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1阅读
《出埃及记》里的比撒列,以艺术才能建造一个“会幕”,而我们用文字,在天地间搭建一个敬拜空间,也有一个“会幕”的艺术蓝图要完成,泼洒爱与盼望。你清楚自己的“会幕”是什么吗?
作者丨莫非
主播丨吳阿蒙 后期制作丨Lulu
每年春天,窗前山脚下的杏树,总会开出一树风华。常想自己幸运,写《溪畔天问》一书的安妮·狄拉克,要到处去寻找一棵会“发光的树”。我却总在季节成熟,时候到了,就可默默欣赏这熠熠生辉的树。
有没有想过,若能活出像杏树如此白得发亮的一树风华,有多好?天地间那种从容展露,自在宁静,而且会忠心、按时地开花结果,完全是因为树有自己的生命循环和时间。
我们呢?是否也知自己在天地间的生命形状与时间?我们知道自己生命的蓝图是怎样么?
毕德生曾提到影响他身为牧者身份的人中,有一位是艺术家,而且是一位鲜为人注意的艺术家。这让人不禁生疑,因为身份是一种深层的自我认同,是在神里面,找出神对其一生的心意和蓝图。若说到对身份的影响,应该是牧者影响艺术家,属灵的教导影响文化生活的呈现,怎么会是艺术家影响牧者的身份呢?
这位深深影响毕德生的艺术家又是谁呢?他是已作古3000年的比撒列,出现在《出埃及记》的最后六章里。
毕德生会注意到比撒列,是因为他初牧会时,牵涉到开始建堂和带领一群新的会众。因此他读《出埃及记》,是想从摩西身上学习怎么作一名属灵的领袖,却无意间“撞上”了比撒列——这位一向不大为人注意,讲台上也从未被当作属灵人物教导的艺术家。这里面对我们创作者,其实有着不寻常的内情和启示。
在《出埃及记》里,可以看到比撒列是负责建造以色列人会幕的艺术指导。
《出埃及记》31章2-5节里说:“看哪,犹大支派中,户珥的孙子、乌利的儿子比撒列,我已经提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银、铜制造各物;又能刻宝石,可以镶嵌,能雕刻木头,能作各样的工。”
退一步总览整本《出埃及记》,一共40章,前面34章有许多精彩的奇迹事件发生,有许多拯救和启示的重要故事可说。但自35章起,便进入比较静态的状况,摩西开始教导安息日的重要。同时,后面6章呈现要如何准备敬拜,由比撒列主导,设计、计划和建造会幕,提供以色列人一个物质实体环境,在其中,可以敬拜神,并回溯自己神子民的身份。
毕德生发现摩西主导以色列民建国初期的奠基,比撒列这个艺术总监,则是使信仰生活延续和成熟的建筑师。这反映出在我们的属灵文化里,先有救恩,后有敬拜。我们生命是怎么得救,又是怎么得造就的,定义了我们神子民的身份。但是如何向世间反复述说我们得救的生命故事,揭露我们信仰的内涵,并重新肯定我们的信仰身份,则属于生命的敬拜。这也是文学艺术用各样材质或文字,丰富又有创意地道成肉身,去呈现的领域。
如此说来,先知、祭司与艺术家,在神国建造里扮演了同样的重要身份。传福音、建堂和建造属灵生活和文化,也同等必要。
比撒列也许没有像摩西那样带领子民过红海的拯救经验,也没有从神那领受“十诫”来颁布,把律法条例细细地记录并教导。可是,以撒列却把信仰生活里的各样细节,全在会幕的建造上一一物质化地实现了,而且像是上帝所指示的,极为荣耀、华美。不论是幔子的织工、布料、尺寸、颜色、绣花、纽扣、金钩、铜钩、皂荚木柱子等,或是会幕里所置放的约柜、祭坛、金灯台、陈设饼的桌、桌上摆设的盘、爵和瓶,或祭司穿戴的圣衣、内袍、外袍、冠冕,挂的铃铛、镶宝石的胸牌,雕刻书法写的“归耶和华为圣”的牌子系在冠冕上等等,全各有象征意义,充分物质化、生活化,并具体而微地呈现出信仰。
这一切,都在建造一个美丽神圣的环境,来帮助百姓每一天敬拜那看不见的上帝,回溯救赎的经历,并具体呈现信仰生活的华美和尊贵。
原来艺术家在敬拜生活里的角色,以及在属灵传统的建造和传承上,是如此重要!我们的文字,从某些方面来说,就在为世人拉起天地线,在其中搭建一个敬拜的空间。用生活里的各样材质,打捞遍撒人间的恩典精华,为千年圣徒在天地间留下一些深刻的履痕。
我们在“时间”里留下的语言,显然不是律法教导,而是故事与各样形象,是历史长廊里所挂的几盏温暖的灯,可以照亮阴森与苍凉。我们的笔,就是行走江湖的足印,带我们去到所有我们不在的地方,泼洒爱与盼望的信息;也是我们穿越龙潭虎穴的小舟,在人心深处,声声呼唤迷途的浪子。
我们的身份,就是神在21世纪里拣选的比撒列。
再看经文中的比撒列,能用金、银、铜等金属,还有木头、宝石等制作各样巧工,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各样材质艺术的巧工,多么让人羡慕!然而,他虽然是主要的艺术设计负责人,但所有会幕的设计来自神。建造什么样的蓝图,使用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技术,或轻或重,或浅或深,或简或繁,全都因神的灵充满而创作。
比撒列所拥有的智慧、聪明和知识,也全来自神。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拣选的是神,神心意中对我们每一个人,也一定有一个类似“会幕”的艺术蓝图要我们完成。然后相关需要的恩赐才分与智慧,神定会按照祂的心意赐与。最重要的,祂还会赐下圣灵来相助,完成祂所托付的“会幕”。
然而,我们是否清楚自己的“会幕”是什么呢?如果清楚,老实说创作里所有对才华的焦虑,或自怜怀才不遇,便应该不存在了。若有,表示我们或者对自己的“会幕”理解得不对,要不就是对神没有信心,要不就是没有神的灵同在,你是哪一种呢?
