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5阅读
哥林多前书13:11-12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 ◆ ◆ ◆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马太福音18:1-4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这段经文中对小孩的看法似乎是负面的——因他说,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但这里的孩子其实是指婴儿或幼儿(Infant)的幼稚、无知。而在马太福音耶稣的重点是小孩子单纯的一面。所以,这里和耶稣说要回转成为小孩子的看法并没有冲突。
近代的心理学或辅导学对心灵幼童(Inner child)的看法亦重视小孩子原本的性情,看重其天真和仍然是单纯的一面。但当我们长大,我们错误地将小孩子的单纯丢弃了,却留下了婴儿般的幼稚。
不再作小孩子就是不再幼稚,但我们心里仍住着一个小孩,一个羞怯不安,总是惊荒失措的小孩。后来,这个小孩长大了,就被你忘怀,可是,你内里的小孩并不是留在过去,而是当你成为了一个成人后,他仍然在那里;他很会玩捉迷藏,他会躲在你心里的一角,等候着你。他似乎是藏得那么好,所以你一直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这个小孩依旧羞怯、不安,依旧惊慌失措,他长久缺乏你的关怀,因此他很自卑,当你也感到寂寞的时候,就是你心灵深处的小孩想要和你玩耍的时候;就是你心灵深处的小孩,期望你去照顾他,给他一个拥抱,听听他说的种种委屈,并且让他知道,不管他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坏孩子,你都会永远爱他。
操练:安静,回想成长中走过的街道,遇见过的老师、同学、街坊,那时你的父母是怎样的。这样回想、感受,看看有什么发现。
祷告:父啊!我愿作你的小孩,但你邀请我首先关怀自己心灵中的小孩子,多谢你。
6145阅读
4739阅读
4572阅读
4035阅读
3570阅读
3447阅读
3335阅读
2986阅读
291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