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曾有一位奥运冠军,因信仰放弃比赛,为中国奔跑20年...

                            

者 | 【美】大卫·麦卡斯蓝

文章来源 | 墒道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众  只唯实


编者按


民国时期,曾有一位奥运冠军,前半生因信仰放弃比赛,为中国奔跑了20年,最后因信仰死在中国……


【长文预警!!】如果您能耐心看完,一定会赞叹:“how amazing the grace!”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全文简单摘要



看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可能都会对上面这段憨豆先生的视频,印象深刻。


该视频取材自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改编自“苏格兰短跑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的真人故事。


1981年,《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获得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并获4项奥斯卡大奖。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体育片。

影片男主角李爱锐曾代表英国队,参加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


但却因信仰,拒绝在星期天比赛,放弃最有实力夺金的100米项目。


临时决定参加400米比赛,并以47.6秒的成绩,打破400米奥运会记录、世界纪录,夺得金牌。


李爱锐人生“上半场”的故事,或许有些人知道。但是,这位奥运冠军人生的“下半场”,却不广为人知。


其实,这位英国的奥运冠军,出生在中国天津,为中国奔跑了20年,并且牺牲在中国潍坊集中营。


本文将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完整版的李爱锐,并在结尾部分为大家推荐两部经典电影(附电影链接)




出生及早年事迹



1902年1月16日,李爱锐出生在天津的一个苏格兰清教徒家庭中,父母给他取的英文名字是“Henry Eric Liddell”。


1912年4月,还在英国爱尔生书院读小学的李爱锐和哥哥罗伯特,就显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


在学校的运动大会上,李爱锐在13岁以下的低年级组赢得跳高、跳远、100米冠军。罗伯特在高年级组和年纪较大的选手比赛,得到跳远第一名,200米第三名。


1918年4月,李爱锐的哥哥罗伯特,即将要从爱尔生书院毕业,这一年的校运动会,完全变成了李爱锐和哥哥罗伯特的“家庭运动会”。


下面是他们的战绩:


越野赛跑:第一名,罗伯特;第二名,李爱锐

跳远比赛:第一名,李爱锐;第二名:罗伯特

跳高比赛:第一名,罗伯特;第二名,李爱锐

跨栏比赛:第一名,罗伯特;第二名,李爱锐


100米: 第一名,李爱锐;第二名,罗伯特

200米: 第一名,李爱锐;第二名,罗伯特


李爱锐还在100米比赛中,以10.8秒的成绩,平了校纪录。




爱丁堡大学时光



1921年2月23日,李爱锐考入爱丁堡大学。


1922年5月27日,李爱锐在爱丁堡大学运动会上以10.2秒获得100米冠军,同时获得200米、400米冠军。


有些观众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跑步姿势很特别:他双臂摆动很大,膝盖几乎撞到胸膛。撞线时,他猛地抬头——如果他睁开眼睛的话,能够看到天空!


上帝给了他体育的天赋,使他跑得比别人更快,他在奔跑时,仿佛能感受到上帝的喜悦。


在爱丁堡大学期间,李爱锐是大学田径队长。他家中的橱柜里,摆满了各种比赛的战利品,有玻璃制品、餐具、各种钟表……


他还为妈妈玛丽、妹妹珍妮各赢得:一块背后刻着她们名字的金表。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23年7月,“三国国际竞赛”在苏格兰斯多克特伦(Stoke-on-Trent)举办, 400米比赛时,英格兰赛跑选手季理斯(J. J. Gillis)在变线时想挤入内线,撞倒了李爱锐。李爱锐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呆在那里。有位苏格兰裁判大声叫他继续跑。


此时,他落后其他对手足足18米。


令人难以相信的一幕发生了:李爱锐脚上穿的跑鞋,使得大雨浸透的跑道扬起泥土。他双腿飞快地跑动,逐渐缩短自己与领先对手之间的差距。


李爱锐的教练麦科查指导过几百个运动员,教他们如何在比赛时要拼命、要倾尽全力,但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人像李爱锐现在这种跑法。观众沸腾了!


