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04阅读
文字:Yani n | 整编: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暑期档来临,大片纷纷上映。有人看电影是因为喜欢特效,有人看电影是因为喜欢明星,还有人看电影是为了约会或去吃桶爆米花,但更多人,是因为喜欢故事。
其实,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就是,喜欢听故事。
而人类讲故事的方式,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画在大石头上、写在羊皮卷或竹简上,再到后来被广泛印刷流传。
与此同时,故事的演绎形式也一直在改变,从单纯的说,到有了唱,有了表演,一直发展到今天传播力最广的电影。
虽然就艺术形式而言,它们都是独立的,也有各自不同的魅力。但藏在各种形式背后的“故事”,却一直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
或者那是换了不同宿主的文学,或者,那是人类这种存在对叙事渴望的投射——无论我们接受与否,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那个宇宙大叙事之下。
看电影,不仅可以吃爆米花,更可以传福音。作为领受使命的基督徒,我们除了喜欢,其实还可以通过电影里的“小故事”,来向人讲那个神创造人、拯救人的“大故事”。
下面,借用一部最新上映的电影,跟大家分享如何从看一部电影,到发现里面能与大叙事相连的点,又如何通过这个点,来讲明福音。
01. 买票
看电影不一定只看喜欢的,也可以时而看看不符合胃口的。为了了解更多自己思维惯例以外的东西,也为了使看电影成为一种习惯。不只是热映片,也可以去补一些自己漏掉的经典片。
如果打算写影评,或跟人聊这部电影,就要在看片的同时,有意识的“出戏”来观察。为此,我常年都是坐在影院最后一排,最中间的那个座位,并且尽量选最大的影厅。一边看电影,一边看观众。
02. 看片过程
电影开始放映,你身处封闭的时间空间当中,只有银幕是亮的,这使人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上。而你的感受力和思考力也会在这具有仪式感的两小时内提升。很多东西,是当你走出影院后就瞬间消失不见了的,像梦一样。所以要珍惜。
而我有时会在观影中给自己发语音微信,记下一些有感的点。比如在看《侏罗纪世界2》的时候,我想到了三个相关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恐龙;第二个话题是生命科技;第三个话题是人对自然界的权柄范围。
—— 划重点,这三个主题,是我坐在电影院的时候就想好的。但是具体怎么展开,以哪个为主,都写还是只写一个?我做决定的原则是:哪个是最契合电影本身主题的;哪个是对基督徒来说是最值得讨论分享的;哪个是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哪个是我作为作者最擅长最有兴趣的。
03. 回家路上
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趁热,将刚才想到的一些内容整理一下。
比如:
关于恐龙——到底有没有恐龙?万一是有恐龙的,为什么《圣经》居然没记载?那么基督信仰是不是就被挑战了?!
关于生命科技——人类去研究这个领域是对是错?克隆羊和克隆人有区别吗?什么区别呢?这么干,会带来灾难吗?上帝对这事儿怎么看?
关于人对自然界的权柄——人有资格灭绝恐龙吗?人在这件事上做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人的利益,还是考虑“恐龙作为自然界一员”的权益呢?
而回答这些问题,要弄清生命的来源是什么。说不明白这个,影片中所讨论的道德问题就是没有意义的。人们普遍从结果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一件事的利弊。但基督徒要自上而下,回到《圣经》。
——划重点,如果这些都讨论,会把文章写的太长,把天聊的太久。因此必须有所取舍,而根据以上分享的原则,我会选择重点写“恐龙”。
04. 电脑前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恐龙”,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也是关于恐龙的。短短两个小时,导演将我们想象中的庞然大物呈现出来,细致到它眼里的瞳仁与皮肤的纹路。而就在这不知不觉间,电影已经悄悄将它的前设植入观众的头脑中,那就是“恐龙是存在的”,虚拟的只是情结中“人类用其DNA再造的恐龙”。
按说,我们应该去到电影之外的那个真实的前提进行讨论——到底这个地球上,有没有过恐龙的存在?但是,谁能确切的知道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事呢?想证明有和没有,都不容易,说多了,就沦为无意义的辩论。而我们的目的不是科研,乃是传福音。那么,我们不如假设有。
——划重点,对于年轻基督徒来说,“恐龙”这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几乎一传福音就要被问到。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对于那些以此为理由来质疑基督信仰的人,他们的“进攻点”一般是,如果有恐龙,《圣经》上怎么没说?那么假设有,并不是一种妥协或承认,而是为了继续说明,即使有恐龙,也并不影响《圣经》的权威。
05. 起来转转
其实,“恐龙(dinosaur)”这个词,本来就是《圣经》写成以后才造的。因此《圣经》上即使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恐龙,也肯定不是念“kong~long~”啊。
比如《圣经》写作年代最早的“约伯记”。其中详细描写了一些大型动物,但翻译的时候其实是没找到对应词汇的,于是就译为了“河马”、“鳄鱼”。我们来看一下:
它摇动尾巴如香柏树,它大腿的筋互相联络,它的骨头好像铜管,它的肢体仿佛铁棍,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它刀剑……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是安然。在它防备的时候,谁能捉拿它?谁能牢笼它穿它的鼻子呢?
