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9阅读
书序:《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就是我目前所见的最符合我对儿童圣经之定义的作品。这是我爱不释手的儿童圣经。书籍作者冯罗敦希尔(Joh. Vreugdenhil)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牧师。读这本书,即使对传道人预备讲章,都极有收获。但它却是为儿童的生命预备的。儿童圣经必须首先是《圣经》换言之,这是一个牧师俯下身来,对儿童讲解整本《圣经》的证道集,就像基督俯下身来,言成肉身,进入世界一样。
第一次知道《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这套书,是在很多年前的一次主日,牧师说有一个神学上很难解释的问题,他曾随手翻开这套书的对应章节,没想到解释的既简洁易懂又准确。于是,我在心里记下了书名,还没结婚,便早早购得一套。
去年年底,一位老师又送了一套给刚出生的女儿作为礼物,我也就开始读给她听。刚读了第一篇就果断决定,这么好的东西决不能私藏!它居然不是主题式的讲一些概念,而是释经式的,高度忠实于《圣经》。不只有插画,还有历史背景资料和地图。于是,我便用手机录成音频,每天读一篇,分享给更多妈妈。如果说有什么收获,那么这套书应该要排名第一了。
一、高度忠实于《圣经》
相信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看到儿童版的圣经,或者带有插画,标明了是给孩子们看的“圣经故事”,便会降低对其内容的神学性考察。甚至觉得,不管怎样,让孩子熟悉熟悉圣经人物,多知道一些圣经故事总是没错的。
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当我越发明白真理,便也越发意识到:孩子看的东西,要比大人看的更谨慎!因为任何“内容”的背后,都有要传递的“价值”,都带有作者或编者的思想倾向。而孩子作为接收者,是无法主动选择,也没有已知的衡量标准进行分辨的。那么,家长就不只要在态度上严格,更要自己先面对《圣经》——这本被称为“新旧约全书”的圣典,到底要说什么。
二、阐明了为什么要“从小明白圣经”
保罗曾对年轻的提摩太说: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
这段经文,是《圣经》对自身写作目的的最精确阐述。那我们呢?不妨想一想,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明白《圣经》,又是为什么?
是希望他成为一个从小熟悉世界顶级名著,在幼儿园就能侃侃而谈的天才少年?还是希望他能早早被“箴言”、“诗篇”、“大卫”、“所罗门”这些伟大的篇章、人物熏陶影响?或者,是希望他知道“十诫”,效法“圣灵的九个果子”,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
即使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不是功利的,即使我们的这些目标看似高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期待并不是上帝赐人《圣经》的目的。因为,“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这才是为什么要“从小明白圣经”的原因。
请仔细看这节经文。
得什么样的“智慧”呢?——得救的智慧。
怎样才能得到这“得救的智慧”呢?——因信。
信谁?——信耶稣基督!
这也就是《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全书的核心主题,而这也正是我想推荐给爸爸妈妈们的原因。
三、走下讲台,进入孩子的心
《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是一本符合《圣经》的书,因为它的作者不是儿童教育专家,也非文豪,而是一位忠实于《圣经》的牧者,一位不断解释着《圣经》的人。他叫冯罗敦希尔,是一位荷兰籍牧师,是值得妈妈们信任的。
作者很好的把握了对待“儿童”这一群体的分寸。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语言解释深奥的事情,也为一些确实受年龄与阅历限制的知识点留有进一步探究的余地。每一篇的结尾也都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从面对福音的悔改、归正开始,到如何做一个上帝喜悦的孩子。时而客观陈述,时而面对面交谈。
比如,作者会提醒小朋友——“你知道魔鬼希望你相信什么吗?”;
也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主耶稣为什么不禁止他们呢?”、“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吗?”甚至会很有画面感的带着孩子们,“穿过村子”、“走进圣殿”、“翻过橄榄山去看看”……
更难得的是,在温柔的讲述中,还常常伴有严厉的警告——“你现在仍然有得救的机会,要谦卑的跪下求上帝让你知罪,恳求上帝差遣圣灵做工,在你的心中为主耶稣预备地方”、“你若没有归正就死了,你将如何见上帝呢?那时,只有黑夜,永远的黑暗,那将是多么可怕啊!”……以致于我读到这些的时候都觉得扎心。
四、故事虽不同,主角都是耶稣
一年过去,虽然我暂时看不出女儿身上有什么明显的果效,毕竟她才刚刚会走路。但我自己却在阅读中收获良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样的思路——如何理解一个《圣经》中耳熟能详的故事,又如何看待一位《圣经》中鼎鼎有名的人。
作者给出的示范就是——“一切指向基督”。
全书245篇,虽然有不同的故事构成,但主角都是耶稣!即使并非每次都以大篇幅出现,却也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位主角的存在,祂正强有力的主导着每一集的剧情,而每一集也都是为了铺垫这一位的身份、旨意、事工。这一点其实非常难得,需要作者对整个救赎历史有全局观,才能在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对基督的关注。
五、对于没有受过神学训练的主日学老师和家长,既是保护也是牧养
作为一个读了三年神学的人,我知道“以基督为中心”的重要性,却缺乏指向基督的能力。特别是旧约,如果没有这种属灵的眼光和成熟的功底,那么伊甸园、巴别塔、诺亚方舟,以及亚伯拉罕、摩西、扫罗……也就都成了各自独立的小故事。
但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这些人事物的身份和价值。它们如何推动了基督的出生,如何参与上帝的救赎计划。甚至到了新约,作者将焦点放在基督的受死,以孩子们的视角,一步步阐明,那位旧约预言的弥赛亚已经来了,祂的讲道,祂所行的神迹,是如何显明了自己的身份,又如何舍命完成了上帝给祂百姓的救恩。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能感受到作者对“约”这一主题的贯彻。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的信仰框架——“立约”,“毁约”,“另立新约”。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孩子的信仰呢?就像经常有人问我的,孩子这么小,能听懂吗?
我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所谓的胎教,那么当他还是颗胚胎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如果怀孕的你会去听莫扎特,那么圣经故事,岂不更应该优先考虑吗?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对于孩子们也是一样。当我们不断透过《圣经》里的内容宣讲福音,孩子才有机会面对福音,才有可能相信、接受。而当我们坚持,你和孩子都会养成一个读神话语的习惯,这为他将来能够建立健康的与神相交的生活是很有益处的。
我们教会的主日学已经拿这套书做讲义了。这对于没有受过规范神学训练的主日学老师,不但是一种保护,也是一次被牧养的机会。当然,如果可以跟家长搭配使用会更好。比如主日学老师每周讲新约,而家长每天给孩子读旧约。每一篇读下来,大概时长在8-15分钟,对于小一点的孩子,篇幅长一点的可以分几天读,家长还能有一些延伸的应用。读过之后,可以跟孩子一起谈一谈困惑和得着,然后一起祷告,面对书中所讲的内容。
最后,虽然书名是“听妈妈”讲,但我们家打算,下一遍,要听爸爸讲了。
4639阅读
3796阅读
1744阅读
1370阅读
1052阅读
122阅读
120阅读
12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