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专栏】动漫里的迷思


全球见证原创出品

作者:summer

“动漫”这个词并非外来词,而是中国特有的用来描述动画与漫画作品的词语,一般都是用来指来自日本的动画漫画作品或者带有日系风格的国产作品。

但是这个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仅仅包含了动画和漫画,而事实上,如今吸引着许多年轻人的不仅仅只有动画和漫画,还有游戏、小说等各种东西,这些事物,在日本一般会以“二次元”代称之。这或许是因为最早的动画漫画等作品都是在纸张平面上的“二维世界”。

动画、漫画、游戏、小说,这些或许可说是日本二次元文化最主要的几种元素了,而喜爱“二次元”的人,可以只喜欢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四种均有涉猎,而从这四种元素中又衍生出其他各种各样的圈子,如cosplay、同人文、同人图、手工……各式各样,不一而足,特别随着如今通讯技术的发达,二次元爱好者们与他国的同好们交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可以说,“二次元”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文化圈。

那么,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文化圈,我们基督徒又该如何自处呢?是视作来自日本文化的毒蛇猛兽加以禁止吗?还是该怀着宽容的心怀接受呢?

自从我初中也踏入这个圈子之后,我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随着我渐渐长大,对二次元和神的了解都越发深入,经历过许多次动摇与迷茫,现在也仍然在探索当中。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思考,或许还远远不够成熟,也未成体系,但其中包含我一路挣扎过来的真实体验。

那么,二次元文化为什么会如此吸引青少年呢?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也很不好回答。

在年龄偏小的时候(如小学、初中),大家的偏好往往是以班级或者小团体作为单位一致的,因此,若有人喜欢上了一部动画便向班里的同学或玩得好的同伴介绍,那么便会大家一起喜欢同一部动画。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数或多或少都会对动漫产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动画多彩生动的表现形式能够引起人的兴趣,容易吸引注意(这点上日本的动画与欧美、中国的动画并无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同侪影响。

而在年龄稍长之后,就会出现一些分流。有些人会继续喜欢看动画,同时会深入进二次元文化的其他领域;有些人也会继续看动画,但培养出了其他的兴趣;而有些人,则会完全失去对动画的兴趣,转而爱好其他的事情。

因此,要讨论二次元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究竟在何处,我认为首先需要做些年龄层次上的区分。在不同的时期,青少年喜爱动漫的动机、理由和方式都是不同的,甚至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在年龄稍轻的时候,“动画”首先对少年们就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在这之中,日本的动画又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和我周围的伙伴非常喜欢一部叫做“数码宝贝”的日本动画,这部动画也是与我同年龄的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在动画中,“被选召的孩子”会得到被称为“数码宝贝”的伙伴,他们与伙伴们一起冒险,最后拯救了世界。数码宝贝总共有7部,每部都有不同的背景和人物,但其主旨总是不变的。

与我这代人一同成长的还有一部名为“火影忍者”的动画。片中的主角开头处境凄凉,最后与一群伙伴们一起同心协力,拯救了世界。

这两部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年纪不大的孩子或是少年,依靠某种超自然的能力,做出了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而这也是大多数人气高涨的日本动漫的主要套路。片中的主角正与其受众处于差不多的年龄,却做出了许多大人都做不出的伟业(在有些剧情中,这些孩子甚至获得了大人的尊敬),而这巧妙地附和了人骄傲的心理——而这种影响几乎是在无形之中的。在孩子们兴奋地模仿片中人物的招式动作的时候,其实便已经吃下了片子递给他们的“骄傲”。

而同时,随着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小学生和初中生都能在网上学习许多二次元相关的技术(如刻图章、画画、各种手工……等等),而当他们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的时候(不论是展示给现实中的朋友或是展示在网络中),都能收获一片赞誉。这种成就感与自豪感远非在学校里拿到好成绩可比——学校的成绩即使再好,学习也只是一种“义务”;自己通过自学所产出的作品却切切实实地来自于自己。因此,除却对动画本身的喜爱,这类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动机。

那么,对刺激、对成就的渴望是不是就是二次元文化吸引少年们仅有的原因呢?我想并非仅仅如此。





许多人认为中国青少年诟病中国动画的原因是因为其说教意义太浓,但其实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在日本的动画中,说教的成分也绝对不少。不仅仅是在低龄向的动画中,甚至在受众年龄稍大的动画中,说教更是由浅入深,毫不逊色。

就拿刚刚说过的“数码宝贝”举例。在其第一部作品中,被选召的八个孩子总共代表了八种品质,分别为“勇气、友情、光明、希望、知识、纯真、爱心、诚实”,这八种品质贯穿了整部动画,甚至在第二部中也继续沿用。在不断冒险与战斗的过程中,孩子们凭借着自己所特有的品质化险为夷,并夺得胜利。在有关“爱心”的一段剧情中,以爱心为特点的女孩一直认为自己缺少爱,因为母亲不允许自己踢自己爱好的足球,并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了你好”。女孩认为母亲根本不了解自己,所谓的爱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在那段剧情中,她的伙伴数码宝贝受了伤却仍要前去战斗,她阻止了数码宝贝,并告诉她“我是为了你好”,这是,她的伙伴数码宝贝很难过地说“你根本不了解我”。而这让她幡然醒悟,理解了母亲。

日本动漫就是这样将枯燥的说教,有机地与剧情相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出来。

除了亲子关系之外,日本动画中也一直致力于将勇敢、珍惜友情等“正能量”传达给观众,在传达的过程中,摒弃枯燥的说教,而是与感性结合,让人在感动之余,不由自主地认同其中的观点。