—— 伯 40:17-24
没有那么凶猛的人敢惹它……谁能剥它的外衣?谁能进它上下牙骨之间呢?谁能开它的腮颊?它以坚固的鳞甲为可夸,紧紧合闭,封得严密……它打喷嚏就发出光来,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线,从它口中发出烧着的火把,与飞迸的火星。
从它鼻孔冒出烟来,如烧开的锅和点着的芦苇。它的气点着煤炭,有火焰从它口中发出……它的心结实如石头,如下磨石那样结实。
它一起来,勇士都惊恐,心里慌乱,便都昏迷。人若用刀,用枪,用标枪,用尖枪扎它,都是无用。它以铁为干草,以铜为烂木。箭不能恐吓它使它逃避,弹石在它看为碎秸,棍棒算为禾秸……它肚腹下如尖瓦片,它如钉耙经过淤泥,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洋海如锅中的膏油。
在地上没有像它造的那样,无所惧怕。凡高大的,它无不藐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
—— 伯 41:9-33
并且,《圣经》记载的是上帝创造的大类别,并没有一只苍蝇一只蝴蝶的说。如果恐龙存在,那么它就是属于动物类的,确实在人类被造以前,跟《圣经》上说的并不冲突。而《圣经》上说,神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神的时间是超越人类时间的。
—— 划重点,一般情况下,只要牵扯到有分歧的内容,要么得上逻辑论证,要么得上数据资料。前者需要谈话者自身的思考能力,后者需要花时间去查考。但最后,还是要回到《圣经》中,来摆明最权威的立场,那就是:福音不是证明出来的,是凭信心接受的。而我们谁都不可能把一个人给“说”信了,但讲出事实是我们的责任,愿圣灵感动这个人。
06. 进一步思考
除了有没有恐龙,人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曾经是有恐龙的,那么为什么它灭绝了?
这时,我们可以直接以《圣经》思维来理解这件事。
人类对自然界的权柄范围,本来是修理看守,这是上帝给人的职责。而原本万物和谐相处,动物们都只是吃草。但是,当亚当夏娃犯罪以后,全地都受咒诅。那些伊甸园中本是受人管理的动物,也不再听人的话。
虽然我们可以驯服家畜,甚至能驯服猛兽。但是,我们能驯服恐龙吗?你想,老虎、狮子不再听人的话,和恐龙不再听人的话,那是一样的画风吗……
因此,假如“本来有恐龙,后来灭绝了”的故事是真的,那就真是出于上帝对人类的怜悯了!也因此,这部电影是在已经被罪污染的世界中谈“如何与恐龙共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 划重点,讲到这里,就可以切入福音了。下面可以详细讲述,“上帝对人类的怜悯”到底是什么。
07. 联接大叙事
人类犯罪以后,上帝展开了救赎计划,差派他的独生爱子耶稣来到世间,为他的百姓钉在十字架上,代替他们的罪恶;并且赐下圣灵,使罪人悔改,归信;最终,能与神重新团聚在新天新地之中。
为了保证在这一切完成之前,人类能安全的繁衍下去,上帝连生命树的道路都封锁了,以免人永远活在罪中;并且,自然界也在上帝的护理下——稼穑,寒暑,冬夏,昼夜都不再停息。(创8:22)
这都是为了等到耶稣降生,等到选民归信。而恐龙,显然是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所不配有的。
—— 划重点,这个部分是最关键的,谈话中可以围绕以上内容,深度展开。
最后,勉励假期中的弟兄姐妹,
保罗说:我们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
那么同样的,我们凡事都可行,也都可以有益处;我们凡事都可行,也都可以造就人。
愿我们随时随地发现可以传福音的人;愿我们将看过的每一部电影都利用起来;愿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既知道电影在说什么,又知道如何引人朝着福音的方向思考;愿我们在如此行的时候,与神同工!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
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约翰福音 8:24|
100604阅读
38581阅读
31036阅读
28766阅读
28500阅读
22600阅读
22569阅读
21572阅读
1848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