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阅读
自从1951年关注校园福音事工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属灵成长。在“得人、造就人和差遣人”的过程中成长是属于“造就人”的阶段,那么我们又如何衡量成长呢?为什么一些看起来成熟的领袖却会在多年的事奉之后跌倒呢?
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历来所重视的和我们如何衡量成长有关。因为我们更容易通过一个属灵的活动来评估是否进步,而不是察验真实的生命的改变。我们很多时候会满足于从“发现小组”到“训练小组”,到“行动小组”、“活动领袖”、“新同工”、“资深同工”再到“主任”这样线性的发展,错误地认为成长是“点到点”的过程。
这些活动可能会促进人成长,但是成长本身不是这些“点”(或者说各样的活动),而是各点之间所发生的。成长也不是窜过一个个的事工圈,成长是真正内在的生命改变。事工活动中常常伴随着灵命的成长和感情的成熟,但是它并不是诱导因素。一个领袖能明白属灵真理、阐明真理和解释真理的能力与他能否身体力行毫无关系。我们通过活动来栽种和浇水,成长却在于神。
你如何知道同伴是在成长还是只在配合活动呢?你如何区分真正的需要和病态的需要呢?你如何知道自己和同工是否情感健康和不断成长,却不需要从脖子以上作身体检查来改正我们的思想呢?你如何保证事工中不会出现问题成堆的学生呢,像Cody Pendent, Cy Kotic, Beau Leemik, Lois Teem, Sharon Bedz, Lou Scannon, X. S. Rage, Hugh Manistic, Oliver Klosoff, Lou Smorals, Titus Finkter或者Ann Orexic等?
恩典、真理和时间
在《改变带来医治》(Zondervan, 1992)一书中,作者列出了真实的属灵成长和情感健康的三个要素:恩典、真理和时间。真正的改变和真正的成长只会在恩典和真理之下出现。亨利写到:“恩典是神对无功之人的恩惠。恩典是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恩典是我们不能赚,也不配得到的。” “真理就是真实的。真理指出事情的真相。”
耶稣基督通过恩典和真理更新我们。耶稣两次被描述为满有“恩典和真理”(约1:14-17)。他以恩典和真理感动并改变了他所接触的人。他经常在开篇就谈到“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们因真理,即那些真实的与恩典联合而被更新。
记得行淫的妇人的故事吗(约8:2-11)?当该说的该做的都完成了之后,耶稣做了什么?他说:“我也不定你的罪。”(这就是恩典)。“去吧!从此不要在犯罪了。”(这就是真理)。当他看到那个病了38年的人时,他治愈了他(恩典)并且告诉他“不要再犯罪”(真理)。当彼得凭一时冲动宣布自己对耶稣不渝的忠心时,耶稣却告诉他真理是:“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但是你悔改以后,坚固你的弟兄们!”(恩典)
我们如何成长呢?保罗在以弗所书4:15-16节中说到:“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没有恩典的真理,或者没有爱的真理只是论断。没有恩典,我们对待属灵问题就成为法利赛人的方式。没有恩典的规条只会导致委曲求全和责难。没有真理的恩典很容易就导致放纵,不会带来成长、改变或限制,也无需承担后果。亨利写到:“恩典和真理之所以是得医治的因素,因为他们对付了影响成长的主要障碍:罪恶感。我们情绪上的困扰是因为别人使我们受伤(别人犯罪侵犯了我们)、或者我们的悖逆(我们犯罪)或者两者都有。”值得注意的是成为属灵肢体的一员对成长极有帮助。我们无法在孤立中成长。
第三个要素是时间。成长一定需要时间。虽然时间本身不能带来成长,但是成长却必须花时间。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比喻表明了投入(恩典和真理)伴随时间的重要性(路13:6-9)。亨利区分了“好时间”和“坏时间”。“好时间就是我们的经验可以被恩典和真理影响的那段时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一部分与时间脱节,那么恩典和真理都无法影响那些方面。”也就是说,若生活中的各方面没有被光照,不论花多少时间都不会有更新。这就是那被埋了的一千两银子,最终还是一千两,没有改变(太25:26-27)。
四个发展型任务
事工的成长模式描述了四个“发展型任务”。这四项是每个人实现健康的成人生活所必须经历的。
与人相连
情感健康的第一个特征是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有意义关系的能力。亨利写道:“相连是在情绪上对人产生依附感的能力。是在最深的层面和别人产生关系的能力。”这是指关心别人和让别人关心。
