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连载】20世纪最大奇迹ⅡⅠ —以色列复国史之耶路撒冷的过去现在未来①

第十章耶路撒冷的过去现在未来

  上章提到,历史上众先知曾经预言,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中东地区,未来还要发生一场熊熊烈火。经上明告,大火系因以色列和周围外邦人的罪孽而起。

  现今列国在巴勒斯坦纷争的焦点是耶路撒冷。以色列人虽然回归复国了,但是,京城至今仍在浴血。

  究竟,这个目前成为世界头条新闻的地中海小城,何去何从?信徒们欲知此城未来的历史奥秘,必须依据经上真道,来系统地研习她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领悟未来必成之事。


1一、奥秘的源头



  耶路撒冷的第一次作为一个城市,出现于创世纪第十四章一幅非常独特的图画之中,当亚伯兰在希伯仑之幔利再为耶和华上帝筑了一座坛之后,以拦王基大老玛野心勃勃,率领和他结盟的众王,挥戈南下迦南,插手这地的所有权问题。亚伯兰遂率领“精练壮丁三百一十八人”,奋起迎击,并在大马色(即现今叙利亚境内)杀败强敌,大获全胜凯旋回师。这时……


“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创十四:18-20)


  这里,深寓许多神学奥秘——

  第一,耶路撒冷的原址——撒冷,曾经住过一位至高神的祭司,他有权柄对人类的信心之父祝福。使徒保罗在希伯来书中,进一步将这位大祭司的身份披露如下:“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长远为祭司的。……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来七:1-3)你看,这位王的来头,很不简单啊。


  第二,神得胜的子民——亚伯兰,首次向全人类作出榜样,向祝福的人要坚定十分之一的奉献。

  第三,亚伯兰在强敌面前,针锋相对地捍卫了上帝的应许之地,没有妥协,也决不后退。他不像今世那些所谓基督教国家的领袖们,在联合国和阿拉伯人面前,脚踏两只船。


  以上,就是耶路撒冷上古时的历史,这幅图画,一开始就在我们的视野里,安排一位主管“仁义”与“和平”的王居住在此城中。他的生命,不出自人类,其存在,也无始无终。使徒保罗一语点破,他的来历,“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


2二、此城是人类信心的试金石



  神赐亚伯兰之名为亚伯拉罕之后,施奇迹使年已九十的妻子撒拉怀孕,得子以撒,并告诉他:“你要作多国的父”(创十七:4)人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福份,上帝必须对他们进行考试。创世记第二十二章的题目,直接的写道:“神试验亚伯拉罕”。经文说:“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二十二:1-2)


  要遵神旨将独生爱子献为燔祭,首先,必须血溅摩利亚山。这山究竟是何地?此山即当今耶路撒冷城所在地是也。所罗门建圣殿于此,日后耶稣基督殉道被钉十字架,其宝血也溅于此山之上。


  当亚伯拉罕遵神旨,正要举刀杀儿献祭的时候,“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儿子,留下不给我。”(创二十二:11-12)


  在信心的功课上,亚伯拉罕在这次考试中,得了一百分。他满怀感恩,遂“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直至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创二十二:14)


  自此,这山——耶路撒冷,就成为人类信心的试金石。


  亚伯拉罕一百七十五岁时,寿终正寝,归到他列祖那里。以撒接信心之棒,其妻利百加正四十岁时,有孕,一日耶和华对她说:“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创二十五:23)圣经故事告诉我们,那大的名叫以扫;小的名叫雅各。


两人性格和信仰各有不同,老大是一把打猎的好手,不重视属天的福份,最后,他以一碗红豆汤失去长子的名份,祝福遂被老二获得。老二,就是当今以色列的始祖。他有十二个儿子,当迦南地遭受特大饥荒时南下埃及,一住就是四百三十年。


后来,新法老王上台时六亲不认,逼迫以色列人。在危境中,神伸手拯救了他们,藉摩西的率领,回到迦南故土去。


摩西一百二十几岁,卒于约旦河东,他的接班人约书亚率民强渡约旦河、下耶利哥、攻艾城,终于占领他们原来祖居地的大片领土。约书亚临终之前,遂把所得之地划分给十二支派。犹大支派按宗族拈阄,得了盐海以西至地中海滨的大片沃土。大部分邑城,也位于此族的版图之内。耶路撒冷,即在其中。可是,犹大的后代子孙,却因此城犯了历史错误。


