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34阅读
应用经文: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3-5)
〖一.引言〗
「悲伤」是个人遭受损失,而引起的感情之苦;而「丧痛」是因失去亲爱的人,而顿感忧伤和孤立无助.丧痛者通常以为自己的遭遇特殊,无人能受得了他所遭遇的痛苦。
有人需要一段时期的复原,但也有人会长期地痛苦下去,就某些方面而言,人至终还会有惘然若失的感觉。
〖二.圣经如何处理「悲伤和丧痛」〗
悲伤和丧痛不但无法预测,也无迹可寻;但是,我们却要认识「治愈的周期」,伤痛在一定时间后会复原.其实,悲伤是无法分类的,有时悲伤的时期会交错重叠,通常它的过程如下:
1.死亡震撼:突如其来的打击会使感情遭受强烈震撼,并会令人形如瘫痪。
2.发泄感情:会流泪哭泣一段时日,不易受安慰。
3.沮丧孤独:失落和孤独往往与依赖死者的程度有关,沮丧的征状也有许多。
4.罪恶感:感觉悔不当初。
5.愤怒敌视:向神抱怨,为什么神这样对待我!Whyme!
6.心灰意懒:不愿意改变现状,「我绝对好不了的!」
7.一线希望:「生活总是要继续过下去!」「我忍受得了!」「神会帮助我克服一切.」
8.面对新生:承认失去的事实,并予以适应。
〖三.辅导策略〗
前言
辅导悲伤哀痛的人,最需要真心诚意,怜恤,和敏感,温柔体贴的心,并要全神贯注,而且我们要依靠圣灵的带领,适当的答复乃是最切题的。
我们所说的话务必设身处境,出于赤诚的心,并言之有理,因为对丧痛的人最真实的安慰,是在乎他到底处于悲伤期的那一个阶段。
A.辅导最忌讳的事
1.不要佯装为「万事通」:要承认自己并不清楚神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2.不要作「拉拉队长」:想以欢笑和好意来为丧痛者打气。
3.不要「八股」:讲一大套关于死亡及苦难的陈腔滥调。
4.不要作「律法主义者」:想建议悲伤者若能更属灵或更亲近神,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了。
5.「请牢记」:短期的辅导是不能满足被辅导者所有的需要,总之我们是尽力而为,务必在辅导过程提及耶稣基督和圣经的话语,相信神必用活泼的真道,来成就祂的工作。
B.对丧失亲人的基督徒
1.告诉被辅导者你关心他,想要帮助他,并鼓励他倾吐悲伤的感受。
2.作一个耐心的好听众,帮助伤痛者发泄个人的感情,告之哀悼和悲伤是健康的,也是普遍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会遭遇的.有人说「悲伤是神所赐的礼物」,是神帮助我们面对死亡的震撼和情绪惨痛的方法,耶稣也在「登山宝训」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3.告之不要压抑愤怒,疑惑或沮丧的情绪,鼓励被辅导者说出个人的感受,因为这是有益的。
4.告之他现今的感受在悲伤期间是很正常的,不管恢复快慢,有朝一日必定会雨过天晴.神愿意背负我们的伤痛和损失,祂也愿意带给我们安慰和盼望.此时此刻,生命看起来也许没有什么价值,但基督却是生命永久的盘石。
5.若还未信主,邀请他接受耶稣基督作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
6.死亡对基督徒而言,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因为耶稣已从死里复活,战胜了罪和死亡,所以相信祂就必永远不死(约11:25-26),将来我们的身体还会复活(林前15:51-52),「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4:14),因此我们会与亲爱的人,在天国里团聚。
7.告之神看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为天上更大喜乐的预备期(可8:36),因此祂允许苦难,试炼和哀恸临到我们生活中,使我们更觉得需要信靠神(林后1:9)。
8.如果他对亲人的死觉得有罪恶感(自杀案最常见),就辅导他勿「胡思乱想」,应该把所有的歉咎交托给神,若需要认罪,就向神倾诉,也要接受神赦罪的事实(约壹1:9)。
9.如果他犯了失落感,孤独感,对前程迷茫不知所措,就鼓励他信任自己的亲友,相信他们会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和鼓励.也应加入教会,牧师也可以给予支持,并学习按神的旨意,存感恩的心,记念与死者生前共渡过美好的时光,也为将来要实现的应许,时时感恩。
10.以基督徒的爱心去帮助同是受创者,是自己最大的治疗方式,「爱心」是重新面对现实的主要因素.最后并与被辅导者一起祈祷,求神安慰,并祝福他一生。
C.对丧失孩子的基督徒
1.虽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死,但我们确信孩子是神最珍惜的,「因为在天国里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这句话也暗示死去的孩子,立刻被带往天国。
2.当大卫与拔示巴所生的孩子死了,他说:「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撒下12:23)。
如果我们相信耶稣死而复活,那我们就有永生的盼望,并能再见到所爱的人。
参考资料:「葛理翰基督徒协谈手册」CharlesG.Ward着,陈维德译,橄榄基金会出版,1996。
100734阅读
100727阅读
100709阅读
100703阅读
100664阅读
97867阅读
93446阅读
8140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