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0 6040阅读
作者: 赵晓
|来源: 全球善商
《启示录》是在基督徒受到广泛迫害的时候写的。作家主要关心的是给予读者希望和鼓励,并敦促他们在遭受苦难和迫害的时代保持忠实。
谁是我们的主,就看你尊谁为大、你拜谁,这是信仰的抉择,有的时候,必须用生命来做抉择。
马利亚为什么能得上等的福分,因为她“尊主为大(路1:46)”。但以理为什么情愿入狮子坑,因为他“尊主为大”,只拜神不拜人,不尊“盖了王玺的命令”,“竟一日三次祈祷”。
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时期,经历了更多信仰的考验。但他们忍耐、胜过了!末后的世代,基督徒也必然面临更多的信仰考验。谁是榜样?就是但以理、马利亚、使徒与先知、罗马时代那些得胜的基督徒!
《启示录》已经预告逼迫必会到来,但也宣告,忍耐到底的必然得胜。
《启示录》被一些人忽视,又被另一些人讲得极其复杂,以致大家不敢触摸。其实,根据大卫·鲍森的讲解,《启示录》是一卷很简单的书,是为普通人写的而不是为专家写的,原本是写给七所教会,就在今天的土耳其西方,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是地位尊贵的人,只是很普通的平凡人,很多还是奴隶,这卷书是为他们写的,是他们看得懂的书。
《启示录》有一个实际的目的,可以在书中的一节经文找到,就是《启示录》十四章12节,揭示出《启示录》整卷书的重点:“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是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Here is the patience of the saints: here are they that keep the commandments of God, and the faith of Jesus.)
原来,圣经最后一卷书《启示录》,是特别为受苦的圣徒而写的。
这卷书的作者约翰就是一个已经为主受苦的人,并且他写书时,正在受苦。当时,约翰在拔摩海岛上,这个小岛只有八哩长,跟以弗所只有60哩的直线距离。约翰是一个政治犯,必须在岛上的采石场中做工。但约翰到底犯了什么罪呢?约翰说:我是为上帝的道,为了给耶稣做见证才来到这里。他是“叛徒”,罗马帝国的“叛徒”,所以被放逐到这个有如恶魔岛一样的地方来。他在这里坐牢,他在这里为耶稣受苦。
所以,这卷书是一个为耶稣受苦的人写出来,写给即将为耶稣受苦的圣徒。他在预备他们面对苦难。
约翰就是在拔摩岛上的监狱生活中写下了这卷书。那天是“主的日”,是“主的日”,而不是“主日”。很多人都以为“主日”就是星期日,或许以为约翰一定很想念他过去曾经牧养过的教会,其实他指的并不是星期日。
在耶稣降生前25年,有一个罗马皇帝叫凯撒大帝,他曾经攻进这里的海岸。凯撒大帝是第一个将自己封为神的皇帝,自称不只是人,也是神。他的继任者是亚古士督和提庇留,亚古士督更是变本加厉,他命令百姓要拜他,他命令在全国各地都要盖神殿来膜拜他。于是各地都兴建了凯撒神殿,把亚古士督当成神一样的来膜拜。尤其是在土耳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异教根深蒂固,在这里兴建了很多膜拜皇帝的神殿。
但是《启示录》隔了很多年之后才写,大约是在西元96年,第一世纪末。在那个时候,基督徒已经开始受苦了,受到罗马和尼禄的逼迫,尼禄做了很多很多残暴的事情。如果你有机会去罗马,可以背对竞技场,眺望另一边的绿色山丘,那个地方就是尼禄皇帝的御花园。他会在花园举办晚宴,把基督徒绑在柱子上,淋上沥青,点火燃烧,好为他的烤肉盛宴提供照明。另外,尼禄在那里命令人在基督徒的身上缝上兽皮,最后再放野狗来追咬他们,当作压轴好戏,以此作乐。但是那一波逼迫并没有蔓延到罗马城以外的地区。
大约又过了30年,多米田成了罗马皇帝,他开始逼迫罗马帝国境内各地的基督徒,多米田自封了两个头衔,命令百姓要尊称他为“主”和“神”。多马曾经尊称来自拿撒勒的那位木匠“我主我神。”多米田又下令说,每年要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必须膜拜我,必须要站在我的半身塑像和一座有火的祭坛前面,拿起一撮香,撒在祭坛上燃烧,然后举起手来宣示说凯撒是主。他下令每年有一天全国的百姓都要这样做,没有照做的人就得处死。基督徒这下子面临了可怕的选择,只有四个字:凯撒是主。可是“耶稣是主”,这是教会最早的信条,他们不可能再称其他的人为主了!上帝已经高举耶稣,把“主”的称号赐给祂,这个名超乎万名之上,万膝都要跪拜尊称耶稣为主,所以基督徒无法妥协。这也成为他们是不是忠于耶稣的最大考验!