  经上记着说:“至于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犹大人不能把他们赶出去,耶布斯人与犹太人同住,直到今日。”(书十五:63)诸位读者今日在电视上所看到的PLO,即属此族。为什么犹太人不能将他们赶走?而此族又被留下来呢?因为,“以色列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们娶耶布斯人的女儿为妻,进而“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耶和华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神的道不肯。


  上诉惊心动魄之事,记述在旧约士师记第二、三章里面,以色列人是十二支派的总称,犹大人只是其中的一支。当他们以胜利者的身份前来接收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不是把上帝的真道在祖居地上坚持下去,相反,却是搞女人,拜邪教。这就违背了神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约了。


  圣城不是曾有一位圣洁、仁义和平安的王居住其中吗?可是,那时候以色列后代,却忘记了此城历史上这种属灵的奥秘,并不尊那位大祭司的训诲,而将圣地污染。


  所罗门在耶京建圣殿之后,这位划时代的聪明人,却先盛后衰,晚年时,他犯了严重的错误。当士巴女王(今日埃塞俄比亚人的祖母),骑着骆驼穿越一千二百多英里的旷野,而抵达耶路撒冷进行国事访问时,她对所罗门王竭尽阿谀逢迎之能事,并答应纳贡:“每年六百六十六他连得金子”(六六六,见王上十:14)


自此,这位人间的智慧之君判若两人,发生了骇人的变化:“所罗门在法老王的女儿之外,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耶和华曾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不可与他们往来相通,因为他们必诱惑你们的心,去随从他们的神。所罗门却恋爱这些女子,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所罗门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王上十一:1-4)


  上帝当然十分生气,经上记着说,


“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所以耶和华对他说,你即行了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约和律例,我必将你的国夺回,赐给你的臣子。”(王上十一:9-11)


  你看!所罗门坐镇耶路撒冷新建的皇宫之后,先是有名有势,继而贪恋财色,最后放弃真道信仰,去事奉别神,并在耶路撒冷山上,建筑邱坛,终于触犯神怒。


王上十一:14-40记着说,神便兴起以东人哈达,形成以色列国的外患;继而又使那个臭名远扬的坏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从国内作乱,成为内忧。所罗门不久便在失败中死去,因他使城被罪所污。一个强大、统一的以色列国,至此被瓦解了!国土分裂南北,内忧外患,国无宁日。


  南国称犹大国,所罗门之子罗波安继位,耶路撒冷是国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罗波安像阿斗一样,纳奸拒谏,倒行逆施。经上记着说,


“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作犹大王。他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华从以色列众支派中所选择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罗波安的母亲叫拿玛,是亚扪人。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犯罪触动他的愤恨,比他们列祖更甚。因为他们在各高岗上,各青翠树下筑坛,立柱像和木偶。国中也有娈童,犹大人效法耶和华以色列面前所赶出的外邦人,行一切可憎的事。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来攻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王上十四:21-26)


  经文说得非常清楚:盛极一时的耶路撒冷城,至此开始大幅度没落。大卫曾在此城居王位三十三年,兴盛一时;所罗门作王四十年间,先盛后衰,是他亲手开始污秽了圣地,为此城的没落,隐伏了危机;罗波安作王的第十七年,终于彻底地将城污秽败坏,导致埃及王兵临城下,夺去此城最早的一切荣耀。


  历史接着就进入先知时代,此时,以色列和犹大两国,时战时和,自相残杀,哀鸿遍野,灾难连绵。那些忧国忧民的先知们,受神差遣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他们的同胞要回转心意,重新与神和好。可是,多数的先知们被他们苦待、杀害。


  耶路撒冷因罪致祸的本质原因,以《耶利米哀歌》叙述最为深刻、全面。兹节录如下:


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今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而今却像寡妇一样……她夜间痛苦,泪满双颊。

  锡安的路径,因无人来守圣洁就悲伤……祭司歇息,城门凄凉。

  耶路撒冷大大犯罪……她的污秽是在衣襟上。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

  耶和华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上扔在地上。


  《哀歌》的诗意浓郁,哀恸动人,反复吟读,如令人置身其间。其实,这篇章不仅为耶路撒冷人而写,也为此警告了我们当代的人:我们心中那座“圣城”如若被己罪所污,生命也会遭遇和耶路撒冷同样的灾殃。


因为,那一位住在其中的撒冷王是忌邪的,他不会再驻那城里面,我们立刻也就会失去保护、祝福和平安、而一无所有。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人数千年的试金石,他对全人类在属灵的意义上,何尝不是一样。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8)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