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谁的子女容易变为同性恋者?论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访问黄伟康博士


"黄博士简介


 黄伟康博士是加州执业的心理学家,有多年辅导同性恋者的临床经验,他也帮助同性恋者恢复异性恋的生活,并经常作专题讲座。


由于近年华裔青少年同性恋的个案增多,现将访问黄博士的内容综合以文章方式发表,希望可帮助家长们预防子女变成同性恋者。


1
男同性恋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Gay


同性恋者多出自问题家庭,一个家庭中的爸爸如果不扮演好他的角色,例如常不在家,或在家时情感上与子女脱节,是种下子女演变为同性恋倾向的根基。


如果作父亲的性倾向不稳定,或自己也是从破碎家庭中由妈妈或婆婆养大,没有享受父爱,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儿子建立正常的父子关系,或在感情上拒绝与儿子亲密,那么子女对自己的价值和性的角色便大打节扣,倾向同性恋的机会便会增加。


子女在两三岁时很需要父母的爱,如果父亲不在,便只能单与妈妈建立密切的关系,而妈妈缺乏丈夫的爱,便将自己的感情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


如果家中还有姐妹的话,儿子习惯在多女性的圈子中生活,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发展的模式便变得女性化,容易产生性向混乱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的问题。


而当他长大成为少年时,仍没有机会改正这性向混乱的话,他会变为同性恋者的机会是75%,这种情形下长大的男孩子害怕与别的男孩子玩。


因为他们太粗暴,感到与女孩子一起较为舒服,他们也不喜欢参加具竞争性的集体运动,反而爱好技术性的个人运动,如跳水和溜冰等。


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经历着一种感情上适者生存的挣扎,爸爸常不在家时,妈妈缺乏了安全感,便转向儿子身上处获取。


例如和年幼的儿子同床睡和一起生活,妈妈为了平衡自已心理上的空虚和不足,要儿子来填补空缺,完全支配了儿子的生活,但结果是吞噬了儿子建立男子气概的机会。


这种情形下的男孩子性情较温柔,善解人意,妈妈更加喜欢,但他暗中对男性有一种好奇,如果不幸地遇上了恋童癖者,被其诱奸,便会以为与男性的关系是建立在性关系上。


如果没有父亲的欣赏和关注,这种渴望便可能通过与其它年长男性的性关系来填满,得到满足,于是对男性会产生性兴奋的生理反应,对观感上和身体上的美很重视,要求自己达到美男子的地步。


他长大后便变成典型的同性恋者,而且他也很可能诱奸年幼的男童。大部份的亚裔男童都较为温顺,容易被恋童癖者视为猎物,统计上男同性恋者有百份之七十是小时曾被人性侵犯。


2
女同性恋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Lesbian


一个父亲在女儿成长中也十分重要,她从母亲身上看到女性的认同,但也需要由父亲来肯定自己女性的性向。


六、七岁的女孩子已需要爸爸告诉她,她很可爱。


十五、六岁的少女大都会打扮来吸引男性,可是如果爸爸常不在,或是一回家便打打闹闹,醉酒吸毒,伤害妈妈,而妈妈则逆来顺受。


女儿看见做女人如此低贱,便容易心理上抗拒做女人,因为觉得做女人没有安全感,对男人失去了信心,她可能会用滥交来对男性作身体上的征服。


有些情形是妈妈失婚后另嫁他人或与人同居,女儿若被后父或母亲的男友性侵犯的话,心灵上的伤害很大,因而憎恨男人而变为女同性恋的可能性很高。


统计上,女同性恋者有九成,小时候曾被人强奸。被强奸后这些女子会下决心不让同样事情再发生。


于是,她会避免打扮得女性化而改扮男性化,心理上放弃了做女性,而学男性粗犷的行为,很多时也学会饮酒,出入同性恋酒吧......


在那里她可找到和自己相同遭遇的女同志,肯定自已新的身份。她更确定如果表态自己基本上是男人的话,以前做女人时所受心灵和肉体的伤害便不会再发生。


她见到柔弱的女子时,便会产生同情和保护的心态,而被她们吸引;对于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她会产生仰慕和崇拜的心理,也受吸引。


女同性恋者互相追求感情上的安慰多于性方面的满足,她们认为同性恋的爱比异性恋的爱更高尚。


3
预防与医治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以上的分析,看得出家中作父亲的角色甚为重要,他需要作好丈夫也需要作好爸爸,现代破碎家庭愈来愈多,引致同性恋者也愈来愈多。


但有不少人借口说同性恋是天生的,一句话便解脱了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只是自欺欺人。


假若做父亲的能尽责,爱护太太和子女,不搞婚外情,在子女两三岁时便多和他们建立亲密和正面的关系,此外教导子女在性方面保护自已,不要被人侵犯,那样他们变同性恋的机会便会很微。


若发现子女有同性恋倾向时,需镇定应付,不要大吵大闹,更不要将之赶出家门,将他/她更快的推进同性恋的世界里。


同性恋者多是受过伤害,需要父母同情。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好全家一同接受心理辅导,要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父母子女的关系,才可慢慢作医疗的工作。



(注:若有意作深入研究者,可参考黄博士的基督徒心理健康网页,地址是:http://www.ChristianMentalHealth.com. 里面有学术性和互助的参考,相信有一定的帮助。)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4)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