在最后一个弯道的时候,李爱锐追到第4名,只落后季理斯10米。李爱锐在剩下的40米,超过了所有选手,像一匹骏马仰头狂奔。他比季理斯领先2米冲刺撞线,然后倒在队友的怀里。


观众全都为之疯狂!目睹比赛的人全都摇头惊叹,没有一个赛跑选手能够在400米比赛中,弥补那样的落差,但是李爱锐做到了。


赛后,李爱锐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并说是上帝给了他力量。



我不能在主日比赛



1923年底,李爱锐收到了巴黎奥运会的比赛日程表。李爱锐一读到100米比赛要在星期天举行,马上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告诉委员会,他不能参加100米的比赛,并非傲慢地说“我拒绝!”,也不是顽固地说“我不愿意!”,而是诚心诚意地说“我不能!”


李爱锐认定:基督徒的星期天属于上帝,应当守为敬拜和安息的日子。


当时,许多敬虔的苏格兰人,也都对星期天持守同样不可妥协的信念,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有那样特殊的天赋,可以在即将来临的奥运会中赢得100米的比赛。


李爱锐并没有向人夸示他的决定,但最终造成的宣传效应,非他所能掌控。许多人称赞他是位有信念的人,为了忠于他的原则,而愿意牺牲几乎唾手可得的100米金牌。


但是,也有许多畅言无忌的批评者认为,在奥运比赛里,个人的宗教信念,应该居于爱国心和国家荣誉之下的次要地位。


李爱锐对自己所做的决定,并没有丝毫动摇,在他心里那就是一件该做的事。 




我的主日是一整天



委员会想说服李爱锐改变决定。


100米预赛的确是在奥运会开始后的第1个星期天(7月6日),但要到下午才会举行,李爱锐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早上的崇拜,然后在那天下午比赛。


但李爱锐不是这么看的!


当一位态度坚决的奥运会委员提醒他说,欧洲大陆的主日崇拜是在中午结束时,李爱锐却说:“我的主日是一整天的!”



要放弃的不仅仅是100米



李爱锐除了要放弃100米比赛,还要放弃另外两项英国极有希望赢得金牌的项目——100米接力赛、400米接力赛。虽然这两个项目的预赛和复赛是在周间,但决赛却是在7月13日(星期天)举行。


有些人再次试着说服李爱锐,说他可以在早上参加主日崇拜,然后在下午为上帝的荣耀而奔跑,这样做一点都无损于他的信念。但李爱锐仍旧不为所动。


英国奥委会组织向国际奥委会请求说:“那些反对在星期天赛跑,或不愿意在星期天参加任何比赛的运动员,都应该将他们的比赛安排在其它日子。”


1924年1月22日,有消息传来,国际奥委会拒绝了这样的请求,说他们无法请包括主办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奥委会做出这样的改变。


李爱锐心意已定,比赛项目的时间表也无法改变,他同意为参加200米、400米的比赛做练习。


但是,他在这两个项目并不被看好,甚至连李爱锐的教练麦科查也不看好他。因为教练麦科查比谁都清楚,要赢得长距离的比赛,需要花更多努力去预备。


下面让我们一边聆听这首经典的奥斯卡金曲,一边回顾那激动人心,令人终身难忘的400米。(建议欣赏音乐20秒后,再开始看下面这段文字。) 




来自信仰的伟大力量



1924年7月9日,李爱锐离开旅馆,准备去巴黎奥运会400米比赛场地时,英国队的一位教练,把一张对折的纸条塞在他手里。


李爱锐谢过他,并回应说:“我到运动场时,会打开看。”


在更衣室有段安静的时间,李爱锐打开那张纸条,上面写着:“旧约圣经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母耳记上 2章 27-30节),祝你永远成功!


有人认为李爱锐把个人信仰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是“不忠而自私”的行为,这些讽刺性的评论一直很伤害他。


现在知道有人赞同他的信念,对他是个极大的鼓舞,也提醒他,上帝所给予的尊荣,才真正至关重要!


