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44阅读
阅读和写作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阅读可以化为笔下文字,而写作可以整理所读。那么,如何做个基督徒悦读者,既读好又写好?
作者丨浮云
中国有句成语叫“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说:“我憎恶那些读书的懒虫。”尼采的意思是不加思考的读书,或者说不懂得阅读技巧的读书,其实没有太大用处。
在这个手机横行的时代,我希望自己能努力成为一个多读书而且会读书的人。这是我今年选修创文R100课程《基督徒读者课程》的主要原因。上完六周的课程,受益匪浅。在此向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收获和感受。
我近年的阅读以非虚构类书籍为主。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我读过教育子女、自我成长、投资理财等主题的书;也读过一些当代基督徒作者,如华理克、杨腓力、卢卡多的书。
我在阅读中欠缺的是读文学类著作。就像斋藤孝在《深度阅读》里讲的“以品味为目的的读书”:
仔细地阅读文学作品,用自己的理解去揣摩其意义,并让它变得丰满起来,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
斋藤孝强调在阅读中是否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是衡量读书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指标。恰如这门课程的目标也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悦读者”。
莫非老师在课程中谈到如何欣赏不同的文学体裁:诗歌、杂文、散文和小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学习了如何欣赏小说。学生时代读过很多小说,如四大名著、金庸武侠。那时认为故事情节精彩的小说就是好小说。
上完这门课,我明白了小说的情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刻画。读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人物在遭遇中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有什么转变,看人物如何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好小说中的人物很少黑白分明,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了解这些人物的遭遇和转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人性,从而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
读小说的时候要努力找出故事到底在说什么。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故事背后的主题永远和价值观、人类行为、善恶真假等有关。小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并不一定和基督教价值观相符。这可以成为基督徒与世俗文化对话的切入点,有很多探讨的空间。
莫非老师也谈到,基督徒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黄-色和暴-力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许久。现代社会完全符合基督教价值观的文学和影视实在太少。打开电视,除了新闻节目,剩下的节目都有类似问题。作为基督徒,是否应该完全回避不符合基督教价值观的东西?但如果选择完全回避,是否又造成基督徒与现代社会脱节?
莫非老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我们看小说不能只看语言和主题是否有这些内容,而是要仔细查看作品的目的和观点。我们可以阅读不符合基督教价值观的东西,但阅读并不等于认同。一个有经验的读者就好像是一位好心理医生,他可以感觉到患者心里的黑暗而自己不受影响。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属灵基础。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知道阅读圣书的重要性。莫非老师特别谈到灵修阅读和查经阅读的区别。如果阅读的时候太注重解剖分析,就会失去对阅读对象的“尊重”。因此在灵修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每句经文、每个字词的推敲,而应注重灵里面的感受,注重通过阅读来和神有亲密关系。这对我的日常灵修是个很好的提醒。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能学到很多写作技巧。越是成熟的小说,语言越不会煽情。好的小说会用象征。其实圣书里也是这样,有很多象征。掌握阅读技巧对阅读圣书也有所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的话语。
阅读和写作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写作会帮助人把阅读过的内容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山口拓朗在《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中提到,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两种:暂时保存的“短期记忆”,以及保存时间较长的“长期记忆”。
大脑会从暂时保存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里挑选出“应该记住的重要信息”,将其转移到“长期记忆”。而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作。
斋藤孝说,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就是引用能力。例如,在欧洲,不会引用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会被认为缺乏修养。反之,如果你能引用歌德、孔子的名句、名文,得到的评价会是:“哦,这人很有修养。”而一个人的引用能力一定是以广泛阅读为基础。
我一直有感动写些福音预工方面的文章。希望今后能够运用从这门课中学到的阅读技巧进行更广泛的悦读,不但提高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且也能让我写出更多与流行文化有所对话的文章。
作者简介
浮云:
计算机科学博士。在美东一所州立大学任教。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写作。2020年初开始在创文修课。
整理人:恩典ing
105344阅读
103605阅读
101821阅读
101691阅读
101597阅读
101554阅读
101519阅读
101306阅读
10106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