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70阅读
2013年12月8日,引发全国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院,二审开庭审理。在庭审中,对于投毒动机,据检察机关起诉,林森浩因琐事与室友黄洋不合,怀恨在心。林森浩仍否认故意杀人,坚称只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3月30日晚,听说黄洋在聊天中想到了一个整人的方法,等人睡着时,把脚泡在热水里,会尿裤子。听到这个后,因平时和黄洋经常也会开玩笑,会走到对方身后‘吓唬’对方,所以有了整人的念头。”这一点使黄洋父母觉得实在难以接受,“太伤人了”。他们也一直不能接受林家的道歉,坚持“杀人偿命”。
一审中,林森浩说,“黄洋聪明、优秀,但有些自以为是,和自己的性格、价值观有较大差异,但两人并没有太大矛盾,只是对他有点看不惯。”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害室友黄洋,判处林森浩死刑。一审庭审,查明,2013年3月31日,林从实验室偷取二甲基亚硝胺,在宿舍的饮水机中,投放了二甲基亚硝胺,最终导致黄洋中毒,多器官损伤亡。
一审宣判之后有一张大照片,两位老人在哭,投毒者林森浩的父亲在哭,受害者黄洋的母亲在哭。两个被击碎的家庭。
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刚获得直博机会,死时方27岁s。林森浩也同样出色,风华正茂,曾5次获得奖学金,其中1次是国家级奖学金,还发表过8篇学术论文。
事发后的4月5日,林森浩在微博中谈及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并称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黄洋患病后,表现冷静的林森浩还给同处一室的他做了胃和肝脏B超检查,并且告知检查结果均没有问题,“当时还特别强调了一句肝是没有问题的,是因为心虚。”
在黄洋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后,林森浩说,“自己还怀着侥幸心理,估计他不会死的,和同学一起去看望了他,但出于心虚,不敢和他说话。”
一审判决林森浩死刑之后,由复旦大学一教授发起、177名学生自联合签名发出请求信,信的内容如下“大家觉得黄洋已经走了,如果林森浩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损失太大了。我们觉得应该呼吁一下,没有别的目的和想法。”
“我们认为他不是多次杀人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177名同学恳切表示,“让全社会从中汲取教训,绝对不能再发生此事”。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林森浩在一审庭审,中提到,他曾看过报纸报道朱令案,但没有破案!这给了他一个直接刺激!
的确,如果不是林森浩投毒黄洋,让人自然联想到清华的朱令,她几乎已被遗忘。
1994年冬到1995年春,清华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因铊中毒落下严重后遗症,瘫痪在床。几近完美的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15岁时开始学习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过去的同学回忆朱令说:“她(朱令)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
朱令,当年的美丽少女,今日却变成一个臃肿超重的40岁重度残疾人,心智似乎只有六七岁,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大多数时候,朱令总是独自静坐,彷若陷入沉思,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细心地为朱令擦去嘴边的口水。“她母亲说,19年来,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令令还活着。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我们就要让令令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希望通过加强锻炼,令令能够慢慢好起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朱令被投毒案疑点重重,以无解结案,凶手仍逍遥法外。近20年后的黄洋案,令网络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又一轮朱令案,全民总动员追凶,到如今仍是不了了之,令人叹息。
20 年过去,两宗相似的名校同学间,投毒案,对于投毒者和被害者,青春竟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那要命的青春年华。
不论是今日的黄洋案,或是当年朱令谜团,嫉妒与仇恨把花样年华的青年男女一步步推上亡命之路,中毒的不只是受害者,而是整个青春的世代,一个投毒者本身,他/她的心灵早已被幽暗剧毒所吞蚀。
我们无可奈何的将我们心灵的状态,反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身体上,人际关系里:一颗温暖而幸福的心,带出充满爱意的人际关系,一个强烈自卑又自傲的心,带出玉石俱焚的人间悲剧。