当选手抽签决定决赛跑道时,李爱锐很不幸,抽到了最外侧的跑道。英国队很失望,因为,外道选手赛跑时,无法精确估计其他对手的位置,非常不利。


李爱锐在比赛开始前,与所有对手逐一握手,他每场比赛都是如此,并非刻意而为,只是很自然的去做,表示他对对手的尊重。他因此深受运动员和观众的喜爱。


发令枪响了,李爱锐全速猛跑,像是在跑100米,而不是400米。李爱锐的队友哈罗德不禁皱起眉头,喃喃自语:“他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速度的。”


接近半程时,李爱锐领先3米,很显然仍是以全速在跑。那些在看台上用手表计时的人,看到李爱锐跑到200米时,只用了22.2秒,都难以置信地摇头惊叹:他不可能全程都保持这种速度的!


只剩下100米时,有位选手跌倒,放弃了比赛,观众吓得透不过气。但李爱锐只顾猛跑,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到了最后的弯道,李爱锐仍然领先,他还在增加自己领先的距离!还在增加!还在增加!


对手费奇在接近终点的直道上尽力追赶,他认定李爱锐一定会慢下来,他随时会追上。没想到李爱锐仰头狂奔到底,赢了他5米。


最终,李爱锐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 



不需附带证明的决定



李爱锐非常高兴!并非因他觉得“拒绝在星期天赛跑,因而得到上帝祝福”,而仅仅是来自胜利的喜悦。


李爱锐认为:根据原则所做的决定,不需要附带的证明。上帝是有恩典,但没有义务要让遵行祂旨意的人,在任何属世的比赛赢得第一名。 



《烈火战车》中的讲道



1924年7月13日(星期天)是田径比赛项目的最后一天,守主日的李爱锐没有参加4×100米、4×400米接力。


那天,李爱锐去了巴黎的苏格兰长老教会讲道,讲道经文是: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40章。


PS: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有这一段,主画面是李爱锐在台上讲道,背景是一群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在赛道上奔跑,有人跌倒,又不断有人从跌倒中站起来,继续奔跑。


以此寓意:


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以赛亚书 40:28 )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 (以赛亚书 40:29-30 )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以赛亚书 40:31 ) 




人生下半场:中国赛道



1925年,23岁的李爱锐,在他运动生涯的巅峰,天地在脚下任他奔跑的时候,却放弃了其运动生涯,奔向了中国,来到中国天津宣教。


放下奥运冠军的光环,舍弃大英帝国的舒适安逸,李爱锐在天津新学书院(今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宣教士(教授科学和体育)。


当年,他并不欠中国人什么,却舍弃家人来到中国。要知道当年的中国在频繁的战争中,是积贫积弱,非常落后的远东。


这情形就好比:今天有个中国人要去非洲,帮助当地的黑人。有一种爱来自信仰,常人无法理解。




谦逊友善的李老师



初到天津的李爱锐,没有受过教师的专业训练,只能靠他的科学知识来教课,身着黑色长袍的他,有点惴惴不安。


他要用英文授课,但因为学生的英文程度参差不齐,他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听懂。


虽然,他出生在天津,并在中国待过5年,但是他只记得少数几个汉子和句子。为了快速达到用中文听说的能力,他每周要抽出2个晚上学习中文。


但是,李爱锐发现自己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教会服侍、筹备体育比赛、去农村传道、探望中国学生、教学事工……总有人找他帮忙做各种事情,他从不拒绝。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爱锐在课堂内外的谦逊和友善,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当学生在100米短跑让步赛中赢了自己,这位奥运冠军就会向他们表示真诚的祝贺。有位年轻的中国老师对此感到很惊讶。


的确,李爱锐对待这些少年人,就像他们都是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一样,而不去计较他让了很大一段距离。




走进冠军心里的女孩



在李爱锐前25年的时光里,虽然有很多女孩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始终没有哪个女孩能走入他的内心。


人们一直很好奇:李爱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1927年,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有一个叫芙萝(Florence,简称Flo)的女孩子引起了李爱锐的注意,她出生于一个加拿大宣教士家庭,家里有6个弟弟妹妹。