三位一体的神是有关系的神。他创造我们与他有联结。结果实的基督徒生活是一种有相联关系的产物。这种“关系”被称为“常在”(约15:4-5)。能够与人相连的能力来自哪里?在马可福音1:11中,耶稣受洗后,天父用下面的话在口头上肯定他:“你是我的儿子(归属感),我所爱的(无条件的爱);我喜悦你(鼓励)。”在一个有归属感、爱和肯定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相信必须与人相连。这种信任是建立相连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亨利写道:“如果我们被祝福,小时候就有一位充满爱心的照顾者爱我们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发展出‘信任肌肉’,认为世界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地方。因为父母首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能爱;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4:19)。如果我们的需要未被满足,如果我们被忽视、被抛弃、被毒打、被虐待、被批评、被仇恨或者他的存在被厌恶,那么我们能够信任和表现脆弱的能力就被伤害了。”
神创造我们不仅是要与他建立个人的关系,也要与其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是神首先说的:“那人独居不好”(创2:18)。撒旦的计划是要孤立我们。神的计划是让我们与别人建立有意义的友情关系。只有根据设计进行的生活才会成功。神创造每一种有生命的存在都要与某物或者某人建立关系,这被科学家称为共生现象。对于信徒来说这就是肢体。
不论在自己家里(第一个家庭中)我们的感情曾如何受损害,仍然有好消息。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被安排在第二个家庭就是教会中(可3:31-35)。信徒肢体应是一个有归属感、爱和肯定的地方。因为我们的事工历来都鼓励以团队和小组来工作,只要调整一点点,校园事工就会成为一个能建立相连的合宜环境。
与人分离——界限
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第二个发展型任务是设立界限。如果与人相连是处理如何与他人联结,那么设立界限就是处理如何与人分离。亨利写道:“心理上,界限是对于自己与他人为不同的个体的认知。因这不同之感,每个人乃具有独立的身份。它说出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会选择什么,不会选择什么;会忍受什么,不会忍受什么;会感受到什么,不会感受到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简言之,界限界定了我们。”
界限是划分你结束和别人开始的地方。界限定义了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什么是我应该负责的,什么不是;什么是我能控制的,什么不是。那么理解了界限就是外在的“只要说不”运动的内在表现。以神的形象被造,我们应该认识到神能爱能恨、他可以选择、有意愿、有需要、有价值观和有思想。除非“祭司的十分之一”无效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态度、感觉、行为、想法、选择、牙刷和盘中的食物有界限。
第二次记录神清楚地对耶稣说话是在改变形象的高山上,神强调了他爱子的独立性。“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三位一体是亲密关系和界限的神学表述。
这与事工有何关系呢?有时候我们会错把学生不能说“不”的能力当成了他们的委身。感情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就是不能让自己做出明智的决定。缺乏界限的征兆包括无法区分自己想要做什么和别人想要他做什么。因为你觉得必须或者被迫,感觉对别人一定要负责以至于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所以总是无法说“不”。
加拉太书6:2-5 对与人联结和建立界限之间的平衡下了定义。即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当别人超负荷时,也就是他们已经无法承担时,我们彼此担当重担。但我们不应为他们担当他们个人的“担子”——他们各人的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应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无法让他们收获他们所种的果子,我们就是对他们的界限不负责。把别人从他们自己的恶果中拯救出来是不尊重他们的成人身份。
在校园事工中,不能建立界限常常是双向的。训练者和门徒小组组长都喜欢被需要、被重视,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种过分依赖的关系。被训者出现了,好像在高叫:“我需要,我需要,我非常需要!我想要,我想要,我非常想要!”同工要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是他们,而不是你,要对自己的训练负责。作为训练者,你要发现需要和提供满足需要的资源,而不是替他们做!你向自己的受训者负责,但是你不能替他们负责。有界限,譬如说你在给受训者安排一项任务后,对他们说:“做完了之后给我打电话,我们再见面。”如果工作没有做完,你却说:“没事,那我们见面一起作罢。”你就模糊了界限,以懒惰代替了恩典。你当然可以服事和给予,但是你要因为自主选择而不是被逼无奈而如此做。
