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你以为讲道理就是教育?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导读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的有道理,做的有道理比说的有道理重要的多。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14)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事实上,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

 

  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

 

  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性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

 

  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当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给家长带来麻烦。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家长当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说法。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

 

 工作中见过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感觉棘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总会发现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想法的白旗。

 

  如果有人告诉他说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他会觉得被冒犯、被挑衅,非常生气。他们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孩子,而孩子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投降”中,心理逐渐被打垮,如果没有阅读或其他思想导师扶植其精神之树成长,思想就会逐渐萎缩或变态,思维方式慢慢变得畸形。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首先丧失倾听的兴趣,发展出超过常人的防御心理,同时产生“道理免疫力”,哪怕这个道理本身很有道理,他也本能地排斥,严重的甚至会发生道德免疫力;其次,独立意识丧失,不能对一件事进行诚实、深入的思考,失去正常判断力,思维流于肤浅和平庸;第三,心态变得苛刻,对理解他人没有兴趣,兴趣只在如何用自己的观点征服对方,占据上风——这样的人生活中常见,他们和“他人”几乎没有共同认可的观点,几乎从来不能在一件事上持有相同的看法。

 

 有人说不要滥用药品,他就说生病了还是要吃药的,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说孩子不能打、要尊重,他就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是需要打的;甚至有人说60岁以上妇女不适宜穿高跟鞋,容易扭伤或摔倒,他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不穿高跟鞋的老人也有摔倒扭伤的……

 

 我老家管这种偏爱抬杠的人叫作“杠房出生的”。表面看,这些人说话总是一分为二,又全面又客观,其实他们只有两种观点:你的观点,我的观点。并且前者总是错误,后者总是正确。“杠房出生的人”其实思辨力特别弱,原因是他们的能量不能用于真诚的思辨上,主要用于不停地反抗别人的话语上,一生也往往在这种无端的消耗中庸碌地度过。而这样一种心理,如果不自知,会通过言传身教,产生代代相传的恶习。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三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

 

 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第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

 

  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箴言29:17)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