每当她说话和发笑时,深棕色的长发会微微飘动,而且她大部分时间都是有说有笑。她虽然身材高挑,但一点都不显得笨手笨脚。


她富有爱心,对信仰认真。少年老成的她,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却爱玩爱闹,总是很受欢迎,身边有一大堆朋友。


李爱锐认识芙萝的时候,她还不到18岁,李爱锐一直把这份好感,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不敢表露出来,他一直静静的等待着。 




用温文尔雅赢得芳心



在一个主日早上,李爱锐为年幼的孩童讲解圣经,解释“sincere”这个词上。


“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李爱锐问到。


“这个字是指真正的、诚实的、不做假的、真实的东西。它是从‘sine’(没有)和‘sere’(蜡)这两个拉丁文来的。


许多年前,在罗马帝国的时代,到处都是大理石。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石头。人们把大的石块采挖出来,然后由能工巧匠把这些大石头雕刻成柱子、雕像、花瓶和许多美丽的物品。有的大理石质地不好,就会出现裂痕,会变成没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避免收入减少,有些诡诈的工匠,就会把蜡塞进裂痕里面,把它弄平,然后把表面一直磨到看起来非常光亮,再把它当做没有瑕疵的真品拿出去行骗。


过一阵子,那些蜡会收缩和裂开,倒霉的买主就会发现:买到的是一块没有价值的大理石。


买东西的人最后学聪明了,每当他们买大理石制作东西时,就要验明是不是真货。他们要的是纯正的大理石,没有用蜡来填塞,隐藏裂纹和瑕疵。


因此,真货的意思就是‘sine sere(没有蜡)’。从而,产生了单词‘sincere’,也就是‘表里如一,真正的诚实。’


小朋友们,你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你们是一个真正诚实的人吗?还是你有一些缺点和缺陷,你认为已经成功地隐藏起来,别人不知道呢?”


这只是个简单的故事,但芙萝深深地被李爱锐温文尔雅的学识吸引,她无法忘记这个故事,更无法忘记讲这个故事的人。


她被李爱锐的“真诚”深深地打动,她从来没有听谁说过李爱锐的坏话。



一个吻封住的承诺



1929年11月的一天,18岁的芙萝,面对需要回加拿大接受护士训练的事情,十分的沮丧。


李爱锐安慰她:“不如我们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


“我一直以来非常希望你会回这里,和我结婚”,李爱锐突然说。


芙萝大吃一惊:“你在说什么?”


李爱锐又重复了一遍。


“我真不敢相信!”她说,“你是当真的吗?”


“绝对当真!”李爱锐答道,“你呢?”


芙萝结结巴巴地说自己很钦佩他,而且怕别人会说她年纪太小之类的话。然后,她突然停下来,直视着李爱锐的眼睛说:“但是,李爱锐,我非常爱你。你真的希望……”


“你愿意吗?”李爱锐问道。


“是的,是的,我当然愿意!”她激动而又羞涩的说,“我高兴的差点喘不过气来!”


于是,他们轻轻地、保守地亲吻了对方。这个吻封住了两个人对彼此的承诺。他们一无所惧地相爱了,彼此都把对方看作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众人见证下的婚礼



1930年-1933年,芙萝回加拿大接受护士培训,李爱锐回英国述职,接受神学训练。这4年时间,他们是彼此分开的。


1932年6月22日(星期三)晚上,在苏格兰公理会学员的礼堂,李爱锐被按立为牧师。


1934年3月27日(星期二),李爱锐和芙萝正式结婚。婚礼的消息登在了《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Tientsin Times)的头版。


“今天下午,许多中外宾客在天津基督教合众会堂聚集,参加知名奥运会冠军李爱锐牧师与芙萝小姐(德高望重又备受尊敬的天津市民麦肯齐夫妇的女儿)的婚礼。”


新学书院为这个婚礼放半天假,李爱锐希望中国的教职员都来参加他的婚礼。这个要求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因为合众会堂向来只有外国人参加聚会,从来没有中国人进去过,但李爱锐和芙萝坚持要这么做。 



