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文章来源|善商整编
作者|陈浩武
导 语
中国的公益事业应该确定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去推动社会公共精神的发展。
我一直认为,我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公共精神的匮乏。国人是比较缺乏公共精神、公共关怀的。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大家可以讨论。我认为目前来讲,我国的公益事业应该确定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去推动社会公共精神的发展。
什么是公共精神?
就是普遍的利他主义,普遍的公共关怀,普遍的向善意志和所谓的“金规则”,即我国古人所强调的一种价值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轴心时代所形成的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普遍向善意志,从孔孟开始,这种向善意志就非常鲜明,到明代、宋代的时候,王阳明所综合的新学核心就是三个字:致良知,这就是一种向善意志。
怎么建立这个公共精神?
有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教育,第二是建设社会共同体。我们的社会共同体太少,它是以分散为主体的,其实人的公共关怀是基于对共同体的认同,所以建立更多的共同体是建立公共精神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三是要发展公益事业,这是当前的主要话题。
在我国来讲,新时代的公共精神天然的承担者是谁?是企业家。我国的企业家在努力推动建设公共精神,但是相对发达国家来讲,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家应该是天然的公益人,因为企业家热心公益,有着共同的情怀和使命感。
企业家必须成为热衷于推动公共精神建立的承担者。因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设计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打破了共同贫穷的一声惊雷。但是小平同志也说,先富起来是一种策略,先富起来不是目的,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带动后富者。
如果先富不能带动后富,改革开放的先富政策就等于是失败了。首先打破共同贫困,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又给这部分人提出一项道义责任,就是必须要推动社会的公平。所以先富一代在当下来讲应该有一种更加悲悯的情怀,先富一代应该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应该具有更多的公共关怀,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该践行“金规则”的带头者。
西方有一种价值观是清教精神,清教精神说了三句话:拼命地挣钱,拼命地节省和拼命地捐赠。他能够挣钱,证明他有能力,证明他有更高的社会责任,但他挣钱的目的不是把它换成银子埋在自己床底下,而是对社会完成他们的义务。
我国的企业家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提高学习能力。我认为清教精神也好,公益精神也好,并不是西方企业家的专利,我国商人社会传统的责任正在随着我国企业家群体的崛起而崛起。
我认为我国的当下是我国企业家推动建立公共精神的最佳时机。这个最佳时机不仅仅为了实现第三次的财富分配,而是在这个社会形成一种更高的、更加和谐的、更加公平的、更加平等的一种社会,我们大家都要为此来做努力。
|腓立比书2:4-5|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
也要顾别人的事。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