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哪一种生活更有价值?


昨天读到两首诗,一首是古代英国人写的,一首是现代中国人写的。

古代英国人蒲柏写的这首诗,叫《幽居的赞叹》。诗中写道:

    有福之人,只企望和在意

    数英亩祖传的田产。

    欣然呼吸家乡的空气,

    在他自己的地盘。


    牲畜产奶,土地带来面包,

    羊群给他提供穿戴。

    树木在夏天为他遮荫逍遥,

    冬天又添上薪柴。


    蒙恩之人,可以漫不经心

    任时辰、日子和年岁悄悄溜走,

    身体康健,心境和平,

    安静地度过一个个白昼。


    夜晚他高卧酣睡,

    将研读与闲适兼容,

    将甜蜜的欢愉和纯真

    融于沉思之中。


    愿我生时,无人见,无人知,

    愿我死时,也无人哀悼悲伤,

    悄悄溜出人世,没有一块碑石

    泄露我躺卧的地方。(马永波译)

蒲柏的这首诗,我读过多个译本,感觉马永波先生翻译的最好。诗中所描写的,曾是我向往的生活。

我喜欢自然和宁静,常常想放下手头的工作,回乡村种几亩地,养几只羊,过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就能找到这种闲适的生活吗?我看未必。且不说乡村有乡村的烦恼,比如邻里间的争执,比如生活的不便,比如刚刚成立的农管,可能就会找上门来,指责你门前的树木不合格,要求你限期砍掉。

即使没有这些外来的麻烦,一个人内心就能常常沉浸于幸福的遐思吗?别忘了,人的内心是罪孽的温床。来自内心的搅扰,就可能让一个人寝食难安。

昨天读到的另一首诗是中国人倪柝*声写的----《让我爱而不受感戴》。因为篇幅较长,只选录一部分:

    让我爱而不受感戴

    让我事而不受赏赐

    让我尽力而不被人记

    让我受苦而不被人睹


    只知倾酒 不知饮酒

    只想擘饼 不想留饼

    倒出生命来使人得幸福

    舍弃安宁而使人得舒服


    不受体恤 不受眷顾

    不受推崇 不受安抚

    宁可凄凉 宁可孤苦

    宁可无告 宁可被负

    

    愿以血泪作为冠冕的代价

    愿受亏损来度旅客的生涯

    因为当祢活在这里时

    祢也是如此过日子......

如果说第一首诗描述的是闲适的生活,这一首诗描述的则是一种受苦的生活。

不过,这种受苦并不是生活的无奈,而是主动地选择。不是为了受苦而受苦,而是为了爱而受苦。

这首诗鼓励我们付出爱,不是为了得到人家的感恩;努力做事,不是为了什么丰厚的回报。

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生命境界。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抱怨的理由之一,就是你曾经为之付出的人,却疏远而离开你,甚至在背后恶言诽谤你。因为这样的遭遇,很多人的心态失去平衡,心里充满苦毒和抱怨。

接待流浪者  奥地利 费尔迪南德

其实,忘恩和背叛乃是人的本性使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如果一个人因为这样的伤害,而终生躲在自己的伤口里,最终伤害的只是你自己。

而有一种人,虽然屡遭辜负,却心不生怨;虽然屡遭伤害,却依然秉持爱的信念。就像那一位至圣者,虽然被人钉在木头上,却依然为伤害祂的人祷*告。

这两种生命,哪一种生命更有益?哪一种生命更有价值?

我知道,自己很难达到后一种生命的境界,但这首诗却给我提供了标杆,让我知道前行的方向。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才去寻找超越自己的力量。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两首诗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

一种观念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安适之所,足以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息。另一种观念则认为,这个世界不是灵魂的归宿,但有一条受苦的路,通向一个更美的国度,那里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灵魂故乡。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