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你是否觉得灵命太枯干而无法祷告?



作者/供稿:卡森     来源:微时代改革宗教会

无法祷告

我们有些人可能分别一段时间来祷告,却发现:时间到了我们觉得非常沮丧,或没有信心,或太过空洞——简单地说,就是太枯干了——无法祷告。这时,我们可能想要把祷告延后,直到我们觉得好一点的时候。


无论我们是否屈服于自己的感觉,所有的人有时都会有这种感觉。促使我们感到沮丧或灵命枯干的,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因素。


我们可能缺少睡眠,所以带着悲观色彩的眼光来看世界。可能有人伤害了我们的感觉过度地或不明理地批评我们,使我们的灵下沉


压力可能损及我们的情緖,在这些情形下,这第二个借口也与第一个借口(没有时间祷告)有密切的关系。无论原因为何,我们的灵命已经耗尽,祷告的挑战似乎太过巨大,超过了我们所能负荷的。


隐藏在这个借口背后的,有两个确实相当可怕的前提。


第一


我在祷告中来到神面前的可能性,应该与我的感觉息息相关。但是,难道因为我们觉得喜乐、无忧、安息、或虔诚,神就特别受感动吗?


基督徒来到天父面前,岂不是单单有基督作我们的中保就够了吗?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岂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的祷告是否有用、是否蒙神悦纳,如果取决于我们觉得灵命丰盛或枯干,十字架岂不是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吗?


确实,当我们觉得空虚、沮丧时,可能必须稍微努力一点提醒自己:神悦纳我们的唯一理由,是藉着儿子的身分与工作所赐给我们的恩典。


但是,那肯定好过于给人一个印象,以为我们如果感觉好一点就会比较适合祷告。


第二


这种态度背后第二个无法接受的前提是:当我觉得不太想祷告时,由于某种原因,我祷告的责任就减低了。这就是,我决定应该作甚么事,乃是根据我的心情和感觉而定。


那当然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的意思是:我,而且只有我,能够决定我的责任、我的义务。简单地说,它表明我就是自己的神。


这么作,就彷彿圣经从来没有说过:“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罗12:12)。


神如何回应呢?耶稣所说的两个比喻尤其适合。

在路加福音十八章,耶稣说到一个坚持不懈的寡妇,一直不断地向一个腐败的法官上诉;这位法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18:2)。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法官对她不理不睬,但终于被她不屈不挠的态度所打动:“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18:4-5)。


耶稣的结论是:“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必须的给他们伸冤了”(18:7-8)。



这个比喻的重点,不是说神就像一个腐败的法官一样,不断被人纠缠,才会有所回应。


相反的,这个比喻乃是采用“更不必说”(a fortiori)的论述法:如果连一个腐败的法官都会对坚持不懈的态度有所回应,公义的神岂不更要回应坚持不懈的态度吗?


毕竟,那章经文一开始就提醒我们:“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18:1)。


事实上,就着耶稣所关心的而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神会不会回应祷告,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因为这个比喻结束时耶稣问了一个锐利的问题:“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18:8)。


如果我们以自己觉得太枯干,或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借口,只不过承认我们并没有操练这种坚持不懈的信心。


另一个比喻也有类似的论点。

说到一个人的故事,这人夜里到一个朋友家里,把朋友唤醒,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甚么给他摆上”(路11:5-6)。


刚开始的时候,屋子里面的那个朋友要他别来打扰,因为他和家人都已经上床了,不希望受到干扰。


但是,耶稣知道当时的社会素来好客(那是第一世纪巴勒斯坦的特色),就评论说:“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自己渴望成为不蒙羞受辱的,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11:8)。


在当时的文化中,如果不这么作,会给自己和家人招来耻辱。他可能不想帮助门口的那个人,也可能不情愿离开温暖的被窝,但是,在一个讲究荣辱的文化中,如果最后还是拒绝帮助那人,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耶稣引出属灵方面的结论: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11:9-10)。


这并非表示神以回答我们的祷告为耻。


这里又是以含蓄的手法采用“更不必说”(a fortiori)的论述法:如果连一个懒惰、不顾邻居的人,只为了一个理由,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名誉与家人遭受耻辱,最后都作了正确的事,那么神岂不更愿意回答他子民的祷告?



毕竟,他得顾及自己的名声!他在圣约的恩典中,已经应许要满足他子民的需要,要证明自己是全然可靠的。他不能不可靠,否则就会给自己的名带来羞辱。所以,祈求吧!叩门吧!寻找吧!


在这两个比喻中所隐含的假定是:神可能不会立刻回答你的祷告。等候、甚至拒绝我们,乃是他的智慧的一部分,好叫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信心,真诚地追求他。


稍加省思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件好事。如果每一个祷告一发出,神立刻就回答,那他就成了人可以自动操作的,相当灵巧、魔术化的能力链


这样,他就不是明智地回应他子民、照着他全权的良善来处理一切的神,而是受到一个魔瓶支配的大能精灵,这个魔瓶就叫作祷告。


神坚决要我们学习隐藏在我们的枯干感、长期的不信、深陷在沮丧中等等背后的功课。


他要我们学习信靠他,学习在祷告中坚持不懈。简单地说,在祷告中,就像在生命的其他领域中一样,神要我们信而顺服。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4)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