邻居喝的人有祸了。(哈2:15)基督并不曾违背自己的教训,他为赴婚礼的宾客所预备的未曾发过酵的酒,乃是清新有益的饮料,其功效足以使口味合乎增进健康的食欲。
当宾客争道酒好的时候,他们从佣人口里,打听出来了这件神迹经过的情形。众人对这奇妙的工作,至感惊异,一时竟没有想到行这神迹的人。但后来要找他时,才知道他已暗暗地退去,连他的门徒竟也没有注意到。
于是众人的注意力,转向他的门徒了。这样门徒第一次有机会,承认他们对耶稣的信心。他们述说在约旦河边所见所闻的事,使许多人的心中燃起希望,觉得上帝已经为他的百姓兴起了一位救星。这神迹的新闻,传遍了那一带地方,连耶路撒冷也听见了。祭司和长老们,用新的兴趣查考那指着基督降临的预言。他们有一种热切的愿望,想明白这一位如此谦逊的,出入于民间的新兴教师的使命。
基督的工作与犹太长老们的工作显然不同。他们尊重遗传和形式,简直把一切思想行动的真自由都摧残了。他们终日害怕沾染污秽,为要避免和“不洁的人”接触,他们不但远离外邦人,而且与多数自己的同胞也没有来往,既不为他们谋幸福,也不想与他们友好。他们一味的这样作,以致在生活上气量很小,眼光很狭窄了。他们的榜样,在社会各阶层中,助长了自负和不能容人的作风。
耶稣开始改革的工作,首先就对人类表示深切的同情。他既然对上帝的律法表示最大的尊敬,便谴责法利赛人虚伪的虔诚,并企图将众人从束缚他们的、无意义的规条中解放出来。他设法拆毁那隔离社会各阶层中的藩篱,使一切的人相处如同一家一样。他参加娶亲的筵席,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步骤。
上帝指示施洗的约翰住在旷野,使他免受祭司和拉比的影响,好准备担任特别的使命。但是他生活的清苦和孤独,并非民众的榜样。约翰自己也没有教他的听众,放弃他们原有的职务。他吩咐他们,守住蒙召时的身份,忠心事奉上帝,来显出悔改的凭据。
各种纵欲的事,耶稣一概斥责,然而他的天性却是乐群的。他受各阶层之人的款待,无论贫富智愚,他都去访问,要从普通生活的问题上,将他们的思想提高到属灵的和永恒的事物上。他并不赞同荒唐的生活,也没有一点儿属世的轻浮,玷污他的嘉行。然而他在天真无邪的快乐场合中,找得乐趣,并以亲自参加社交的集合,来表示他的赞许。犹太人的婚姻,是一种动人的礼节,喜事的快乐,不是人子不喜悦的。耶稣参加这次筵席,表明他尊重婚姻为神圣的制度。
新约圣经和旧约圣经中,都用婚姻的关系,来代表基督和他子民之间,亲爱而神圣的结合。在耶稣心意中,婚姻的喜乐,是遥指将来他要带着他的新妇(指教会)到他父的家里。关于救赎主和赎民,同坐羔羊婚筵之日的欢乐景象,他说:“新郎怎样喜悦新妇,你的上帝也要照样喜悦你。”“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因为耶和华喜悦你。”“他……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赛62:5,4;番 3:17)
当使徒约翰得见天上事物的异象时,他写道:“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启19:6、7、9)
在耶稣的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是他所要邀请到他国里去的。他深入民间,表示诚心关怀他们的利益,藉此就得到他们的心。他在公共的街道上,私人的房屋中、船上、会堂里、湖边和婚姻的筵席上寻找他们。他在他们日常操作之处会见他们,并对他们世俗的事务表示关心。他将他的教训带进家庭之中,使人们在自己家中,因他光临而蒙受神圣的感化。他真挚同情的帮助,得到了人心。他时常上山去独自祷告,但这无非是他在人间度现实生活的准备而已。他祷告之后,便出来救助患病的人,教训无知的人,并从撒但的俘虏身上,打开他们的枷锁。
耶稣也常在个人的社交接触中,训练他的门徒。有时候他在山边,坐在他们中间教导他们。有时候在海边,或和他们在路上,向他们显示上帝国的奥秘。他没有像现今的人那样呆呆板板的讲道。无论何处只要有人敞开心门接受上帝的信息,他就将得救之道的真理解明。他并不命令门徒作这个、作那个,他只说:“来跟从我。”他周游城乡各地,总是带着他们同去,使他们可以看他怎样教训人。他与他们休戚相关,他们就在工作上与他联合起来了。
基督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榜样,是传扬主道,以及一切领受主恩典福音之人所应该效法的。我们不要放弃社交的来往。我们不当闭门谢客,与世隔离。为要把福音达到各阶层的人,我们必须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与他们接触。他们是难得自动找我们的。上帝的真理感动人心,不是单靠讲台上的宣传。另有一个工作园地,或许较为平凡,然其效能却满有希望,这个园地,就是在卑微人的家庭中,大人物的宅第里,友好的欢宴中,以及纯洁无邪的社交场合里。
我们作基督的门徒,不当为爱好宴乐而与世人搀合,与他们一同荒唐不羁。这样的交际,是有害无益的。一切犯罪的事,我们永不可在言语,行为上予以赞同。既不可默认,也不可参加。我们无论往哪里去,总要带着基督同去,并向人显明,我们救主的尊贵可爱。但是有人想要保持自己的信仰,却将它藏在石墙之内,他们就会失去了行善的良好机会。基督的宗教,是藉着社交的关系而与世人接触。每一个接受了上帝光照的人,就当转而照耀那些未曾认识生命之光者的道路。
我们都当作耶稣的见证人。要利用那因基督恩典而成圣的社交力量,去引人归向救主。让世人看出我们并不是自私的,专注意自己的利益,而是渴望他人分享我们的福份和权利。让他们看出我们的宗教,并没有使我们变成刻薄无情的人。凡自称已经找到基督的人,应当像他一样,为造福他人而服务。
我们万不可给世人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基督徒是一班忧郁寡欢的人。如果我们的眼睛注视着耶稣,我们就要看见一位慈爱的救赎主,并要从他的面容上接受亮光。哪里有他的灵,哪里就有平安,而且哪里也就有喜乐,因为那里有在上帝里面的安静和圣洁的信赖。
基督的门徒虽然都是血肉之体,但当他们显出与上帝的性情有份时,基督就喜悦他们。他们不是雕像,乃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心既为神恩的雨露所滋润,便要向“公义的日头”开放发展。那照耀在他们身上的光,就必藉着行为将基督之爱所发的光,反射到别人身上。
整理:于姊妹
100605阅读
38582阅读
31037阅读
28767阅读
28501阅读
22601阅读
22571阅读
21574阅读
1848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