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8阅读
小豆3岁,聪明活泼 ,人见人爱。可是,每到吃饭的时候,总要人追着喂,好象是别人求他吃;自己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就去打奶奶一下,似乎是奶奶让他摔的。在家里,他被特殊对待,全家8.9口人都围着他转,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给他,生怕爱他不够多。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被家人过度呵护,上幼儿园了还需要喂饭,衣鞋不会自己穿,书包也是大人替他们背,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随意发脾气......诸如此类。家长们因为爱孩子,在不懂界限的情况下对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事情大包大揽,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就是这个样子,等长大了就好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认为周遭的人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不懂得承担责任,自制力差,忽视父母的指示,想要控制别人,自己却失去控制,不懂得如何在彼此相爱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状况的出现,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我们养育孩子,尽心尽力,不就是希望他们能独立自主,以后有能力面对人生吗?为什么最有爱心的父母却养育出最自私的孩子?
“红灯停,绿灯行”,红绿灯、斑马线、护栏,围墙......都告诉我们有规则需要遵守,有界限需要区分。
除了公共规则,同样,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为了帮助孩子成长,父母也有诸多的界限需要跟孩子建立。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能力,会做不同的事情,1岁多的时候,父母训练孩子自己吃饭,让他明白这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好好吃,会有什么后果。摔跤了,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他已经有这个能力了。在过程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从小知道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包办式的父母,会造成孩子对自身的责任没有认知。
有的孩子比较被动,没有时间观念,并且对他人的给予有受之无愧的心态。这时候,除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主动的态度之外,也给时间界限,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事情,承受不守时的后果。训练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成为一个有条有理的人。
虽然父母教导孩子不要抢别人的东西,但占有的欲望常常使孩子们忘记界限,相互争夺,特别是2-5岁的时候。对于孩子间的纷争父母不宜过多介入,尽可能让冲突保留在孩子之间,让他们可以学到解决冲突的必要技巧。只要是安全的,要他自己去处理,这是他们往后人生必须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建议他们如何解决冲突,但要让他们自己去做。
不可撒谎;不可偷拿他人东西;不可随意在外面过夜;不可看不健康的读物,借了钱要还等等。按着规则管教,建立良好的品格。
不随意打扰他人,侵犯他人,比如“别人讲话不许插嘴,不随便进他人的房间,不打听他人隐私......都是界限,教孩子学习尊重他人。
“ 限制”就是确定孩子没有得到太多不必要和不合适他们的东西,是要确定我们不去满足他们“想要控制一切”的愿望,要让他们懂得作选择和面对所要承担的后果。
孩子并非天生就受规范,养育他们的过程,就是在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他们在早年建立的模式,将来都会活现出来,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可以说:未来就在今天。
想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能自主的人,首先要从父母开始,父母先要知道怎样立界限,并在界限里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长长的海岸线,是海水和陆地的界线,海水虽多,却不会四处泛滥。爱也一样,需要节制,需要界限。
界限还有很多,它们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无情的拒绝,也不是无理的控制,而是对生命更有益的建造。界限源于爱和尊重,在爱的关系里,坚定持守,灵活把握,帮助孩子认识界限所带来的安全,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里,他们知道如何避开危险,懂得选择。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有责任感,可以更好管理自己的人。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4568阅读
3739阅读
1684阅读
1319阅读
977阅读
23阅读
22阅读
2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