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阅读
人类如同流水一般,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作为有使命感的人类,面对流水般的命运,若要“留名青史”,绝不应“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般无奈的耗费生命能量,而应是珍惜有限的时间,争取作人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4:21-26)
我们以圣经中“撒玛利亚妇人的转变”为案例,来探讨人生之真意。
首先,撒玛利亚妇人由祖传信仰变至真神信仰。耶罗波安王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在耶路撒冷以外另立金牛犊安放在伯特利和但以供国民崇拜。(参王12:25-33)
撒玛利亚妇人的一席话可以反映出撒玛利亚人的信仰特质,“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耶路撒冷。”(约4:20)。很明显,他们敬拜神的焦点集中在“地方”或“A还是B”,对此我们的主耶稣非常重视。
多数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虽是同胞关系但彼此之间却无任何的交集,就连撒玛利亚人的领地他们也不愿意穿过。耶稣的一生中极可能也只有这一次经过撒玛利亚,而且是在重重的压力有意而为之,为的是将真正的“活水”介绍给撒玛利亚人。
故事的开始,就介绍耶稣此行经过撒玛利亚是其刻意而为的,“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约4:3-4)“必须”二字,是在说明耶稣没有像一般犹太人那样绕过撒玛利亚而是径直地经过此地,显然是有目的而为之。
很明显,他的目的是要带给对撒玛利亚人来说尘封已久的真信仰,“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约4:10)
撒玛利亚人虽然信仰耶和华上帝,但他们却倾向于偶像化的崇拜。这一点在撒玛利亚妇人的身上得以淋淋尽致的体现出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4:20)根据撒玛利亚妇人的这一句话。
我们可以推断出她的信仰特点:
第一、她的信仰状况,仍然停留在祖先的传说之中。“我们的祖先”,说明她的信仰来自于祖先,自己有无体验信仰还真不可知,只是传统中的主动传承和被动接受的关系。
第二、她的信仰状态,尚处于模棱两可之中。“在这山上礼拜…在耶路撒冷”撒玛利亚妇人虽然好似有信仰,但她的信仰尚不够坚定,只是停留在民族的感情上的势不两立,而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有个彻底的认知。
第三、她对信仰认知,反应了他信仰的焦点是“地方”或是“A还是B”。这“地方”,道出了撒玛利亚妇人虽然信靠耶和华上帝,但把耶和华上帝偶像化了。她把无限的上帝关在笼子里,只限于这里或是那里。
耶稣冲破重重压力来到撒玛利亚人之地,就是要解决他们似是而非的信仰体系。耶稣给出的药方是,“妇人,你当信我。”(约4:21-23)
耶稣否定了妇人信仰认知,不在于何种地方,而在于人的“心灵和诚实”。“心灵”指的是敬拜者的心灵状态,“诚实”在原文中有真理的意思。所以说,真信仰就是人用自己真诚的心灵并藉着真理,使两者达到完美的契合,就是真信仰。
信仰,对万物之灵长的人来说,极其的重要。正如罗曼罗兰所语:“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时,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而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圣经》更是直白的启示道:“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12:7)我们人类既然由神而来,那么信仰神就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人人都应当尽职尽责而为之。
其次,撒玛利亚妇人由糜烂之人变至正经之人。血统纯正的犹太人,视血统不够纯正的撒玛利亚人为淫乱之子,是因滥交而生成的民族,与犹太人视为最憎恶的狗归为一类。故事中的撒玛利亚妇人,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撒玛利亚妇人也是道德极为糜烂之人。
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其中的一段对话,可以反映出妇人道德糜烂的程度,“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约4:17-19)
第一、撒玛利亚妇人说的是真的,“我没有丈夫”。若是真的,那么耶稣说“你已经有五个丈夫”这个事实在说明,撒玛利亚妇人有五个没有婚姻事实的男人,可谓是糜烂至极。
第二、撒玛利亚说的“我没有丈夫”是在向耶稣撒谎。那么且不说她向耶稣撒谎就是罪这个事实了,从“犹太妇女只能离两次婚”犹太律法的规定和“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即便是她离了五次婚是对的,但已有的也不是合法的丈夫。)的这个事实来看,撒玛利亚妇人也是个道德糜烂之人。
我们要知道,耶稣表面上是叫她的丈夫来,其实深层的用意是在开导她,让她明白:罪是得活水的障碍,必须悔罪才能得着活水,只有悔罪才能改善目前的状况。
很明显,经过耶稣的开导后,撒玛利亚妇人的生命光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故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到,但我们从撒玛利亚妇人的行动中可以推敲发现出来,“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9参4:42),这样的描写起码在说明撒玛利亚妇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美好的伦理品质,是活出真信仰的重要体现。
我们的《圣经》一直在如此的教导着我们,“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2:18参2:20)同样四书中的《大学》也是如此的教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我们多有才能,而在于我们“止于至善”并荣耀神。
然后,撒玛利亚妇人由刻意隐匿之人变至主动见证之人。撒玛利亚妇人不单单是个道德糜烂之人“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约4:18)
而且她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第一、是个等级、仇恨观念浓厚,以性别、肤色等认人的人。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约4:9)
第二、是个缺乏诚信,刻意要隐瞒自己罪恶的人。“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约4:17),显然是为了包庇自己的罪而在撒谎。
第三、是个不善于为人处世,人际关系极其糟糕的人。“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约4:6-7)。这种举动是违反常理的,因为撒玛利亚妇人们,一般是在傍晚的时候成群结队的来打水。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撒玛利亚妇人的本性,在经过耶稣的教导后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8-29)
她甚至还带动整个叙加城的人因之而改变“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约4:39)。
很明显,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的成功之处,在于她主动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传福音,从而取得了美好的果效。
撒玛利亚妇人,是生命焕然一新的最好的案例,耶稣是我们服侍的最好的榜样。
他不但藉着水的话题使妇人得着了永生,而且还改变了她的道德光景、内心世界、人际关系等,使她树立了信心,敢于重新面对生活“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9)。
耶稣的个人谈道,给我们大家留下的一个榜样就是,我们的要传讲改变全人的信息,耶稣不单可以使人的灵魂得着归宿也可以使人的整个生命焕然一新。
88488阅读
82147阅读
79591阅读
71364阅读
57277阅读
57078阅读
57070阅读
51928阅读
512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