一种疾病的后面往往隐藏着另一种疾病,人类心灵世界,破碎背后的关键因素:我们背离创造我们的 神,我们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罪行:自我为中心使得人类的理性、意志与情感都被扭曲,我们不当笑而笑,我们在罪恶中找快乐、无视自私行动,对自己与他人身心灵,所可能产生的巨大伤害。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公布栏上,在投毒案发后贴上了曹植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史上的第一宗谋杀案记载在圣经的创世纪之中。当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任意妄为,被赶出伊甸园之后,生下了该隐和亚伯俩兄弟。该隐因为嫉妒的缘故,在田野间起来打他的弟兄亚伯,把他杀了。
从该隐亚伯的悲剧繁衍至今,人类依然活在“你不死,我就不能活!”的心灵魔咒里,我们常常在问,这些投毒案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相就是:作为一个有罪有限的人,我们常常战胜不了心中的嫉妒与仇恨。
177名请求不杀林森浩的复旦同学信中,还列举了林善良的一面,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从平时节约的钱中捐出800元,而他每月的生活费仅200多,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也坚决拒收,他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从始至终都很热心。
一个林森浩为何会表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两面?林森浩的微博中有个细节说,饮用水平摊,他觉得自己喝水少不愿意,造成与同学之间矛盾。
其实,毒钩早已在心中潜伏多年,不肯吃亏、争竞、恨人、计较,这些内在的看不见的罪长期累积潜伏,在他心中形成了一股黑暗势力和黑暗王国,尽管表面他是一个严谨守则优秀青年,这两种不同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张力,让他始终处于压抑与冲突之中,直到黑暗的势力胜过了向往光明的一面。
而他跟自己的战争反映出他一直被他个性中,软弱的一面纠缠,任何目前教育中的精英价值观、出人头地、学业优秀、事业有成,都不能使他胜过里面的幽暗。
一审结束后,林森浩接受央视记者董倩采访时说,在看守所想的最多的是怎么改善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我觉得思维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点。”二审庭审,现场,林森浩低头痛哭说,“我是个很空的人,我没什么价值观。”
出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2014年3月,林森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说:“推荐你们去读一本书《心理控制术》。美国的一名刑警医生写的,我托朋友帮忙买……我希望你们都能认真把书读读,然后家里人聚在一起,定期交流,互相指出个人性格上的不是之处……这是我的一个心愿,希望你们一定要帮我实现!改变命运,并非一定要赚很多钱或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我们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精神上的富有,至少包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自尊和向善的心灵……”可惜的是,林森浩的这番领悟来得太迟了。
央视记者董倩,曾追问林森浩,关于投毒的原因和动机,他说我只是迁怒于他,因为在别的同学那里,他觉得受了气,他就要把这股气撒在黄洋身上。黄洋做为朝相处的室友,是离他很近的人。
其实不仅是林森浩,想想我们自己。 多少做父母亲的,对外笑脸相迎,在强势者面前将委屈隐忍在心里,回到家中将气发泄在无法相抗衡的弱势孩子身上。
许多时候,我们所恨的,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同学、家人、室友、配偶,因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时时照出我们心灵的痛处,直逼我们面对内心的扭曲,更多时候,能伤我们最深的,是最懂我们的人。
与最亲近的人相处的方式,反射我们内心的真相和真实的自己。想想我们和同事、和配偶、和孩子吵时所说的气话吧!那些决裂的语句、恶毒的诅咒、蔑视的态度,我们何等容易,就在气头上说出“真恨不得杀了你!”、“真该在你一出生时就把你掐死”、 “你死了倒好!”这样的残忍话语,愤怒之时,我们言语,我们的行为,一再显示出,我们正如该隐一般,满溢着杀人的毒气。
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仇恨,课堂的教材,也没有办法疏导我们免去嫉妒和仇恨,似乎所中的是同一味剧毒名为“心毒”。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活在一个毒性浓厚的生活氛围里,在私欲泛滥之下藉着污染的空气、水与食物彼此互相残杀。斗争的基因在文革时期深深注入国人的血液。
表面上没动手杀人,但我们心中的自私依旧蔓延、恨意未曾减去,这就是为什么圣经里说到:凡是恨自己弟兄的,就是杀人的。
投毒的林森浩曾在网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原本应该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年龄,我却有着一颗担子很重的中年人的心。我的青春被狗给吃了!”
