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6阅读
这些年来教会里的小孩子真是越来越多了,夫妻营会就有很多位小朋友参加,实在给营会增添了不少欢乐和温馨的气氛。一方面,我们为教会出现新的一代而高兴;但另一方面,作为父母也应当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责任重大、教养子女的任务艰巨。
今天我要分享一件小事,事情虽小,却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这件小事是什么呢?就是小孩子在公众场合安静、守秩序的问题。我作为传道人参加教会的婚礼比较多,我发现所有婚礼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小孩子不能安安静静的坐在位子上,而是随便走动,甚至在会场里追逐嬉戏,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对此都无能为力。其实主日聚会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用主日学把孩子们隔离出去。我们以为这样一来,孩子开心,大人又不受影响,简直是两全其美,但其实这不过是反映出父母没有能力管住自己的孩子,而且也不愿意承担训练孩子的责任,在我看,这实在是父母的自私和失职。
下面我就训练小孩子在公众场合安静的问题简单分享几点:
有人认为不必约束小孩子,应当接纳小孩子的这种“纯真”。但是当我们听到我们的同胞在世界各地旅游都旁若无人的喧哗、又不遵守秩序的新闻时,我们会认为这些是“可爱和纯真”吗?而如果小孩子不从小接受训练,我们相信有多大的可能他们长大就能自然拥有文明素质呢?
所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小孩子需要训练,而且越早越好。其实所谓文明,就是“良好的习惯”,因为训练有素,所以才能自然而然。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教养”,这个词和“文明”、“素质”意思接近,而它正说明:文明的责任在父母,你不训练孩子,就别指望孩子拥有它。
我曾经在美国参加过一些教会的主日崇拜,也常常留心观察国内婚礼上那些外国家庭的表现,因此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七岁左右的小孩子,经过训练,完全可以安安静静的参与整场的主日崇拜或者婚礼。这一点可能让很多大人都感到惊奇,因为我们很多大人都常常坐不住,但小孩子确实可以做到。这也提醒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可塑性,父母的尽责不会没有果效。
刚才我说文明就是一种习惯,其实这只是文明的外在,而文明的本质更在于它包含的美德。训练小孩子的行为其实更是塑造他的内心,否则外表文明内心黑暗的仍不过是法利赛人和伪君子。那么,训练小孩子安静聚会有什么益处呢?
一是操练他们制服肉体的能力。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书9:27),其实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我们对自己欲望的约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修道士的生活一定包括纪律的操练,而我们平时操练禁食也是为了刻苦己心,如果管不住自己的身体,也一定管不住自己的心。所以训练小孩子安静,就是训练他们制服自己的肉体,不能安静不是身体做不到,而是心里的力量不愿受约束,而这也正是训练的目的之一。
二是培养他们的公德心。我们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旁若无人,这一般被称为缺乏公德意识。而我们训练孩子在公众场合安静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我们要为别人着想,这个世界不是围着我转的,或者说我们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侵害他人,这就是培养公德心,或者说是公民教育。如果从属灵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培养孩子懂得爱,基督的爱就是舍己,一个眼里只有自己的人是不懂得爱,也不会舍己的。
此外,训练小孩子在聚会中安静也是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圣经说“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传道书5:1),所以家长也应当教导孩子敬拜场所和其他场所的分别,要帮他们体会不同场合的不同氛围。今天很多人只把上帝当成一位慈祥的父亲,甚至就是憨态可掬的圣诞老人,这实在是对上帝错误,至少是有缺陷的认识。而从小培养孩子懂得敬畏,懂得教堂是神圣之所,这正可帮他们建立健全的上帝观。
对于婴儿的家长来说,建议妈妈们带孩子坐在聚会的门口附近,孩子哭闹时可带孩子出去,等孩子安静了再带回来。这样虽然看似麻烦,但相信这其实是真正的参加了聚会,相信聚会的氛围一定对孩子的心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参加教会的崇拜更是如此。无论如何,我相信带孩子一起聚会是比把孩子放在婴儿室或者托儿班更对孩子有益的。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例如三岁以上的孩子,家长们就完全可以训练他们安静聚会了。但孩子很小时,可以允许他们在座位上做些自己的事,例如,画画、看书。不必一开始就训练他们专心听讲,首先孩子需要学会坐住,然后慢慢再学会听讲。其实,当孩子坐下来时,他的手脚虽然被束缚了,他们的心却不会被束缚,当他们安静下来,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反而更可以得到开发。
总之,“自制力”、“公德心”、“敬畏上帝”和“体贴他人”,这些都是基督徒当有的美德,也是基督徒父母从小就应向孩子教导和传递的。无论如何,在教养孩子学习敬虔的事上,我们作父母的责无旁贷。我们虽然有限,上帝却必扶持我们。上帝既然使我们成为父母,就必赐我们足够的恩典和能力。愿我们起来承担教养儿女的责任,愿我们的儿女都成为拥有真正生命和美德的新一代,阿们!
4606阅读
3766阅读
1714阅读
1342阅读
1000阅读
80阅读
75阅读
7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