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61阅读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卡尔・布洛赫
1873年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主播:云峰 | 后期:光明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
马太福音六章10节,新译本
卡尔・布洛赫根据路加福音二十二章创作《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只见祂面容疲惫憔悴,隐于阴影中,任凭头发披面,更添狼狈不堪。相比之下,祂身旁的天使荣光焕发,与耶稣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路加的描述,天使在耶稣祷告后显现,加给祂力量(二十二章43节,新译本)四福书中只有路加福音记载了这个情节。天使在这幅画中,一手抚着人子的头,一手抓着祂的袖子。耶稣瘫在天使怀中,说明祂此时的软弱无力。周遭郊野一片阴暗,突显此情此景的悲凉。
布洛赫的作品虽然描绘了耶稣的软弱,却难以呈现祂内心剧烈的冲突。本为创造之主的耶稣取了人的样式,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面临为人类牺牲的课题,在客西马尼祷告的那一刻,堪称是祂在世最为纠结的时刻。
此前祂曾怒斥试探者、平静风浪、驱除群鬼、洁净圣殿,展现非比寻常的权柄与大能,但在客西马尼的那一夜,祂只能痛苦、无力地倚靠天使怀中。
我们不忍,也心生疑惑,基督在此时突然胆怯了吗?毕竟,没有人能克服死亡,因为罪的缘故,全人类都在死亡的权势下。耶稣是因为怕死,以至于“非常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吗?我们若认为耶稣和我们一样,实在是不认识上帝的儿子。全人类中,独独只有耶稣毋需惧怕死亡,因为祂不仅没有原罪,也未曾犯罪,自然不必付出罪的代价。
福音书记载耶稣的话,让世人知道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源于极大的拉锯。人子从光明来到黑暗中,从至高之处落入人间,一生从未走过平坦路。试探者用尽心机、软硬兼施,意图屈从耶稣的意志;法利赛人、撒督该人形影不离、放大检视,希冀在祂身上见缝插针;即便是门徒的体贴,也是体贴人的意思(马太福音十六章23节)。这些经历充满形形色色的对立与差异,耶稣却是恒常顺服。
只是在客西马尼园中,耶稣遭遇前所未有、也是绝无仅有的挣扎,那与祂相合相契的天父的旨意与自己的意愿有了抵触,以至祂祷告:倘若可行,求祢叫这杯离开我。(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9节)
这是耶稣充满人性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祂与我们相同是百分之百的人,有祂的想法及心情,也有祂的苦涩与重担,而祂并不讳言离开这杯的期待。若喝了这杯,祂将面对本不应承受的罪责、羞辱、击打、鞭伤,更令祂伤痛难当的是,祂还将面对上帝的遗弃。这叫从太初就与上帝同在、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情何以堪?可是父却「喜悦把祂压伤,使祂受痛苦」(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0节)。
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46节
因着基督的顺服成就了救赎,属主的人能够明白何为顺服。即便上帝的旨意与人的意志时有冲突,有圣灵为我们加添力量,让我们盼望满足主的心,以荣耀上帝为目标,和耶稣一样回应:父啊!是的,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路加福音十一章26节)
相关链接:
48961阅读
45415阅读
44681阅读
41185阅读
38500阅读
38092阅读
34513阅读
3441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