其实,狗并不吃人的青春,我们心中的恶毒与恨意却像吼叫的狮子,四处寻找可吞吃的人。
从朱令案到复旦投毒,提醒我们,我们常常战胜不了心中的嫉妒与仇恨。在一个全黑的房间里,唯一驱走黑暗的方式,是让光透进来;在我们内心挥之不去的深处阴影,唯有让真理之光、饶恕之光照进来,我们的痛苦才得以释怀,也唯有信仰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软弱,圣经说,攻克己身,强如取城。 2013年12月8日,引发全国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院,二审开庭审理。在庭审中,对于投毒动机,据检察机关起诉,林森浩因琐事与室友黄洋不合,怀恨在心。林森浩仍否认故意杀人,坚称只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3月30日晚,听说黄洋在聊天中想到了一个整人的方法,等人睡着时,把脚泡在热水里,会尿裤子。听到这个后,因平时和黄洋经常也会开玩笑,会走到对方身后‘吓唬’对方,所以有了整人的念头。”这一点使黄洋父母觉得实在难以接受,“太伤人了”。他们也一直不能接受林家的道歉,坚持“杀人偿命”。
一审中,林森浩说,“黄洋聪明、优秀,但有些自以为是,和自己的性格、价值观有较大差异,但两人并没有太大矛盾,只是对他有点看不惯。”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害室友黄洋,判处林森浩死刑。一审庭审,查明,2013年3月31日,林从实验室偷取二甲基亚硝胺,在宿舍的饮水机中,投放了二甲基亚硝胺,最终导致黄洋中毒,多器官损伤亡。
一审宣判之后有一张大照片,两位老人在哭,投毒者林森浩的父亲在哭,受害者黄洋的母亲在哭。两个被击碎的家庭。
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刚获得直博机会,死时方27岁s。林森浩也同样出色,风华正茂,曾5次获得奖学金,其中1次是国家级奖学金,还发表过8篇学术论文。
事发后的4月5日,林森浩在微博中谈及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并称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黄洋患病后,表现冷静的林森浩还给同处一室的他做了胃和肝脏B超检查,并且告知检查结果均没有问题,“当时还特别强调了一句肝是没有问题的,是因为心虚。”
在黄洋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后,林森浩说,“自己还怀着侥幸心理,估计他不会死的,和同学一起去看望了他,但出于心虚,不敢和他说话。”
一审判决林森浩死刑之后,由复旦大学一教授发起、177名学生自联合签名发出请求信,信的内容如下“大家觉得黄洋已经走了,如果林森浩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损失太大了。我们觉得应该呼吁一下,没有别的目的和想法。”
“我们认为他不是多次杀人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177名同学恳切表示,“让全社会从中汲取教训,绝对不能再发生此事”。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林森浩在一审庭审,中提到,他曾看过报纸报道朱令案,但没有破案!这给了他一个直接刺激!
的确,如果不是林森浩投毒黄洋,让人自然联想到清华的朱令,她几乎已被遗忘。
1994年冬到1995年春,清华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因铊中毒落下严重后遗症,瘫痪在床。几近完美的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15岁时开始学习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过去的同学回忆朱令说:“她(朱令)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
朱令,当年的美丽少女,今日却变成一个臃肿超重的40岁重度残疾人,心智似乎只有六七岁,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大多数时候,朱令总是独自静坐,彷若陷入沉思,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细心地为朱令擦去嘴边的口水。“她母亲说,19年来,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令令还活着。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我们就要让令令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希望通过加强锻炼,令令能够慢慢好起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朱令被投毒案疑点重重,以无解结案,凶手仍逍遥法外。近20年后的黄洋案,令网络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又一轮朱令案,全民总动员追凶,到如今仍是不了了之,令人叹息。
20 年过去,两宗相似的名校同学间,投毒案,对于投毒者和被害者,青春竟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那要命的青春年华。
不论是今日的黄洋案,或是当年朱令谜团,嫉妒与仇恨把花样年华的青年男女一步步推上亡命之路,中毒的不只是受害者,而是整个青春的世代,一个投毒者本身,他/她的心灵早已被幽暗剧毒所吞蚀。
我们无可奈何的将我们心灵的状态,反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身体上,人际关系里:一颗温暖而幸福的心,带出充满爱意的人际关系,一个强烈自卑又自傲的心,带出玉石俱焚的人间悲剧。