毕德生曾在一次牧师大会上分享,他原本想做的是文学创作,但是写过几本不大成功的小说,就无疾而终。后来因为一个机会,他开始牧会。文学中的好问,以及作者的创意,皆让他无法“有样学样”。宗派里的规矩与牧会里的官僚,一再刺激着他不甘心就这么“混”下去。于是,他开始不断地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牧师?”
为了回答这问题,他开始写出《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建造生命的牧养真谛》等一连串谈牧养的书,后来有了“牧者中的牧者”称誉。连到了近80岁时,所出的回忆录书名都叫做《牧者的翱翔》( The Pastor, 2011, 尚无简体字版 )。
在回忆录中,他说:
“我现不能想象不做牧师。远在我有自知之明前,我就是一名牧师了。只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名字。然而一旦名称出现,所有看起来散乱的经验和回忆,便渐渐成形了,汇集成为我渐成为的一个人。像找到一只完美合手的手套──一个呼召,融合我所有生命的片段,成为一生的志业——牧师。”
对于毕德生来说,显然“牧师”就是他的“会幕”,他的身份。可是,他对牧养的贡献,不只是称职地成为一名牧师,还用文字写出如此多以各种角度诠释“牧师”职分的著作,更有多样创意鲜活的解经文字,包括已售出几百万本的《信息版圣经》。影响的不只是牧师,还有千千万万在信仰里追求更深刻的信徒。
“会幕”呀,要找到我们自己的“会幕”!同样是文字,是创作小说,还是写某种主题的书?是写自己的文章,还是翻译别人的文章?是写书,还是写书评?没找到“会幕”前,可能也会像毕德生写小说,写得不怎么样,又无以为继。一旦找到后,如此简单的一个题目“牧师”,也可以丰富多样地写上一生。
找到”会幕”后,若能信靠顺服,神自会加添建此“会幕”所需的所有恩赐和才华。创作里的许多焦虑,也自会被洁净,所建造出的“会幕”,更会出乎意料地,祝福许多我们想象不出的人。
盼我们每一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会幕”,活出属于个人一树的风华,在天地间为主熠熠地发光。
参考文献: Eugene Peterson, The Pastor :How Artists Shape Pastoral Identity, Ed. By W. David Taylor, For the Beauty of the Church, (Bakers: Grand Rapids, MI 2010) p.89-94. 本文选自《美的飘泊,门外的困惑》,台湾宇宙光出版社
很高兴也很荣幸担任这一届“创世纪文学奖”的散文奖评审。我从一开始即十分看好的《除草剂和野百合》,最终拿下首奖,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评审过程中,这篇散文和另一篇同样十分精彩的《妈妈病了——爱的不完美旅程》一度形成拉锯,还让我小小紧张了一下。
我也很喜欢《妈妈病了——爱的不完美旅程》这篇文章,只是更惊艳于《除草剂和野百合》在题材上的突破;我相信这样的题材会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
这篇文章选择从年轻世代高度参与的网络世界切入,切合时代的脉动,包括在家工作所涉及的界线问题、人在面对未知的疫情时的无助与惶恐等,为2020年我们所共同经历的这场疫情留下了记录。对这次征文比赛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在作品中展现基督信仰对这类新兴议题的关怀,说明我们没有在时代的重大事件中缺席。
当然,这篇文章除了题材与布局所创造的悬疑性,大大增加了可读性之外,文章的文学性也相当突出,人物心路历程的起伏,很有启发性。
而在信仰方面,这篇文章既有明显的福音性质,也有潜伏其中的疑惑、挣扎与辩证,安排得很高明。
我认为,这是一篇在基督教的征文比赛中,十分难得的作品,因此高度推荐。
当然,每个比赛都难免会有遗珠之憾,对我来说,《演字记》正是其一。尽管这篇文章得到了佳作奖,不过,在我的评分里,这篇文章的名次更高。我非常欣赏此文的写作创意,作者将香港的新冠疫情与中国文字做了层次不同的交叠,并加入个人的回忆,新古错落、意象丰富;而作者所选择的字都有“爱”这个部首,再后又带入《圣书》的故事,实在非常巧妙,让我十分赞叹。
或许因为2020新冠疫情带给人类的震撼与影响实在太大,这次征文比赛中,有不少篇文章都以此作为主题或背景,铺陈疫情中的众生百态与迷惘恐惧。这使得这次比赛有着十分明显的“现实感”,也因而使得这个与基督信仰有关的征文比赛,散发出了格外强大的吸引力。
然而,不同于其他征文比赛的是,根植于基督信仰的文学创作,不只描绘现状、点出问题,更能在与信仰连结之下,为世人带来信心与盼望。
后疫情时代的世局与生活,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与挑战。因此,人们将更需要福音与基督的信息,以安慰人心、带领方向。愿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莫非和创文同工们的辛劳付出,从筹备到收件,及至这段时间来来往往的提醒与催稿,你们的劳心劳力,主必亲自报答;也很高兴有机会与其他评审一同合作,大家散居各处,不便谋面,但是借着文字与祷告,我们有了一次美好而深刻的交流。
祝福大家,爱主日深,平安喜乐。
▼
作者简介
整理人:恩典ing
105351阅读
103613阅读
101829阅读
101697阅读
101602阅读
101560阅读
101525阅读
101310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