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2742阅读
作者: 脉动
|来源: 世界的脉搏
20世纪以来,教堂似乎不再像先前那般建得富丽堂皇了。
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来到教堂,不只是走近一个建筑,更是步入一种永恒的关系。
在这里,人们卸下世事的缠累,离开生活的敦促,敞开内心的恻隐,单单驻足、安息,只为与神相遇……
于是设计师在构想教堂建筑外观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将“空间、线条、声音、光线、连接”等要素,作为教堂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现代人在都市的水泥丛林里,可以找到一处灵魂的诗和远方。
也让教堂建筑功能,如福音处境化一般的结合当代教会使用需求,获得更多地拓展:在上敬拜神,对内敞开心,向外吸引人……
而传统的木材、玻璃、金属、混凝土等材料,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也衍生出了自己十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进而推动教堂建筑风格走向多样化。
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令建筑界惊艳的新基督教堂落成。
感谢神,看见很多美好的圣殿拔地而起,有如当地的灯台成为地标,吸引更多的慕道友有机会进入教会,聆听福音。
若没有神的同在,教堂只是建筑,愿这些美好的建筑,真的被神使用,建造属灵的教会,成为那地的祝福。
8座现代教堂
都市里,灵魂的诗和远方▽
Saemoonan教会成立自1887年,作为最早的一批韩国教会,它一直是韩国基督教历史的见证者。Saemoonan教会建造这一新堂之前,对设计师提出了四个要求:首先,建成后的教堂应具备韩国新教母堂的历史属性;其次,需要加入向天空敞开的象征意义;再者,能有将基督视为光的空间表达;最后是水空间的洗礼与和谐寓意。
为此,设计师提出了“爱上帝,也爱邻里街坊”的概念,并将其融入方案的设计中。具体来说,“爱上帝”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设计及其象征寓意来展现的。而“爱邻里街坊”则是依赖于教堂的外部造型,及其与周边社区建筑间的形态关系来表达的。Saemoonan教堂主体由两翼构成。其中一翼是坚实的柱体,十字架高悬其中。而另一翼则呈现弧形,传统的哥特式尖顶被伸向天空的柔软弧面取代,没有过多的装饰,简洁而优雅。柔和的前曲面隐喻上帝的仁爱,而非强调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运用透明玻璃,在曲面造型的衬托下,仿佛要消失于空中,显得更加轻盈。设计通过如“母亲臂弯”般的立面象征和向天空敞开的玻璃屋面来表达“爱上帝”。而“爱邻人”则以屹立在城市中心展现出来的建筑外观和布局效果的公共性来体现。此外,由弯曲拱门和内凹前檐所围合的庭院,旨在成为一个面向邻里开放的市民休憩区,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尝试。ábalos + Sentkiewicz arquitectos | 上海上海的这一教堂坐落于上海的南部,位于通向新外滩的城市入口。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项目成为新区国际住宅区的自然通道,也成为了沿着黄浦江规划的城市线性公园的一部分。场地西边的地铁基础设施决定了地块的几何形状,并赋予其明显的纵向特征。本项目通过设置一个覆盖的通道以隔离世俗,以此强调教堂入口并实现了内部空间的必要通风。三角形的钟楼与较低的台阶相结合,增强了教堂作为城市地标的作用。教堂主体中央的礼拜堂,以透明礼堂形式整合最佳的声学和视觉特征,平衡了体量与表面的关系并强调了其作为社区空间的象征性特征。
通过它可以进入上层的教会空间,并通过螺旋上升引导游客至教堂的花园式屋顶: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的一处拐角,考虑到湾仔地段寸土寸金,设计团队将项目打造为“泪滴状”。通过塔楼的形式,成功把11000平方米的空间,垂直堆叠到了8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筑独特的外部设计,创造了一个由繁忙的街景过渡到宁静庇护所的入口顺序,体现了拥抱和流动概念的柔和曲线立面。主堂位于入口大厅上方一层,主堂上方包括主日学、活动室、合唱练习室、办公室、空中礼拜堂等区域。教堂的建筑选取的是较为约束的材质和颜色,为的是营造一个宁静和庄严的敬拜场所。
主堂天花板上方的光镜将太阳光柔化地扩散其中,并以纯白色八米高的墙为背景,用十字形的玻璃窗作为开口。
在朝北和朝南的立面上,大窗户的设置使得主堂和空中礼拜堂的采光最大化。