忍痛送别妻女回加拿大



1941年,在侵华日军的一次次驱逐下,许多在华外籍人士纷纷回国,好多西方在华宣教站被迫关闭。


1941年5月,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李爱锐,忍痛送别妻女3人乘坐“新田丸号”远洋客轮返回加拿大(因为英国当时也在战争中)。


李爱锐抓紧时间用力抱了抱两个还很幼小的女儿,再轻柔地抱着已有6个身孕的妻子,亲吻她之后,含泪关上船舱的门。


在日军蹂躏中华大地,国人性命无法保障的危急时刻,李爱锐也想跟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一起离开。


但是,在危急时刻,他不愿意丢下他的学生、教友、病人、同事……他选择了留下。



被软禁在英租界



1941年12月11日,所有新学书院学生都被遣送回家,所有教室被封闭。


1942年1月15日,日本人下令所有在天津的英国和美国侨民,都要搬进英租界。人们带着东西,排着长龙经过栅门,到同事和朋友家里住。


李爱锐在严寒中,到处帮人打包、搬运家当,重新安顿。


日本军部不断传来新的规定和条例。


对李爱锐而言,最大的改变就是,他原来的工作被迫停止。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英租界里头,而且除了商店老板和仆人之外,不许和中国人接触。


他无法再教书、讲道、行医。李爱锐为无法做基督信仰呼召他做的工作而感到挣扎。



软禁中的基督徒品格



所有侨民挤在一起住了2个月,很自然会产生一些摩擦和误会。但是,李爱锐却以他典型的低调方式,活出了一个真基督徒的品格。


李爱锐自愿每天清晨5点钟,为大家买面包。


有一天,强劲的沙尘暴使得家里到处都蒙上一层沙粒。第二天早上6点钟,当其他人下楼准备开始打扫时,发现李爱锐已经打扫干净了。


李爱锐早上4点半就拿着扫把和掸子,静悄悄地开始打扫,唯恐吵醒了别人。 



潍坊集中营的岁月



1943年3月30日晚上19:00,李爱锐和300位侨民(大多数为在华宣教士),被聚集在天津旧的英国军营。


日本卫兵仔细检查每个人按规定可以携带的两只箱子。21:00,日本卫兵叫这些带着行李的外侨走了将近两里路,到达火车站。


沿路上,日本摄影师不断地羞辱他们,拍下他们离开原是他们经济和政治“城堡”的景象。许多路旁旁观的中国人,同情地、默默地看着他们的朋友以及从前的同事离开。


他们连人带行李挤进三等火车厢,坐在靠背笔直的木头椅上,被送往480公里之外的山东潍坊集中营。


潍坊集中营原是1883年美国长老会建的乐道院(Courtyard of The Happy Way)。战争之前,这里是华北最好的医院之一。后来,被日军霸占,沦为亚洲最大的集中营。


集中营的住宿状况十分拥挤,令人难以忍受,所提供的食物也只能让人勉强充饥。


集中营里只要能做事的人,包括妇女和青少年,都被分派工作,一天至少工作3小时。




 在集中营里的见证



在这个黑暗、充满苦难的潍坊集中营里,被关进来的许多孩子,很快就留意到,有位秃头的男人,穿着齐膝短裤,在分配运动器材,他就是奥运冠军李爱锐。


不论集中营里的年轻人是否来自基督教团体,李爱锐对他们都表达出真正的关心。他对于学生的需要有求必应。


除了一般的教学工作,他还指导几个学生化学。由于没有可用的教材,李爱锐凭记忆制作了1本100页的化学课本。


集中营里没有化学实验室,他就画实验图解,并告诉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化学组合过程,会有什么结果。



李爱锐很喜欢和孩子们打篮球,还有一种类似棒球的英国游戏。


他在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以至于室友要在门上挂牌子,以说明李爱锐“在家”或“不在家”。



奔向永恒的安息



1944年11月的一个晚上,李爱锐的室友第一次留意到李爱锐的变化。


有位室友在用花生油煎面包时,李爱锐的反应不对。


“你在煎什么?”李爱锐躺在床上,声音虚弱的问。


“平时吃的东西”,室友随口回答。


“味道好难闻!”李爱锐有气无力地闭着眼睛说。


这种缺少幽默感的评论,酸涩的声调一点都不像李爱锐。


几天后,李爱锐为他那天的话向室友道歉。


“我最近头痛的厉害,”李爱锐说:“一痛起来,我就只想在黑暗和安静的地方躺下。”