在用新奇的设定满足了观众的需要之后,再加上“正能量”的感情牌,青少年们被吸引也是情理之中。

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正是人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有些人正是在这时开始真正思考有关人生的一些问题。而日本动漫中从来不缺少有这类思考的作品(不论深或是浅,不论是正理还是歪理)。





除此之外,日本动漫的多样化也满足了青少年们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幻象。如爱情片中的完美爱情、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技术、运动片中获得冠军的畅快……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接触得越来越多,各人的兴趣开始分流,动漫所能吸引他们的地方也开始多样起来。

有些人喜欢玄乎哲理的东西,那么便有“PSYCHOPASS”、“fate”这类涉及了人性伦理和世界观的片子;有些人喜欢感性的东西,那么便有“好想告诉你”、“CLANNAD”这类讲述爱情亲情友情的片子;有些人喜欢猎奇的东西,那么便有“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这类片子……

因此,也有人说,日本动漫之所以吸引青少年,那便是因为它们就是以此为目的被制作出来的。

在日本,二次元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上的动画、漫画、小说、游戏等等,其实都是“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便当然会为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进行各种改进而包装。因此,作为其受众的青少年们会被吸引便不足为奇。

只是,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有些动画或漫画作品中会包含其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即是说,作者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自己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得不说,其中有些作品中的思考,还是十分深刻的。如原作为轻小说改编的动画“十二国记”、“阿尔斯兰战记”,或者漫画改编的动画“钢之炼金术师”、“浪客剑心”等等。在类似这些有着宏大背景的长篇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对情节的把握,将自己或深刻或朴实的思想传递了出来。有些思考真的是十分正面而正确的,以致于有些人会把“十二国记”称为“青春期正三观必看作品”。





然而,不论是再深刻再正面的作品,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神。

这是我多年下来最大的体会。

当我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感动过、惊叹过,同时也迷茫过。它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对命运的思考如此深刻动人、如此充满智慧,而有的时候,它们所说的似乎与圣经上的道理不谋而合。例如“钢之炼金术师”中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一个灵魂的价值,不会多也不会少,因此一个人无法代替其他人”;还有“拂晓的尤娜”中即使被背叛至死也深爱着人类的绯龙王……等等。漫画家、小说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诠释着他们对至善至美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似乎总有些地方会指向我所信仰的神。

那么,不同究竟在哪里?

那些数不清的、有着深沉思考的作品中,到底欠缺了些什么?

我曾听人说过,日本文化可以看做是一个包子,外皮是来自西洋或中国的外来文化,内里的馅则永远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日本大和文化。这是说,日本虽然很乐于吸收外来文化,看上去也非常积极地将外来的文化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但是,其核心永远是日本人自己的文化。因此,即使接受了西化这么久,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方面仍然存留,他们的思维模式与信仰也很难真正地改变。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他们保存了自己历史悠久的传统,但同时,却很难接受来自真神的信仰。

这一点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影视作品里,也体现在动漫小说作品里。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背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不论作者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他们“大和”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总会体现在其中。而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则是秉持着一种万物有灵万物为神的“泛灵多神论”神道教的精神浸润在日本文化中,连日本的佛教信仰中也有其影子,可以说是他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日本天主教作家远藤周作的《沉默》一书中,奉命迫害天主教徒的日本地方首领告诉远道而来的神甫,“日本不适合天主教”。

我想,并不是不适合,而是由于日本文化本身的特性,令他们的心更难改变吧。

因此,即使再深刻的作品中,也总是差了那一步。

箴言9:10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而那些不认识神的人,即使再聪明再有人生经验,又怎能得到真的智慧呢?

所以,他们虽然知道人无法以己身替他人赎罪,却不知无罪的神子能赐下真正的救赎;虽然知道爱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却不知真正的爱从何而来;他们知道人是脆弱而渺小的,却仍旧企图靠自己获得救赎。

没有神,人一切的挣扎与思考真的“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所以我明白了,唯独《圣经》、只有《圣经》中才有真正的智慧,也只有真正的神才能给我力量。

现在的我依旧喜欢二次元,但我认为,它们只是兴趣的一种而已,就像看电影、就像读书、就像听音乐,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只要牢牢抓住神,那么便不需要在由人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寻找希望和智慧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而且,与神带给我的喜乐与力量相比,二次元所带给我的真的不再算什么了。




同时,明白神的道理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对各种作品产生分辨力——这便是从神来的智慧有很多的作品中,充斥着暴力、色情、同性恋情等神所不喜悦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往往被各种叙事技巧和动画的制作方法渲染包装得很美好,但是,所谓“属灵人能参透万事”,很多时候,看到一些东西,自然就能窥到其本质,同时,也会自然对其感到厌恶——这是我的经验。

林前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想看动漫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动漫或小说作品本身是好或是坏,而是要看看的人的心。我并不认为单纯通过看动画漫画或小说作品就能改变人心,相反,这些作品只是人心表现出来的一种渠道。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同样,一个人所看中的是什么,自然会从他的兴趣爱好中显明出来。因此,重要的不是阻止“表象”,而是探究其根源。


以上便是我对所谓动漫、对所谓二次元一些粗浅青涩的看法和体验。不论在人生中还是在神里面我还是个远远未成熟的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如今唯有一点我是确定的——不论这世界上有多少吸引我的东西,最宝贵的永远是神。

唯独耶稣,永远耶稣。



以上文章,由全球见证原创出品,转载需符合微信相关规定,并注明出处:全球见证(微信号:)和作者。

并请不要对文章内容和标题做任何修改。


愿上帝祝福您!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63)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