弯曲的天花板加以灯光点缀,简约却富有设计感,身处其中甚至能欣赏到北部港口和南部丘陵的全景。
教会在扩建改造时,计划多增设200个座位,使其拥有更大的敬拜空间。基于扩大空间的考虑,传统教堂的高耸天花板和拱形空间,为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让教堂更具备现代气息,设计师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新建成教堂的入口处,拥有倾斜的褶皱外观,以创建更精细的屋顶景观,从而为整个建筑带来抽象、现代的感觉。
而当屋顶朝着场地的前方上升时,褶皱在一个抽象的尖顶中达到顶峰,标志着这一建筑的教会功能。教堂的内部也是如此,几何形状的屋顶由钢结构和交叉层压的木材支撑。
“设计一座现代教堂的挑战,在于平衡灵活布局的需求与创造精神空间体验。我们不希望对灵活性的要求,最终产生一个感觉像社区大厅而不是礼拜场所的地方。”整体温暖而亲切的色调搭配,不仅具有十足的美感,也为飞升的结构带来了更大的室内空间。
这座意大利救赎堂于2010年开始建造,在不牺牲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层面的前提下,教堂试图兼具社会包容性,又不至于会被忽视。设计的灵感从教堂的原始形象中汲取,又尝试脱离其传统的设计。与此同时,这座教堂还在探索一种忠实地反映其本质的建筑,并清楚地呈现出庄重、正式,但不会过度庞大的特质。浅色的外墙使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古典建筑中使用的大理石,但又不像大理石那样会削弱教堂的形态感,这在教堂的设计中成为一个珍贵的例外。教堂的外围由相互倾斜错落的墙壁定义。在不断的交叠变形中,墙壁最终演化成半开的大门,使得除了主入口之外,还有通往主大厅的两个入口。
沿着整个屋顶的连续缝隙从天花板延长至地面,切割分离了包裹着建筑的外壳,露出天空的存在。
而这道具有象征意义的裂口,与教堂的名字“救赎”和它所寻求传达的救赎精神密切相关。
这座教堂的基地面宽不到14米,深度超过40米,为一个典型的都市街屋的形状。这样的限制给设计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教会在规划上,又希望能最大化主堂的空间。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设计师将电梯、楼梯以及厕所等服务性空间,放置在前段面向街道的中庭区域,让主堂空间隔着中庭完整地在后段呈现。面街道的主楼梯位于骑楼上方,隔着有金属隔栅的大面玻璃与大街对话。这也使得教会有活动时,人潮的上下移动也会成为街道表情的一部分。在空间的安排上,地下层为副堂,地面层是多用途空间,二层是主堂,三层是主堂的上层,四层教室,五层办公室等。而所有聚会与交谊活动都会安排在每层的中庭区,这既保留了敬拜,又不会使其他空间受到太大的干扰。这座位于挪威瓦勒村的教堂,为的是取代建造于19世纪,却在2009年被大火焚烧的老教堂。新教堂的概念“浴火重生”,暗喻《圣经》中“复活”这一核心主题。新的建筑沿用了旧教堂的轴线,主入口位于其延长线的末端。其金字塔形的木质屋顶将日光引入其内部。在建筑的东、南、西、北四个立面,分别有四面长窗从建筑方形的主体量中向外凸起。这呼应着旧教堂的十字平面,也象征着新教堂与历史发生的直接对话。和当地多数的建筑一样,教堂的外立面以松木的心材为原料,建筑完全融于背景的森林中。在50年的岁月里,松木的颜色将慢慢变得黯淡,直到第50年,被新的松木板替代。
而每一次建筑表皮的更新,都将被看作是建筑的一次新生。
设计师表示,教堂作为一个活的符号,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意义,让我们超越我们所看到的,并花时间从更深层次感受我们的生活。所以曲线从一开始就在教堂的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定义了教堂的外部和内部形式,作为收纳和保护的姿态。教堂的外观一方面有鱼的形状,以此象征基督教;一方面有水滴的形状,凸显纯净和祝福,与洗礼有关;最后也有对传统追随内涵。接壤的街道有陡峭的斜坡,而这座教堂刚好坐落在一个中间平台。当人们继续走动时,两面几乎完全脱离地面且弯曲的墙,会将人们引向教堂的主入口。建筑所用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也是基于它们的质量、功能和寿命来选择的。这样的选择,为的是教堂建筑的纹理和颜色能体现和谐的融合,进而使其具备典雅且不失经典的视觉意义。‘The glory of this present house will be greater than the glory of the former house,’‘And in this place I will grant peace,’ declares the Lord Almighty.
整理人:恩典ing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