他们会说出这四个字吗?毕竟只有四个字而已嘛。多米田下令全国各地执行这项法令的那天,给那天定了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主的日。”
《启示录》一章所说的“主日”,希腊原文正是“主的日”,是用形容词“主的”,而不是名词“主”。约翰说:在“主的日”,我被圣灵感动。他不是说“主日”,圣经都是称七日中的头一日为主日。但“主的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是皇帝下令每年一次要说“凯撒是主”的那一天。狱中的约翰可以想象,这将是最大的考验,要考验他曾经牧养和教导的那七所教会。他们会屈服吗?他们会低头吗?于是他写了这卷书,劝勉圣徒要忍耐到底。
不只是忍耐而已,忍耐只是被压在下面。他还用了一个词,是整卷书的关键词,这个词从头贯穿到尾,就是“得胜。”
忍耐是被一样东西压在下面,得胜则是压在那样东西上面。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我已经全然得胜。所以这卷书鼓励基督徒要在患难中得胜,不只是忍受压力而已,还要胜过,就像我们之前唱过的诗歌“得胜有余”,要在处境之上,而不是被压在处境之下。
《启示录》给了基督徒两种动力,一个是正面的动力,一个是负面的动力。正面的动力就是得胜的人可以得到奖赏。像是可以吃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而且还可以得到隐藏的吗哪和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另外有权炳统管万国,穿上洁白衣,在上帝殿中做柱子,不再从那里出去,并且在宝座上与耶稣同坐。这些都是正面的奖赏,是要赐给那些胜过逼迫的基督徒,他们超越了他们的处境,得胜了。正如耶稣在《启示录》中有一处说: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祂同坐一般,得胜的,我也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
耶稣不会要求我们去做祂自己没有做过的事。
负面的动力则是基督徒会失去什么。如果他在考验临到的时候选择屈服,没有得胜,会有严重的后果。这是整卷书中最严重的警告,在《启示录》三章五节中说:凡得胜的,我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涂抹”就是刮掉的意思,用笔刀刮掉羊皮纸上用墨水写的名字。没有得胜的人会怎样呢?很简单,他的名字会从生命册上被刮掉,名字被刮掉。整本圣经只有五个地方提到了“生命册”,有四个地方提到名字从生命册上被抹掉,就是在《启示录》最后的地方。
再次强调:《启示录》是写给圣徒而不是写给罪人的,不是写给非基督徒,而是写给七间教会的基督徒。那为什么要写给这七间教会?
七间教会座落在土耳其的西南端,这里连接了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世界,还有中国、非洲和印度为主的东方世界;这里是文化的融炉,融合了罗马文化、希腊文化还有异教文化;这里也是政治的融炉、宗教的融炉,是一小块很特别的地区。
拔摩岛及周边地区
《启示录》这卷书中最重要的启示指出,撒旦是受造物,不是造物主,一次只能到一个地方。撒旦在地上有一个居所,是撒旦的总部,撒旦国度的首都。在第一世纪末,撒旦的居所或者说首都就在别迦摩。耶稣在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上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旦座位之处。撒旦很清楚,这几个围成圆圈的城市,正是东西交界处,是关键地点。
同样,这个地方对耶稣的国度也是非常重要。从下图可以看出,这里是教会围成的圆圈。这几封信是按照下列的顺序,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还有老底嘉。这里是从西方到东方的主要道路,但是这条路在别迦摩分叉,一条路沿着海岸到以弗所,一条沿着内陆到推雅推喇等等,最后在老底嘉会合再往东走,这个肥沃的圆圈就是一切事物的汇集点。
当时是第一世纪末,教会已经传到第二、第三代了,而且这个地方就处在撒旦国度、世俗文化和异教的中心地带,这是个最重要的考验。如果教会能在这里生存,其他的地方一定没问题,如果第二、第三代的基督徒能够胜过这里的压迫,教会就能够继续下去、直到末了。所以耶稣祂非常密切地注意这里的七个教会,因为这些教会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而撒旦的居所正好在这里。
有意思的是,这些教会的景况,几乎和他们跟撒旦居所的距离有直接的关联,最靠近撒旦居所的两间教会,内部有偶像崇拜和淫乱的败坏;接下来距离稍远的两间教会,受到逼迫,却胜过处境,耶稣没有给他们任何批评;再有距离更远的两间教会,以弗所和老底嘉,完全没有遭到撒旦的攻击,只是一个失去起初的爱心、一个信心变得冷淡,是不是很有意思?
世界末日的四个骑士
撒旦对它伸手可及的教会,就让偶像崇拜和淫乱渗透进去。而距离稍微远一点的教会,它就藉犹太人来逼迫他们,但是耶稣对受逼迫的两间教会没有任何批评,可是距离撒旦最远的两间教会信心变得冷淡,不是不冷不热,就是失去了起初的爱心。
《启示录》最后有一节很特别的经文,在描述了新天新地以及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之后,圣经说:得胜的人必承受这些为业,唯有胆怯的、不信的、淫乱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这不是写给非基督徒,而是写给基督徒的,符合保罗和耶稣在别处经文的教导。保罗说:“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祂同活。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罗6:8-9)。”
是的,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坐王;但是我们若不认祂,祂也必不认我们。耶稣亲口说过:“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10:33)。”
信仰的考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末世来临时,更是如此。但“圣徒的忍耐就在此(启14:12)”,“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
唯愿这个时代主要兴起的基督徒总能尊主为大,在患难中靠主站立、忍耐得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