一种疾病的后面往往隐藏着另一种疾病,人类心灵世界,破碎背后的关键因素:我们背离创造我们的 神,我们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罪行:自我为中心使得人类的理性、意志与情感都被扭曲,我们不当笑而笑,我们在罪恶中找快乐、无视自私行动,对自己与他人身心灵,所可能产生的巨大伤害。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公布栏上,在投毒案发后贴上了曹植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史上的第一宗谋杀案记载在圣经的创世纪之中。当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任意妄为,被赶出伊甸园之后,生下了该隐和亚伯俩兄弟。该隐因为嫉妒的缘故,在田野间起来打他的弟兄亚伯,把他杀了。
从该隐亚伯的悲剧繁衍至今,人类依然活在“你不死,我就不能活!”的心灵魔咒里,我们常常在问,这些投毒案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相就是:作为一个有罪有限的人,我们常常战胜不了心中的嫉妒与仇恨。
177名请求不杀林森浩的复旦同学信中,还列举了林善良的一面,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从平时节约的钱中捐出800元,而他每月的生活费仅200多,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也坚决拒收,他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从始至终都很热心。
一个林森浩为何会表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两面?林森浩的微博中有个细节说,饮用水平摊,他觉得自己喝水少不愿意,造成与同学之间矛盾。
其实,毒钩早已在心中潜伏多年,不肯吃亏、争竞、恨人、计较,这些内在的看不见的罪长期累积潜伏,在他心中形成了一股黑暗势力和黑暗王国,尽管表面他是一个严谨守则优秀青年,这两种不同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张力,让他始终处于压抑与冲突之中,直到黑暗的势力胜过了向往光明的一面。
而他跟自己的战争反映出他一直被他个性中,软弱的一面纠缠,任何目前教育中的精英价值观、出人头地、学业优秀、事业有成,都不能使他胜过里面的幽暗。
一审结束后,林森浩接受央视记者董倩采访时说,在看守所想的最多的是怎么改善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我觉得思维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点。”二审庭审,现场,林森浩低头痛哭说,“我是个很空的人,我没什么价值观。”
出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2014年3月,林森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说:“推荐你们去读一本书《心理控制术》。美国的一名刑警医生写的,我托朋友帮忙买……我希望你们都能认真把书读读,然后家里人聚在一起,定期交流,互相指出个人性格上的不是之处……这是我的一个心愿,希望你们一定要帮我实现!改变命运,并非一定要赚很多钱或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我们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精神上的富有,至少包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自尊和向善的心灵……”可惜的是,林森浩的这番领悟来得太迟了。
央视记者董倩,曾追问林森浩,关于投毒的原因和动机,他说我只是迁怒于他,因为在别的同学那里,他觉得受了气,他就要把这股气撒在黄洋身上。黄洋做为朝相处的室友,是离他很近的人。
其实不仅是林森浩,想想我们自己。 多少做父母亲的,对外笑脸相迎,在强势者面前将委屈隐忍在心里,回到家中将气发泄在无法相抗衡的弱势孩子身上。
许多时候,我们所恨的,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同学、家人、室友、配偶,因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时时照出我们心灵的痛处,直逼我们面对内心的扭曲,更多时候,能伤我们最深的,是最懂我们的人。
与最亲近的人相处的方式,反射我们内心的真相和真实的自己。想想我们和同事、和配偶、和孩子吵时所说的气话吧!那些决裂的语句、恶毒的诅咒、蔑视的态度,我们何等容易,就在气头上说出“真恨不得杀了你!”、“真该在你一出生时就把你掐死”、 “你死了倒好!”这样的残忍话语,愤怒之时,我们言语,我们的行为,一再显示出,我们正如该隐一般,满溢着杀人的毒气。
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仇恨,课堂的教材,也没有办法疏导我们免去嫉妒和仇恨,似乎所中的是同一味剧毒名为“心毒”。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活在一个毒性浓厚的生活氛围里,在私欲泛滥之下藉着污染的空气、水与食物彼此互相残杀。斗争的基因在文革时期深深注入国人的血液。
表面上没动手杀人,但我们心中的自私依旧蔓延、恨意未曾减去,这就是为什么圣经里说到:凡是恨自己弟兄的,就是杀人的。
投毒的林森浩曾在网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原本应该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年龄,我却有着一颗担子很重的中年人的心。我的青春被狗给吃了!”
其实,狗并不吃人的青春,我们心中的恶毒与恨意却像吼叫的狮子,四处寻找可吞吃的人。
从朱令案到复旦投毒,提醒我们,我们常常战胜不了心中的嫉妒与仇恨。在一个全黑的房间里,唯一驱走黑暗的方式,是让光透进来;在我们内心挥之不去的深处阴影,唯有让真理之光、饶恕之光照进来,我们的痛苦才得以释怀,也唯有信仰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软弱,圣经说,攻克己身,强如取城。
100970阅读
100942阅读
100808阅读
100782阅读
92842阅读
84003阅读
82137阅读
77856阅读
77322阅读
7257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