界限会如何影响学生的事工呢?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以沉重的真理或者接近真理的事实来迫使他们依附。(例如,我们会说:“这个学校的同工早晚会不在了,但是这个会议却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不属于自主选择的,就不会有真正的成长。我们当然需要激励和挑战他人对神和大使命委身,但是决定权要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们的。就象我们常在神里,他在我们里面,我们在他里面,他仍然让我们选择他。永远不会取消选择。
可以思想约书亚的话:“……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当耶稣的门徒要离开他时(约6:66-69),耶稣没有乞求十二个门徒留下来,而是给他们离开的权利。成长必须是真正的和长久的,“想要”成长的意愿必须从心发出。那些出于罪恶感和责任而成长的人不会有长存的果子。如果人们给你的答复是令人失望的,如:“不,我不会参加那个活动。”我们需要按恩典和真理回答,认识到神的时间表可能与我们的不同。
划分善与恶
第三个要素是学习如何处理在自己和他人身上发现的善与恶。我们的事工常常吸引那些是非分明的人,他们有时会忽略灰色领域的存在。我们曾经在事工中高举一些类型的人,例如某类讲员、门徒带领人、主任或领袖。好像他们从不犯错。如果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弱点,(“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7:20)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他们。那个曾经“一切都好”的人立刻变得“一无是处”。
亨利写道:“我们都是有好有坏。我们的自然倾向却是通过把好和坏分离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在自己的、他人的和周围的世界的经历中造成一种分裂。这种分裂不是基于现实的,无法经受时间和真正生活的考验。把好与坏割裂开只会造成无法忍受自己和他人的恶劣、弱点和失败。”
有些人不承认自己有不好的方面,也就不处理自己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只看到自己的失败和缺点。我们在伊甸园的时候就丧失了完美。一项针对骄傲的41天的禁食祷告和“一步提高人性”的活动很少会奏效。邪恶和邪恶的倾向要伴随我们到见主面的那一天。因此这里发展的任务是依靠神对我们和他人的赦免,继续努力,但是放弃追求完美和完美关系。
长大成人和权柄
任何人在达到个人成熟之前都要接受自己的成人生活。长大成人是成长的正常过程。使徒保罗说过:“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13:11)。亨利写道:“长大成人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从‘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关系,进入到与别的成人平等的关系中。 长大成人是一个获取管理生命的权力的过程。成人知道他们所相信的,为自己想通事情、作决定、不靠别人的认可生存,对某方面或几个方面是专家。”他们无需求得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做成人应该做的事。
当我们是小孩子时,生活在一个“大人”的世界中。有些人天生比别人大,但是他们都是大人。老师、家长、童子军领袖、属灵领袖、警察等等,都是生活中的“大人”。我们处在“一人在下”而“多人在上”的关系中。要长大成人就是要确认自己与其他成年人的平等关系。如果神是我们的父亲,那么我们都是子女,因为只有一位家长。我们无需扮演别的成年人的家长,也无需让别人照顾我们(太23:7-10)。
在使徒行传中,一旦教会成熟了,“门徒”(学习者)一词就被“弟兄”一词代替。“彼此”这个词强调了长大成人。作为成年人意味着我们可以领导、跟随或者成为朋友。我们不以“一人在下,一人在上”的关系来衡量自己。因为我们与其他人是平等的,因此就理解了权柄的原则。在我们之上的人并不是比我们好或者比我们强。我们可以自愿的顺服于权柄而不觉得是降低自己。在支持者或者校园领袖面前,我们无需带着恐惧接近他们,而是带着自信,知道我们与他们完全平等。
应用
亨利提到可以使用四个问题来评估同工:
1.他们如何与人相连?他们有良好的朋友关系吗?
2.他们带走了什么?他们有没有负自己的轭?
3.他们在哪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发泄所受的伤害?这些能够由暗转明吗?
4.他们如何发展自己的才干呢?他们是做自己生命的好管家还是等着别人为其负责呢?
88488阅读
82147阅读
79591阅读
71364阅读
57277阅读
57078阅读
57070阅读
51928阅读
512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