李爱锐走开时,室友注意到他的脚步失去弹力,当他步履艰难地走在小道上时,看起来既缓慢又笨拙。


日子一天天过去,室友注意到李爱锐其它的改变。他讲话的语速变得很慢,以前那些风趣的妙语逐渐减少。


而且,显得更渴望见到芙萝和孩子,经常望着他们的照片悲叹说,孩子已经3岁了,他却从来没有见过。


1945年2月11日(星期天),李爱锐有一次轻微的中风,这使得他走路有些吃力,一只眼的视力有所下降。


但几天之后,他能够起身在集中营的医院里走动,并告诉每个人他觉得好多了。


在医生的许可下,一批又一批的朋友来看他。


即使在冬天,每个星期天下午,集中营里的救世军乐团也会在医院外面演奏圣诗。


1945年2月18日,他们收到李爱锐的请求,请他们演奏《我灵镇静》。


3天之后,2月21日,经由朋友协助打字,李爱锐口述一封短信给妻子:


“承担太多责任,轻微的神经衰弱,在医院休息一个月之后觉得好很多。医生建议我换工作,放弃教书和体育……很感谢大家的慰问。特别的爱给你和孩子。


晚上9点20分,昏迷的他再也没有醒过来。43岁的李爱锐,息了地上的劳苦,回到了天父身旁,那一晚他走的很安详。



推荐2部经典的电影



最后,推荐2部关于李爱锐的电影。


第一部是《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讲述李爱锐人生的上半场。



电影链接(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Q0NDg4ODk1Mg==.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1


第二部是《终极胜利》(The Last Race),讲述李爱锐人生的下半场。


电影链接(爱奇艺):

http://www.iqiyi.com/v_19rr7hde80.html


《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获得1981年,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并获4项奥斯卡大奖。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体育片。

但是,其实笔者更喜欢《终极胜利》。


“该片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实地拍摄。筹备历时10年,期间导演一直在搜集资料和构思创作,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电影的真实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国等地寻访生还者并搜集相关资料,还长期在潍县集中营观看纪录片,体验生活。


《终极胜利》剧组用了9个月时间,进行前期筹备,搜集大量资料包括书籍、照片、纪录片视频等。


剧组还访问了李爱锐的女儿家人和教会,集中营团体及当时见证者的家人等,考察故事发生的所有历史地点,包括天津和潍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终极胜利)



尾声:值得敬佩的不是金牌



李爱锐的人生分为上、下半场。


上半场,历史的探照灯投向了他,他因信仰放弃比赛,拿到奥运金牌,耀眼、光芒四射,在奥运的舞台上跳出了美丽的探戈。


下半场,他放下奥运冠军的光环,在宣教的舞台上,做一名黑暗中的舞者,平凡地死在集中营里。以至于很多人对他后半生的事迹,知之甚少,也没兴趣了解。


但是,笔者想说:李爱锐真正值得我们敬佩、学习的,不是他在体育上的成就,而是他对信仰的执着,不为金牌,为了信仰在中国奔跑的、平凡的20年。


这种放下奥运冠军光环,在普通人中传播信仰,默默服侍众人的心,十分值得今天的冠军们学习。


相比李爱锐,那些成名之后,到处圈钱、走秀、吸毒、出轨……的X运冠军们应该感到羞愧。


请问这些冠军,除了给某些喜欢盲目自嗨者一碗毒鸡汤外,有给到底层的黎民百姓什么实实在在的益处吗?


(END)


参考文献



01、《直奔金牌》,原作者:【美】大卫·麦卡斯蓝 (David C. McCasland)翻译:苏心美

02、《终极胜利》,百度百科



——   得智慧胜过得银子   其利益强如精金   ——




执行主编:华子 责编:雅歌

校对:柠檬 美编:雅歌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