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心灵驿站|浅论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2)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韦婷朗读音频

  


作者 | 蔡建伟牧师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欢迎您收听全球见证福音电台,我是韦婷。很开心又和大家相会在这里,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蔡建伟牧师的文章《浅谈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


人与神的关系是信仰的基础,神赐给我们家庭,使信仰得以传承,建立基督化人格,并成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影响者。教育是基础,因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导师。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是,圣经中给基督徒父母教育子女的准则:


认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养育”一词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滋养”、“抚养”“保养”,是指父母对孩子予以亲切、周全的抚育与照顾。在这里,使徒保罗告诉作父母的,孩子还小,他们还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中,不要太过于求全责备,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过自新。作为家长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孩子看作是缩小的成年人,在智慧、情感、心理、生理、社交和灵性上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以致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蒙受了许多的不白之冤。保罗要求做父母的,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世界。保罗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在这里保罗所讲的意思是,孩子与成人之间有着层次和程度上的不同:不同的视角和理解,不同的心思和意念,不同的爱好与兴趣。对成年人来说或许是索然无味的东西,在孩子的心目中,可能却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孩子还没有成熟,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和进步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孩子有他的特点,邓敏在《基督教儿童教育》一书中列举了如下的特性:


A、具有显著的依赖性。依赖父母在旁协助并作正确指导;

B、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周围的环境、社会、文化、教育等都能直接影响或改变他们的行为和习惯;

C、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

D、具有嗜(shi)食性;喜欢享受食物。

E、 具有恐惧感;

F、 具有奋斗性;

G、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扩大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H、充满活力,对生命有蓬勃的期待和兴趣;

I、 具有社会性。偏好群体生活与活动,有强烈的游戏性、竞争性和同情心;

J、 具有罪性。世人都犯了罪,包括儿童在内。



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需要父母的耐心帮助与充满恒心的教导。不要因为怕他们犯错误就横加束缚,以至剥夺他们的自由空间,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以及健康成长。


平衡管教与鼓励之间的关系


“教训”在希腊原文中有“训练”、“管教”的意思,指给孩子以全人教育及文化素养。“警戒”在原文有“改正”“指责”的意思,指对孩童的惩戒,以期纠正他们在律法上的过犯,或宗教礼仪上的错误。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有着互补的作用。“教训”是侧重于“教”,指鼓励性的教育,而“警戒”是侧重于“戒”,指严格的要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管教、指导和鼓励。没有管教的爱是溺爱,是放纵;同样,离开了爱的管教仅仅是惩罚,是伤害。《圣经》中提到管教的时候,总是与爱联系在一起:


智慧之王所罗门说:“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希伯来书》12章5-6节也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马丁路德小的时候,他父亲对他管教得太严,结果路德后来自己承认,在他祷告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因为父亲这个词在他的心中代表了严峻的责备。路德说:“若不用鞭子,孩子便会学坏——这句话是不错的;但是,除了用鞭子以外,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应赏一个苹果给他。”行为心理学家作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当小狗衔着球回来交给你时,你就给它一块肉。经过几次之后,小狗就懂得衔球回来就有赏赐,以后它就乐此不疲。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强化行为。同样,这个规律也适应小孩的教育。如果小孩做得对的话,父母就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那么,他就不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乐意做那些正确的和有意义的事。


不错,父母的责任是管教,但却不要忘记时常给予鼓励。管教是充满爱心而又坚决的校正,它能加强整个教导过程的效果。管教通常可以带来对父母的顺服,对国家法律的尊重,以及一个可以适应所处环境的健全个性。但鼓励或许比斥责有更好的收益。巴克莱博士转述了画家卫斯特如何成名的故事:“一天卫斯特的母亲出去,留他在家照看他的小妹妹撒兰。他发现有几瓶颜色墨水,就开始画撒兰的像。他把墨水弄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墨水迹,他的母亲回来,看见一片混乱,但是她没说一句责备的话。她拾起一张纸,看见是一幅画,她说:哎呀,这是撒兰!她弯身下去,吻他。此后,卫斯特常常说:我母亲的一吻,使我成为一个画家。”是啊,称职的父母必须避免使自己的儿女气馁,同时也要懂得运用纪律与鼓励,才是管教的最好方法。


这里有几方面要提醒父母注意:


A、无条件地爱护儿女,无论成功与失败、得意或失意,都要给予接纳谅解。

B、 要尊重儿女的选择,不要强迫他们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C、 培养他们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并帮助达成目标。

D、 给儿女有说话的机会,要学会欣赏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E、 必要时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取得他们的谅解。

F、 父母在管教的态度上应该一致,不让孩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我们再来谈谈对孩子整全人格的培养


 《路加福音》第二章在记载小孩子耶稣成长的过程时,用了一句十分简单,却又十分经典的话来概括:“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这里提到全人格发展的四个方面:智慧(智),身量(体),神爱(灵)和人爱(德和群)。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在《撒母耳记》第三章中,也是用相近的句子来描写撒母耳的成长过程,“孩子撒母耳渐渐长大(智慧与身量),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灵性、德行、睦群)。”这四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五育,即灵、德、智、体、群。这五育的平衡发展,就是对孩子全人格的培养。当然,这五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综合地体现在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父母将在哪些方面,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人格的人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力上的培养


当主耶稣还是个少年人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卓越的聪明和智慧。有一次他随父母到耶路撒冷去过节,过完节后大家都回去了,唯独年少的耶稣还留在圣殿里向大有学问的教师们请教,他“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大家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这一方面,我们看到12岁的少年耶稣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与他父母平时重视对他的培养和教育分不开。


犹太人一向就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肖克谐教授说:“在犹太人家庭中,儿女要学习三件事:一为手艺,或谋生的技能;一为品德,或做人的道理;一为宗教,或敬拜神的方法。”而宗教教育在这三者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在律法还没有成文之前,父母口传的形式将律法传与孩子,一代代继承下去;到了律法成为之后,父母便负有教导的职责。当然,除了家庭之外,圣殿、会堂以及学校都是犹太人教育的场所,而父母、祭司、先知、文士、拉比和专职教师也都是当然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路加医生所记载的这一幕中,看到少年耶稣所接受的教育场景。作为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成长过程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教育,超前的教育和滞后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智力就是适应,儿童的智力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儿童对具体实物的适应。儿童通过动作,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真正原因。”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


0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乳婴时期。他们能感知静止与运动的区别,让他们玩些适宜的玩具,都能刺激他们的学习。


02


前运算阶段(2-6岁),相当于学前期。这时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记忆力逐渐加强,可以作简单的数学加减;可以教他们背诵诗词、圣经金句;这时最好是教育在游戏中进行。


03


具体运算阶段(6-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他们已具备二维空间的思维能力,能够分辨昨天、今天和明天,可以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富有幻想力和记忆力,12岁的孩子能用抽象的概念与大人交流思想。所以这时候的教育要着重讲道理,并晓以正确的观念


04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孩子已经成长为青少年。在智力方面已经有了三维空间,可以学习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哲学等抽象的学科;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逆反心理强,不太相信权威;喜欢交友。针对这些情况,父母要格外小心,许多问题少年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不但要引导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上,还要小心帮助他们择友而从。



今天很多家长都不择手段地给孩子施压,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提优班、培训班、强化班,恨不得孩子们都成为知识上的巨人,却忽略了孩子身心方面的需要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至于他们一个个都是少年老成,剥夺了他们作为孩童应有的天真与单纯。“高分低能”的现象,正是对孩子教育不当的结果。现在教育界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现了应对考试教育的弊端,发现了只注重智商而不注重情商的不足。一味的强调在智力和知识上的提高,却忽略了孩子在情感方面的平衡发展,这样的结果自然出现“高分低能”,也就是成绩上去了,但自身能力低下的怪现象。


一个孩子如果在智力方面有过人之处,却没有爱心,失缺同情心;不懂得关爱、尊重、欣赏别人,不能与其他的人和睦相处;没有集体观念;不爱劳动;不会吃苦;不能忍耐;缺乏坚强的意志……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就很难说他将对社会、教会和家庭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不独要重视其智商的发展,还要重视其情商方面的培养,那将是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主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可见,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离不开圣经的教导!



又要说再见了,谢谢您的收听,下期将继续和您分享《浅论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本期文稿来源:网络、作者:蔡建伟牧师,责编:董以勒,各位朋友我们下期再会!



(THE END)

片尾歌曲|橄榄枝乐队-坦诚的心


音频制作 韦婷

   文字排版 裕化   

文字校对 晨晨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9)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